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水陆交通图册
定价:19.80元
作者:祁彩梅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3-01
ISBN:97875031379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中国政区
中国铁路交通及线站名、里程
中国铁路
哈尔滨铁路局
沈阳铁路局
北京铁路局 太原铁路局
京津唐地区铁路
郑州铁路局 武汉铁路局 西安铁路局
上海铁路局 南昌铁路局
济南铁路局
柳州铁路局
广州铁路集团总公司
成都铁路局
兰州铁路局
呼和浩特铁路局
乌鲁木齐铁路局
格尔木-拉萨铁路
中国分省公路交通与行政区划
中国公路
中国主要城市间公路里程表
国道编号及长度
西南公路出海通道里程表
京沪高速公路里程表
北京市
上海市
天津市
重庆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国水上交通
中国主要城市与出入城市交通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这次购书的初衷是想找一本能帮我规划跨省自驾游的辅助工具,说实话,对这种“交通图册”的期待值并不高,通常都侧重于货运或军事用途。然而,我惊喜地发现,这本册子对于民间出行参考价值极高。比如,它对一些偏远山区的公路养护等级、限高限重信息标注得异常细致,这些都是常规的导航软件里很难找到的“活信息”。而且,它对一些历史上的重要交通节点,比如古代的驿站遗址和重要的漕运河道,也做了侧面勾勒,使得我在规划路线时,还能顺带了解一下沿途的历史人文背景。这种将实用性与文化性巧妙结合的处理方式,让这本图册的价值翻了好几番。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走”,更是在告诉你“为什么这么走”的地理逻辑。我甚至花了半天时间,对着其中的铁路网图,梳理了不同时期修建的铁路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收获颇丰。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有着近乎偏执要求的读者,通常一本图册如果细节处理不到位,我很容易就会产生“货不对板”的挫败感。然而,这本《中国水陆交通图册》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对一些大型基础设施的描述上,不仅仅是标出位置,还配有简短但精炼的文字说明,比如某座特大型桥梁的跨度、某条隧道的设计长度,这些数据填补了纯粹的线条地图无法提供的具体量化信息。而且,图册的装订方式非常结实,可以平铺展开而不易损坏,这对于需要长时间摊开比对不同图层的用户来说极为友好。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包邮”所暗示的入门级定位,它是一部集信息密度、专业深度和实用广度于一身的优秀图集,值得任何对中国地理脉络感兴趣的人拥有。
评分这本《中国水陆交通图册》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我本以为它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传统地图集,结果拿到手才发现,里面的信息量和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首先,从装帧设计上看,就透着一股严谨又不失现代感的风格。纸张的质感非常棒,印刷色彩饱满,即便是那些复杂的线路图,细节也清晰可见,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长江水道的描绘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标出了航线和港口,更是深入地展示了不同水域的通航条件、水文特征,甚至还结合了近年来的治理成果和未来规划的设想。作为一个对地理和物流略有了解的普通读者,我能从中感受到编纂者背后付出的巨大心血,这绝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经过深入研究和系统梳理后的精华呈现。那种专业性,让人感觉手中拿的不是一本图册,而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交通发展史的活教材。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本定价如此亲民的图册,内容上可能会有所取舍,侧重于某一方面的描绘。结果,我发现它在“水运”和“陆运”的平衡性上做得极其到位。水路部分,对于内河航运的支汊、枯水期水位变化对通航能力的影响分析得非常深入,甚至涉及到了不同船型的吃水深度限制,这对于需要进行大件货物运输规划的业内人士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参考资料。而陆路部分,公路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也令人印象深刻,不仅囊括了高速公路,对于国道省道的情况也做了详尽的描述,甚至包括了部分未完全铺装路面的养护情况预警。这种全方位的覆盖,使得我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综合性的“中国地理脉络”的速查手册。阅读过程中,我清晰地感受到,编纂者试图构建的不是孤立的交通网络,而是一个相互依存、协同运作的立体交通体系模型。
评分从技术层面上讲,这本图册的地图投影和比例尺的选取非常成熟和科学。我对比了家里收藏的其他几本世界级出版社出版的地图集,发现它在处理中国复杂地形时的空间表现力上,丝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细节上更胜一筹。例如,在描绘西南地区复杂的山脉走向和河流交汇处时,它采用的等高线处理手法非常清晰,层次感极强,即便是没有专业背景的人也能很快理解地形的起伏。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图例系统的设计非常人性化,所有符号的解释都放在了容易查找的位置,并且采用了多色编码系统来区分不同的交通介质(公路、铁路、水运),使得信息的获取效率大大提高。我试着查找了几个我熟悉的城市周边的物流集散中心分布情况,发现其标示的精确度令人信服,这表明其数据的更新频率和采集源头的可靠性非常高,体现了严谨的编辑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