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單行本精裝)
定價:38.00元
作者:錢穆
齣版社:九州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1083226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1952年春,錢穆先生應有關方麵之邀,以“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為題進行瞭五次講演。《錢穆先生著作係列:中國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即是先生根據講義整理而成,分彆從“的組織”“考試和選舉”“賦稅製度”“國防與兵役製度”四個方麵,對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的政治得失作齣分析評說,是研究中國傳統政治及傳統文化的一本必讀書。
目錄
序
前 言
講 漢代
一 漢代組織
二 漢代選舉製度
三 漢代經濟製度
四 漢代兵役製度
五 漢製得失檢討
第二講 唐代
一 唐代組織
二 唐試製度
三 唐代經濟製度
四 唐代兵役製度
五 唐代製度綜述
第三講 宋代
一 宋代組織
二 宋試製度
三 宋代賦稅製度
四 宋代兵役製度與國防弱點
第四講 明代
一 明代組織
二 明試製度
三 明代賦稅製度
四 明代兵製
第五講 清代
一 製度與法術
二 清代的部族政權
三 清代部族政權下的
四 部族政權下之考試製度
五 清代的統製政策
六 民眾的反抗運動
七 變法與革命
總 論
〔附錄〕答徐君書
作者介紹
錢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賓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學、中學教員。1930年,他由顧頡剛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學執教,從此躋身學術界。曆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锡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與唐君毅、張丕介等創建新亞書院,任院長。1967年10月,錢穆先生移居颱北,被選為中研院院士,颱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1990年8月在颱北逝世。
錢穆先生博通經史文學,擅長考據,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畢生著書七十餘種,另有大量學術論文,共約一韆八百萬字。他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曆史的通論方麵,多有創獲,尤其在先秦學術史、秦漢史、兩漢經學、宋明理學、清代與近世思想史等領域,造詣甚深。錢穆先生在現代中國學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文摘
序言
這套書的學術嚴謹性絕對毋庸置疑,從它引用的史料和參考文獻的廣度與深度就能看齣來。我不是曆史專業齣身,但即便是帶著普通讀者的視角,也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個論點背後所做的紮實考證工作。它沒有為瞭迎閤大眾口味而過度簡化復雜的曆史背景,而是堅持以一種近乎學者的態度去解剖每一個曆史節點上的決策失誤和製度成功之處。尤其是一些關於權力製衡、官僚體係運作效率的章節,分析得入木三分,讓我對古代政治運作的精妙和無奈有瞭更直觀的認識。對於希望深入瞭解中國古代政治運行底層邏輯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視角是極具價值的學術資源,絕對值得反復研讀,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會和領悟。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上就感覺沉甸甸的,那種精裝的書籍特有的厚重感和紙張的質感,比起市麵上常見的平裝書要考究得多。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透露齣一種曆史的厚重感,讓人一翻開就仿佛能觸摸到那些塵封已久的往事。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書脊的燙金字體,在燈光下微微閃爍,很有檔次。對於一個喜歡收藏實體書的讀者來說,光是這份精美的外殼就已經值迴票價瞭。當然,內頁的排版和字體選擇也相當用心,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能把一本嚴肅的曆史著作做得如此有收藏價值,齣版方確實下瞭不少功夫,這種對書籍本身的尊重,是閱讀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評分說實話,我剛開始翻閱時,對如何能將中國幾韆年復雜的政治演變梳理得井井有條感到非常好奇。這本書的敘事邏輯非常清晰,作者似乎擁有一種將宏大敘事化為清晰脈絡的魔力。它不是簡單的時間綫性羅列,而是側重於分析不同朝代政治製度的核心得失,這種“得”與“失”的辯證分析角度,遠比枯燥的史實堆砌來得有啓發性。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思考,作者是如何將看似毫不相乾的製度變遷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連貫的政治生態圖景的。這種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讓人不禁感嘆,真正的大傢之作,總能從紛繁復雜中提煉齣不變的規律,對於理解我們當下的社會結構和治理模式,都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
評分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可謂是“雅而不艱”,這在嚴肅的曆史著作中是很難得的平衡點。作者的文筆流暢自然,沒有那種令人望而卻步的生澀術語堆砌,使得即便是我這樣的非專業人士,也能相對輕鬆地跟上作者的思路。他擅長用精煉的語言勾勒齣曆史場景和人物的復雜動機,讀起來有一種引人入勝的故事感,但這種故事性絕不犧牲深度。我發現自己經常會在讀完一個精彩的論述後,會忍不住閤上書本,去思考那個時代背景下決策者的睏境與選擇。這種沉浸式的閱讀感受,讓學習曆史不再是枯燥的背誦,而更像是一場與古人智慧的深度對話。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帶來的最大收獲,或許不在於記住瞭多少具體的曆史事件,而在於它重塑瞭我看待“政治”這個概念的方式。它不僅僅是一部政治史迴顧錄,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治理睏境的永恒教材。作者通過對曆代得失的梳理,揭示瞭一些跨越時空的教訓——例如,權力過度集中帶來的弊端,以及改革的內在阻力究竟源自何處。這種穿透曆史錶象,直抵人性與製度核心的洞察力,令人深思。讀完之後,感覺自己對時事新聞的理解也更深瞭一層,能夠從更宏觀、更具曆史縱深感的角度去分析當下的社會現象,這纔是真正有力量的知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