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0岁前要结婚
定价:29.80元
作者:徐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801038142
字数:218000
页码:2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30岁前要结婚》内容提要:30岁前结婚是人生 好的安排,是搭上了人生顺利的幸福列车。但如 果这时候还一直是一个人,错过了30岁这一站,那么 30岁后,你的机会只会少,不会多,拿什么去赢你的 幸福呢? 幸福不能等,婚姻靠设计。这是写给20多岁女孩 的“幸福路线图”,将告诉女孩们:你的*“阻爱 ”因素是什么?为什么30岁前结婚是正确幸福的 事儿?一直主导着你的感情世界的恋爱观、婚姻观正 确吗?提升自己哪些方面才能绽放如花?要迎“男” 而上吗?谈恋爱时,我们到底在谈什么?如何让你爱 的人爱上你?怎样选择、锁定、牵手你的Mr.Right ? 每一位女孩都是的,只要愿意,都可以 告别一个人独自生活的冷冷清清,走向两个人休戚与 共的幸福世界。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这个标题吸引的,感觉像是什么促销信息,带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买了这本书,想着就算没什么用,权当是为我的“年龄焦虑”买张心理安慰票吧。然而,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没有简单地提供一堆“快速脱单秘籍”,而是像一个资深的社会观察家在剖析现代婚恋市场的复杂性。书中对不同年龄段男女在择偶偏好上的差异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如30岁左右的女性在追求“稳定”和“共同成长”之间的权衡,以及男性可能出现的“恐婚”心理在不同阶段的表现。我特别喜欢它探讨的“社交货币”理论在婚恋中的应用,它不再是冰冷的商业术语,而是被巧妙地融入到如何展示自我价值、如何建立有效连接的场景中。阅读过程中,我做了大量的笔记,尤其是在关于“有效沟通”的那几章,作者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对话模板和情景模拟,这比那些空泛地喊着“要沟通”的书籍要强太多了。这本书不贩卖焦虑,而是提供武器,让你在面对婚恋挑战时,能以更清醒、更有策略的方式去应对。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等待缘分的小白兔,而是一个有备而来、懂得如何为自己争取幸福的猎手。
评分这本书的购买动机非常纯粹,就是因为名字戳中了我这个“奔三未婚人士”的痛点。但阅读体验是极其愉悦且富有启发的。它没有使用那种咄咄逼人的“成功学”口吻,反而像一位老友在分享她或她观察到的成功案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探讨了“完美主义陷阱”对择偶的负面影响。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总是在等待那个“100%符合期待”的人出现,结果就是把所有潜在的人选都PASS掉了。作者提出了“80分及格论”的择偶标准,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在“80分的伴侣”身上看到实现100分幸福的潜力,这需要的是经营的智慧而非初始的完美匹配。此外,书中对于“如何处理与父母对于婚姻进度的期待差异”的讨论,也非常到位。它提供了许多温和而坚定的沟通策略,帮助我们如何在孝顺和保有自我主见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家庭压力成为压垮自己情感决定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本书读完后,我没有立刻冲出去找对象,而是先花了一个周末,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幸福”的定义,这种由内而外的调整,远比任何快速脱单的小技巧都来得有价值和持久。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得非常舒服,拿在手里有一种温暖的质感,这在充斥着电子阅读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内容上,它突破了传统婚恋书籍的窠臼,没有一味地鼓吹“一定要结婚”的主题,反而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成为一个值得被爱的人”以及“如何识别不适合自己的伴侣”上。我曾经在一段关系中耗费了太多精力去迎合对方,最终却发现彼此在核心价值观上南辕北辙。这本书中的“价值观兼容性测试”部分,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迅速审视自己和潜在对象在金钱观、育儿观和对自我空间的需求上的契合度。作者的文笔非常具有画面感,她常常引用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来阐述一个观点,比如通过描述一次失败的家庭聚餐,来揭示原生家庭对婚姻观的隐性影响。这种叙事方式让我代入感极强,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角,跟着作者一起经历了迷茫、顿悟和成长。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心灵成长的辅导手册,而非一本功利性的工具书,它教会我如何先爱自己,再寻求与他人的深度连接。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最近刚过完29岁生日,身边所有亲戚朋友的“温馨提示”都快把我逼疯了。我总觉得时间像沙漏一样,哗哗地流逝,而我的人生大事却还悬着一颗心。这本书的标题《满28包邮 30岁前要结婚》,虽然带着一丝戏谑和网络热词的影子,但内核却精准地戳中了当代未婚青年,尤其是女性的焦虑点。我翻开目录,发现它并非那种老生常谈的“教你如何钓得金龟婿”的俗套指南,而是从心理建设、自我认知到实际行动的立体化指导。作者似乎非常懂得我们这些“大龄”未婚人士的心态,既理解那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也明白那种不愿将就的坚持。书中关于“如何区分‘适龄’与‘恐慌驱动’的择偶观”的章节尤其让我眼前一亮,它引导我去反思自己对婚姻的期待究竟是基于内心的渴望,还是迫于社会压力的迎合。那种细腻的心理剖析,让我感觉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又非常理解我的闺蜜在深夜里促膝长谈,而不是在被说教。我尤其欣赏作者强调的“高质量的单身也是一种成功”,这极大地缓解了我因为身边朋友纷纷晒结婚证而产生的失落感。全书的语言风格很接地气,没有太多高深的理论,全是干货和真诚的建议,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字字珠玑。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30岁”这个时间节点的全新视角。过去,一到快到三十岁,我就觉得时间紧迫,看谁都像是在“凑合”。这本书却非常冷静地分析了“适龄”的定义其实是社会构建的,并引导读者去关注内在的成熟度和生活的掌控力。它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经济独立与精神独立对女性选择婚姻的影响”,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作者强调,只有当你的生活品质不依赖于是否有一个配偶时,你才能真正做出自由的选择,而不是因为害怕孤独或经济压力而匆匆走进围城。书中的“拒绝无效社交”和“有效利用现有圈层”的章节,给了我很多实操层面的建议。比如,如何礼貌地拒绝那些不靠谱的相亲对象,同时又不损害人情世故;如何将工作中的专业技能转化为吸引同等优秀人才的磁场。整本书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读完后,我感觉之前那种心浮气躁、盲目尝试的状态得到了极大的沉淀。我不再急于在任何场合逢人便问“你有没有合适的介绍”,而是更专注于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相信好的关系是自然吸引而来的副产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