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今读大书院—小窗幽记
定价:26.80元
作者:(明)陈眉公 原著,窦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801588128
字数:280000
页码:2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小窗幽记》不但是世人生存的谋略书,也是一本悟书,悟透了世间真情,悟透了人生真谛,是人生处世不可不读的处世经典。 人生得足未老得闲【原文】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译文】人活在世上,等待着得到满足,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满足呢9在未衰老时能得到清闲的心境,这才是真正的清闲。【评析】生活是不会累人的,累的是我们自己的身心,确切地说是我们的欲望和贪恋太多,束缚了我们去享受生活的乐趣。世人总是在年轻时闷闷不乐,但到老时品行深厚了才知那是因为被名所累、为利所扰。不能自拔罢了。实际上富贵是没有止境的,贪婪的胃口是无法得到满足的。只有学会适可而止,适时的放弃,才能知足常乐。有的人生活富裕了,但却依然感受不到殷实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反而觉得压力倍增,甚至还不如以前清贫的日子过得轻松,原因就是心底的欲望越来越多,贪婪的胃口越来越大造成的。而一个真正懂得知足常乐的人,放下了心中所有的尘情与牵挂,自然会生活平静。如果要想得到清闲的心境,及时放弃为物欲所驱使的生活就行,何必要等到白发之时才醒悟过来呢!背后无人诋久交不生厌【原文】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译文】让人当面表扬自己,不如让别人不在背后诽谤诋毁自己;让人在初交之时就产生好感,不如让别人与自己长久相处而不厌烦。【评析】正所谓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不被说。每个人都喜欢听奉承话,其实让人当面夸奖自己并不是难事。难的是让人在背后不议论甚至诽谤自己。所以与其刻意去追求别人的奉承,倒不如时时处处修养德行,严于律己,多行善事,这样不仅不会给别人背后议论我们的机会,相反还会得来诸多真心的赞誉之声。与人初见面时刻意的迎合,日久必生厌倦,为人当光明。处世须磊落。要像君子之交淡如水,岂能如狐朋狗友般相互利用呢?个人功过是非自有天地明鉴,岂是自吹自擂就能遂心所愿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与人交往时刻意修饰自己一番,想使自己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对方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结果在熟悉之后。便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将平日的许多丑陋习惯暴露给了朋友,如此时间长了必定会招来对方的厌恶。所以说给对方一个外表华丽,但却内心空虚的自我,还不如保持镇定从容的心态,既不过于奉承,也不刻意做作,做个原原本本的我,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风。
内容提要
《小窗幽记》为陈继儒集编的修身处世格言,条条都是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领悟。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人生态度,又兼容了佛家超凡脱俗和道家清静无为的智慧,历来被称为修身养性、自我提升的佳作。它被誉为中国传统、有影响力的为人处世的经典图书之一。
目录
作者介绍
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明末松江(今上海松江县)华亭人。自幼聪颖,好为文章,志向高雅,博学多通。一生著述颇多。《小窗幽记》为陈继儒编著的修身处世格言,条条都是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领悟。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人生态度,有兼容了佛家超凡脱俗和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努力培养一种更慢、更深入的阅读习惯,这本书完全契合了我的需求。它的排版简直是为“慢读”量身定制的,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行与行之间的留白,都处理得极为讲究,使得阅读的节奏自然而然地慢了下来。这让我有机会真正去咀嚼每一个字背后的深意,而不是囫囵吞枣地追求速度。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老友之间的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他总能用最朴素的语言,引出最深刻的哲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比那些刻意拔高的理论更容易让人接受并内化。我经常读完一小节,会放下书本,在窗边静静地坐一会儿,让那些文字的意蕴在脑海中慢慢发酵、沉淀。对于渴望在快节奏生活中寻得片刻宁静,并进行深度思考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精神按摩器”。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一种久违的“心安”感。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焦虑和不确定性,我们总是在追逐那些不断变化的目标。而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断舍离”。它所探讨的那些关于生命本质、时间流逝和内心平静的主题,具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能够瞬间将你从眼前的琐碎事务中抽离出来。我特别喜欢它偶尔穿插的那些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寥寥数语,便能构建出一个清幽、淡泊的意境,让人仿佛能闻到竹林里的清风和雨后的泥土芬芳。这种审美上的滋养,潜移默化地抚平了我内心的躁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被重新梳理了一遍,那种由内而外的平和与定力,比任何快速放松技巧都来得持久和真实。
评分说实话,我对很多“国学普及”类的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担心它们为了迎合大众而流于浅薄或失真。但这本书的学术底蕴和文字的严谨性,让我彻底打消了疑虑。虽然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易懂,但通篇透露出的扎实学识是藏不住的。看得出来,作者在斟酌每一个词汇时,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考量,确保在“通俗”和“准确”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阅读时,你既能感受到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又不会担心吸收到的信息是二手甚至三手的内容。它不是那种为了凑字数而进行的大肆渲染,而是字斟句酌,每一段内容都像经过了精心提纯的精华。对于那些既想轻松入门,又对知识的纯粹性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保证是非常难得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有品味了!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被那种沉静而雅致的气质深深吸引住了。封面选用的材质,摸上去有一种温暖而厚实的触感,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光溜溜的铜版纸,它更像是传统手抄本的质感,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珍惜之情。设计上的留白恰到好处,没有任何多余的图案去喧宾夺主,只是用一种古朴的字体印着书名,这种克制的美学,正合我心。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纸张选择,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不仅护眼,更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阅读氛围。翻开扉页时,那油墨散发出的淡淡的墨香,虽然不浓烈,却足以让你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良苦。而且,这本书的开本拿在手里非常舒适,无论是放在茶几上还是随身携带,都显得既庄重又得体。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每一次摩挲都能体会到匠心所在。那些喜欢实体书触感和视觉享受的朋友,光是冲着这出色的装帧,就绝对值得入手。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和切入点非常新颖,它成功地打破了我对传统经典文学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那些古老的篇章总是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历史尘埃,难以亲近,但这本书却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导游,带着我们轻车熟路地穿梭其中。它没有生硬地堆砌考据或冗长的背景介绍,而是直接从现代人的生活痛点和情感困惑出发,去寻找古人早已给出的答案。这种“古为今用”的处理方式,让原本遥不可及的智慧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实用的指导意义。比如,书中对于处理人际关系中“得与失”的论述,我立刻就能联想到我最近工作中的某个具体情境,并从中获得了新的启发。这种即时性的共鸣和反馈,是很多纯粹的理论著作无法给予的。它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的坚固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