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南怀瑾 庄子参校详解
定价:49.00元
作者: 李耳, 庄周,张傲飞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45129052
字数:
页码:3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又名《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的根本经典。它言简义丰,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构建了以“道”为核心,上至帝王治世,下至隐士修行的理论体系,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思想。《庄子》是继《》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又一部经典,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诡谲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文章中独树一帜,充满了浪漫主义。《南怀瑾·庄子参校详解》将《》和《庄子》辑录在一起,并附上了南怀瑾大师的精彩点评,让读者既可以领略道家先贤原汁原味的智慧,又能在南怀瑾大师的下,领略道家哲学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结合的人生智慧。
内容提要
《南怀瑾·庄子参校详解》详细解读了道家重要的两部经典著作——《》和《庄子》。《》又称《道德经》,集中体现了的哲学系统,即由论宇宙而论人生,再由论人生而论政治。《庄子》又称《南华经》,被誉为先秦有文采的哲学著作,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目录
道经 二
一章 二
二章 三
三章 四
四章 六
五章 七
六章 八
七章 九
八章 一〇
九章 一一
十章 一二
十一章 一四
十二章 一五
十三章 一六
十四章 一八
十五章 二〇
十六章 二一
十七章 二三
十八章 二四
十九章 二五
二十章 二六
二十一章 二九
二十二章 三一
二十三章 三三
二十四章 三四
二十五章 三五
二十六章 三七
二十七章 三八
二十八章 四〇
二十九章 四二
三十章 四三
三十一章 四五
三十二章 四七
三十三章 四九
三十四章 五〇
三十五章 五一
三十六章 五二
三十七章 五三
德经 五四
三十八章 五四
三十九章 五六
四十章 五九
四十一章 六〇
四十二章 六二
四十三章 六四
四十四章 六五
四十五章 六六
四十六章 六七
四十七章 六八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七〇
五十章 七一
五十一章 七三
五十二章 七五
五十三章 七七
五十四章 七八
五十五章 八〇
五十六章 八一
五十七章 八三
五十八章 八五
五十九章 八七
六十章 八八
六十一章 八九
六十二章 九一
六十三章 九三
六十四章 九五
六十五章 九七
六十六章 九九
六十七章 一〇〇
六十八章 一〇二
六十九章 一〇四
七十章 一〇五
七十一章 一〇六
七十二章 一〇七
七十三章 一〇八
七十四章 一〇九
七十五章 一一〇
七十六章 一一一
七十七章 一一二
七十八章 一一四
七十九章 一一五
八十章 一一六
八十一章 一一七
庄子
内篇 一二〇
逍遥游 一二〇
齐物论 一二五
养生主 一三七
人间世 一四〇
德充符 一五〇
大宗师 一五七
应帝王 一六八
外篇 一七三
骈拇 一七三
马蹄 一七七
胠箧 一七九
在宥 一八四
天地 一九二
天道 二〇四
天运 二一三
刻意 二二二
缮性 二二五
秋水 二二八
至乐 二三九
达生 二四五
山木 二五五
田子方 二六三
知北游 二七二
杂篇(节选) 二八三
外物 二八三
寓言 二八九
盗跖 二九三
说剑 三〇三
渔父 三〇六
列御寇 三一二
天下 三一八
附录:南怀瑾解读老庄智慧
1. 南师开释:说不尽的
三二九
2. 修为之道:致虚极,守静笃
三三五
3. 立身之法:立身要谨慎,处世不偏执 三三九
4. 智愚之道:大智若愚,无用胜
有用 三四五
5. 韬晦之术:隐忍克制,不显山不
露水 三四八
6. 领导哲学:修缮己身,把握制衡
之道 三五二
7. 得失之见:处世不争,去留无意方平和 三五九
8. 朴素观念:质朴人生,身心
清明 三六二
9. 精神自由:庄子的逍遥人生
三六八
10. 专一无我:大宗师的修身处世
三七二
作者介绍
李耳,生卒年不详,略早于孔子,被后世称为,我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官,后因不满于当时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而悄然隐退,不知所终。是道教学派的创治人。
庄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合称“老庄”。他曾做过漆园吏,后厌恶仕途,隐居著书。著有《庄子》一书。
文摘
【题解】
在本章开宗明义,提出了高哲学范畴——“道”,并对其进行了纲领性阐述。在看来,“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它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却无形可见,玄妙深奥,更无法用言语来说明。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个提出了“道”这一哲学范畴,它是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基石。
【本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道:提出的高哲学范畴,有不可言说的玄妙,有多种意义。作为哲学范畴,意为“事物规律性”、“自然法则”等。
