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就要这样谈恋爱
定价:26.00元
作者:李薇薇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500844631
字数:200000
页码:19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有恋爱就谈,没有恋爱就好好地爱自己。而且,你要相信,人海茫茫,总有一个人适合你。等到某年某月某一天,你们相遇了,相识了,就放心大胆的好好爱一场吧!幸福的恋爱,就像是魔法女巫手里的魔法棒,能够让沉默寡言的你变得开朗活泼,让灰姑娘变成光彩夺目的白雪公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于“疏离感”的捕捉,达到了近乎残忍的精准。故事的主线其实很淡,讲的是两位在同一栋老式公寓里住了二十多年的邻居,他们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对话,所有的交流都通过一些非常微末的、近乎符号化的行为来完成。比如,一方煮了过于浓郁的咖啡,另一方就会在第二天早上,默默地留下半块自己烘烤的、味道偏酸的酵母面包在共用的楼梯拐角。这种“不打扰”的哲学,在现代社会看来或许有些矫情,但在故事里,它成了一种彼此心照不宣的尊重和依赖。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无声的交流”的刻画,他没有用任何内心独白去解释人物的动机,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揣摩那份隐藏在日常行为背后的复杂情感。有一次,男主角因为工作上的挫败而彻夜未归,第二天清晨,他发现自己家门口的鞋垫被换成了另一双更柔软的、看起来像是特意去很远的地方买来的。这种细微的关怀,比任何热烈的告白都更具穿透力,它直击了现代都市人内心深处对于真诚连接的渴望,同时也暴露了我们因习惯性自我保护而筑起的冰冷壁垒。
评分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关于“时间感”的描绘。这本书的时间流逝并非线性的,它更像是被拉伸和压缩的,有时候,一句话可以跨越十年,而有的时候,一分钟的煮水过程却被细腻地展开了十页。作者对“等待”这个主题进行了近乎哲学的探讨。他笔下的人物似乎都处于一种永恒的“将要发生”的状态——他们总是在等待一个电话、等待一个修理工、等待一个契机来打破僵局。这种悬置感,营造出一种强烈的、令人窒息的宿命感。我读到最后,甚至开始怀疑故事本身是否真的发生了,还是只是主角内心深处无数次预演的片段集合。书的结尾,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答案或圆满的结局,它只是戛然而止于一个清晨,主角发现窗台上的积灰少了一块,仿佛有人昨夜悄悄地擦拭过。这种开放式的、近乎冷漠的结束方式,让这本书的余韵久久不散,像一首哀婉的尾奏,在寂静中慢慢消散,却在你以为结束的时候,又突然幽幽地回响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就是一场文字游戏的大师课。我不是文学科班出身,但光是从阅读的体验上,我就能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有意为之的陌生化处理。作者似乎刻意避开了所有当下流行的、被过度使用的词汇,转而挖掘那些沉睡在词典深处的、略显生僻但精确无比的词语。比如,描述天气,他不用“阴沉”或“压抑”,而是用“阒寂的灰幕低垂”;形容人物的犹豫,他不用“彷徨”,而是用“步履如蜗行于泥淖”。这种选择,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主动的、需要解码的体验。我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查阅生词,但奇怪的是,我并不感到烦躁,反而因为成功“破译”了作者的意图而产生一种智力上的满足感。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用古老精美织布机编织出来的挂毯,每一根丝线,每一个结扣,都显示出匠人的心血,它拒绝被快速浏览,它要求被“品尝”,被细细摩挲。
评分情节的推进,在这部作品里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如果非要总结一个核心事件,可能就是两位主角在一次罕见的暴雨中,为了抢救一株即将被淹没的、有着百年历史的盆栽,而第一次正式地、近距离地交谈了不到五分钟。但作者用了全书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铺垫这次相遇——关于那盆栽的由来、它在社区里的象征意义、两位主角分别对它的独特情感投射,以及他们各自如何从童年记忆中“继承”了对这盆植物的责任感。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繁”的处理手法,非常具有颠覆性。它挑战了传统叙事中“冲突是引擎”的理念。在这本书里,情感的积累和气氛的烘托才是真正的驱动力。我读完后,甚至觉得那盆摆在楼道里的绿植,比任何一个活生生的人都要来得鲜活和重要。它成了维系两位主角那段克制、疏离关系的无形纽带,这种对“物的精神化”的极致运用,让我对“叙事”本身有了新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坦白说,我是在书店的角落里偶然瞥见的,那个封面设计,用的是一种非常复古的、带着油墨感的米黄色调,搭配着手绘的、略显笨拙的线条人物。我当时的心情是略带疲惫的,生活中的琐事压得人喘不过气,所以鬼使神差地就被这种“不精致”吸引了。翻开第一页,文字的排版就显得很特别,行距很宽,仿佛在刻意留白,让读者有时间去呼吸。作者的叙事节奏慢得惊人,一点也不着急铺陈宏大的背景或者戏剧性的冲突,而是像一个老友在你耳边低语,讲述着一段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关于邻里之间微妙情感的故事。他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光影的变化,比如午后三点半,阳光穿过老式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割出的光斑,以及那种老式木地板特有的,被岁月打磨出的温润光泽。我记得有一章专门写了主角如何费力地修理一个坏掉的留声机,那段描写细致到我几乎能闻到机油和灰尘混合的味道,那种机械运作时的‘咯吱咯吱’声也仿佛钻进了我的耳朵。这绝不是一本追求快感的小说,它更像是一部用文字精心制作的、带着怀旧滤镜的默片,需要你放下手机,真正沉浸进去,才能体会到那种缓慢流逝的美好与伤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