基本信息
书名:華德福的幼兒教育
定价:144.50元
作者:琳恩·歐菲爾德(Lynne Oldfield),方淑惠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8-10
ISBN:9789862413944
字数:
页码:2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5開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聯合推薦
英國蒙特梭利教育協會主席/海倫.普羅哈茲克(HeleProchazka)博士
宜蘭慈心華德福實驗中小學校長/郭朝清
内容提要
在華德福,我們敬重孩子,希望孩子成為完整的人
繼蒙特梭利之後,全世界影響力大的教育體系——華德福的幼兒教育
「華德福教育具有多種效益,影響遍及家長、教育人士。本書以生動的言詞、敏銳的角度,向所有關懷童年的人傳達訊息。」——英國蒙特梭利教育協會主席 海倫普羅哈茲克(HeleProchazka)博士
全世界成長快的另類教育體系,如何點燃每個小孩與生俱有的學習熱情!
讓所有找尋答案的人,自己打開門看見世界。
華德福教育系統,是繼蒙特梭利之後,全世界影響力大的教育體系。在台灣,華德福系統的學校愈來愈受家長青睞,甚至需要提前半年到一年登記,才有機會就讀。
《華德福的幼兒教育》除詳細介紹華德福的起源、教育理念,並收錄各地華德福教育觀察與心得。所有關心孩子成長與發展的家長都不應錯過。本書作者任教華德福幼稚園長達24年,她清楚地分析華德福教育的人性觀點,以及強調「主動參與」的教育方法,並以實例解釋華德福學校的教師,如何以正面的方式具體引導兒童,發展出自制及自我引導的習慣。
華德福教育的一切努力都在回歸自然與人的本質,養成孩子清晰明辨的思想、敏銳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力,且讓此三者和諧交融,做個真正自由的人。
目录
推薦序 華德福在台灣 郭朝清校長
n前言 「萬物皆有時…」凱西·納特布朗博士
n序言 尊重童年 莎莉·詹金森
n導論 給兒童時間與空間
n部 華德福幼稚園初體驗
n章 華德福幼稚園體驗:兒童、家長、老師
n第二部 華德福早期兒童教育中健全發展的培育觀點
n第二章 華德福教育對健全發展的特殊教法
n第三章 從活動中學習
n第四章 透過模仿與示範而學習
n第五章 規律及重複
n第六章 創意遊戲的重要性
n第七章 感官滋養
n第八章 準備好上學了?
n第三部 全球實踐現狀及源起
n第九章 其他國際性研究
n第十章 全球華德福早期兒童教育運動的組織架構
n第十一章 歷史淵源
n第十二章 魯道夫.史坦納的生平與成就
n附錄一 華德福托兒所
n附錄二 華德福的親子團體
n附錄三 兒童聯盟
n附錄四 延伸閱讀
作者介绍
琳恩.歐菲爾德(Lynne Oldfield)
歐菲爾德為華德福幼兒教育榮譽學士,任教於華德福幼稚園長達24年,並擔任倫敦華德福幼教老師培訓課程主任長達12年。歐菲爾德發表過許多有關華德福教育的作品,並針對教養子女、華德福教育及幼兒教育發表過多篇演講。目前任職於英國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的林登幼稚園。
方淑惠
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國立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碩士。
文摘
序言
对于实践操作层面的指导,这本书的详尽程度也远超我的预期,可以说是“干货”满满,但绝不枯燥。它没有提供那种标准化的“课程表”,而是提供了一套灵活的“环境设定”原则。比如,关于“游戏角”的布置,书中详细探讨了不同纹理、不同重量的材料(如石头、木块、布料)对孩子触觉和空间感发展的具体影响。我仔细研究了关于“季节性庆祝活动”的那几章,作者不仅给出了活动的范例,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要在特定的时间点进行这些仪式性的活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起与时间、与自然节律的连接感。特别是对“讲故事”艺术的剖析,从故事的选择、讲述时的声音运用,到如何让孩子在听故事时发展出内在的图像化能力,都有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指导。这些内容并非是学院派的空谈,而是基于长期一线经验的总结,非常具有实用价值。
评分初读几章,我立刻被作者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力和深沉的人文关怀所打动。文章的叙事风格非常舒缓,像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智者,娓娓道来,不急不躁。他/她似乎并不急于灌输任何固定的“标准答案”,而是更侧重于描述孩子们在特定环境和材料下自然流露出的各种状态和行为模式。比如,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动手能力培养的描写,不再是机械化的步骤分解,而是融入了大量生动的、富有画面感的场景描述,让人仿佛置身于充满阳光和木香的教室里。作者擅长用比喻和象征性的语言来阐释抽象的教育哲学,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显得高深莫测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富有诗意。这种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的审美体验。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学习”知识,而更像是在“体验”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对于如何处理日常的冲突和挫折教育的部分,作者的处理方式充满了弹性与智慧,很少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更多的是引导和陪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的那种略带纹理的纸张,触感温润,搭配上柔和的色彩过渡,让人立刻感受到一种亲近自然、宁静致远的气息。尤其是书名的排版,那种古朴中透着灵气的字体选择,很符合主题所蕴含的对生命本真的回归与尊重。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翻阅的是目录,清晰的章节划分让人对全书的脉络一目了然,从理论基础到具体的实践操作,逻辑推进得非常自然。装订得也很结实,即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页,这点对于像我这样喜欢在阅读时做大量笔记的读者来说,简直太重要了。内页的纸张也选得不错,没有刺眼的荧光感,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整体来看,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程度,完全体现了对“华德福”教育理念中“尊重材料、尊重过程”的理解。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重视,本身就是对读者的一种无声的邀请,邀请我们慢下来,用心去感受文字的力量,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信息载体。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已经成功地建立了一种与内容相匹配的仪式感。
评分读完全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的书,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度过高质量童年时光”的指南。它提供了一种对抗当下社会“快节奏、过度刺激”的有效解药。书中那种对“慢生活”的推崇,对“无聊”价值的肯定,以及对“专注力”培养的细致入微的刻画,都让人感到一种久违的踏实感。它成功地将深奥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在家中日常实践的温馨举动。这本书对父母和老师们的启发在于,教育的本质并非是“教什么”,而是“如何存在于孩子身边”。它鼓励我们放下焦虑,相信孩子内在的生命力与自发成长的力量。这种充满信任的教育观,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能找到的如此强烈的共鸣点。它让人重新思考,我们究竟想给下一代留下一个怎样的童年世界。
评分这本书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宏大与精微的统一。它不仅仅停留在介绍华德福教育的表面特征,比如手工艺、自然材料的应用,而是深入剖析了鲁道夫·施泰纳对于人智学的理解,以及这种哲学如何系统地指导了幼儿期的身心发展阶段划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三岁前”与“三到七岁”教育重点转换时所采用的对比分析法。这种对比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展示了在不同阶段,教育目标、环境设置乃至教师姿态的微妙变化。书中对“模仿学习”在幼儿期的核心地位的强调,以及如何通过教师自身的榜样力量来引导孩子,这一点非常有启发性。以往很多教育书籍可能会忽略教师自我成长的维度,而这本书则将教师自身的精神状态和日常习惯视为教育中最关键的“教学工具”,这种深刻的反思,让所有教育者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