#可道:可以言说。道,动词。常:同“恒”。
%无名,天地之始:无名即“道”,它首先产生了天地,故无名是天地之始。河上公注:“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
&妙:事物演化之道的。
徼:边界。此处指此物与彼物区别的界限。
(玄:深黑色,意为深远、看不透。形容“道”之深邃。
【译文】
能说出来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能表述出来的概念,不是永恒的概念。不能称呼的(世界原初状态),是天地的开始;能称呼的(世界状·道经三态),是万物的根源。所以经常从无形处观察世界本原的奇妙;经常从有形中观察世界本原的表现。有形与无形两者同源,而叫法不同。两者都很玄妙,是玄妙中的玄妙,众多玄妙的总章。
……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到了沉甸甸的用心。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文字的排版清晰、疏密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书签的设计和书脊的装订,都体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应有的敬畏感。内页的插图和图解部分,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也能感受到设计者在力求还原古籍原貌和增强可读性之间的巧妙平衡。拿到这样一本实体书,比起电子版的阅读体验,简直是天壤之别,那种墨香和触感,是任何屏幕都无法替代的,让人忍不住想把它摆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常摩挲。
评分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之前有些犹豫,主要是担心内容会过于陈旧或者视角单一。但阅读下来,我发现它在继承传统解读精髓的同时,也展现出了一种对当代社会困境的关怀。它并没有将庄子的思想束之高阁,而是巧妙地将其哲学理念与现代人的焦虑、精神内耗等问题联系起来。这种“古为今用”的阐释,让庄子的智慧不再是历史的遗迹,而成为了应对当下生活压力的实用指南。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理解一个古代哲学家,更重要的是,如何以一种更宽广、更超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这对于提升个人的心性修养,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评分作为一个对哲学思辨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的导读部分处理得极其精妙。作者并非生硬地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娓娓道来,将庄子的思想背景、时代脉络,乃至他个人的人生际遇,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这种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入门门槛,让人能带着清晰的历史框架去理解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寓言故事。特别是对“齐物论”和“逍遥游”的开篇解读,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得原本只能停留在字面理解的段落,突然间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仿佛拨开了层层迷雾,看到了其中蕴含的生命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有意思,它在保持对原典尊重的同时,又适当地融入了一种现代的、更具对话性的解读视角。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高冷,让人望而却步,反而像是一位智者在与你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其中对某些著名段落的阐释,那种鞭辟入里,直击人心的分析,常常让我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尤其在处理那些充满隐喻和象征的章节时,作者的解读既有文献学的支撑,又充满了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洞察,让人在知识的获取之外,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和启发,很适合在深夜静心品读。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在注释和校勘上的严谨程度,绝对达到了专业级的水平。市面上很多版本的庄子都存在对古代词汇和特定历史典故解释不足的问题,导致读者常常需要反复查阅多本工具书。然而,这本的注释密度和准确性非常高,对于那些在哲学思辨中频繁出现的特殊用词,都有细致入微的考证和解释。尤其是一些地方,它不仅仅给出了字面意思,还引用了其他先秦文献进行横向对比,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更立体的理解网络。这种对文本的精耕细作,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让人可以安心沉浸在文本本身,而不必为理解基础词汇而分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