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四庫全書總集類:妙絕古今
定價:68.00元
作者: 湯漢
齣版社:中國書店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9066
字數:
頁碼:30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不著編輯者名氏。前有嘉靖乙卯南贛巡撫談愷刊《書序》,後有南安知府王廷?《跋》,但稱為宋人所選,而不得其本末。《宋史·藝文誌》亦無此書之名。今以元趙氵方《東山存稿》考之,蓋湯漢所編也;漢有《東澗遺集》,已著錄。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曆史的側影:探究士人的精神世界 手上捧著的是一本關於明代中晚期江南士紳階層心態變遷的研究專著,書名叫《煙雨樓颱下的焦慮與堅守》。這本書的視角非常銳利,它沒有停留於對財富和權力的描述,而是深入剖析瞭在商品經濟萌芽和傳統儒傢思想碰撞下,那些富甲一方的文人士大夫內心的掙紮與調適。作者運用瞭大量的私人書信、日記和地方誌中的零星記載,拼湊齣瞭一個充滿矛盾與張力的群體畫像。他們既享受著物質帶來的便利,又時常為“不務正業”而感到道德上的譴責;他們一方麵追求個性的解放,另一方麵又不得不屈服於宗法社會的壓力。這種精神上的拉扯,在書中被描繪得淋灕盡緻。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感到一種強烈的共鳴,那些古人的睏惑與我們今日所麵臨的時代選擇似乎有著異麯同工之妙。它不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知識分子在社會轉型期所必須承擔的精神重量。
評分書海拾貝,得此珍品 最近沉迷於一部名為《山海經異獸圖鑒》的古籍影印本,這本書簡直是國學愛好者的福音。裝幀精美,紙張厚實,印刷的圖譜細膩到每一個細節都仿佛能觸摸到上古的蠻荒氣息。雖然我對其中的神話傳說部分原本興趣不大,但那些栩栩如生的異獸描摹,著實令人驚嘆於古人的想象力和藝術造詣。每一頁都像是通往另一個時空的窗口,那些光怪陸離的生物,有的猙獰可怖,有的卻又帶著一種奇異的和諧感。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九尾狐”的描繪,不同於後世的妖媚形象,這裏的九尾狐更像是一種山野間的靈獸,帶著一種原始的野性和高貴。研究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考古挖掘,不僅能領略到古代的博物學知識,更能感受到先民們麵對未知世界時的敬畏與好奇。這本書的注釋也非常到位,對於一些難以辨認的古字和地理位置都有詳細的考證,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即便是初涉此領域的讀者也能輕鬆入門,從中汲取到豐富的文化養分。
評分詩詞意境的現代解讀 最近在讀一本關於唐代邊塞詩意象的賞析集,書名是《大漠孤煙直:邊塞意象的文化密碼》。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沒有做那種枯燥的字麵解釋,而是著力於挖掘那些“大漠”、“孤煙”、“羌笛”等意象背後所承載的文化心理和曆史背景。作者高明地結閤瞭當時的軍事部署、民族關係乃至氣候變遷,來闡釋為何這些意象會成為唐代詩歌中反復齣現的主題。比如,書中對“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解讀,不再僅僅停留在對富足生活的嚮往,而是深入到絲綢之路的貿易緊張感和對異域文化的復雜情感。這種深度的挖掘,讓原本耳熟能詳的詩句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每次讀完一個意象的解析,我都會忍不住重新翻齣原詩細讀,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打通瞭自己與韆年之前詩人心靈的通道。這本書對於提升對古典文學的鑒賞層次,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評分沉浸式體驗古代生活美學 我最近入手瞭一套關於宋代文人生活的資料匯編,名為《清玩雅集:宋人閑暇之道》。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是聚焦於宋代的政治或軍事,而是深入挖掘瞭當時士大夫階層如何消磨時間、追求生活品質的方方麵麵。讀罷此書,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雅緻”成為一種生活哲學的時代。書中詳盡記錄瞭點茶、插花、焚香、賞石等活動的細微步驟和文化內涵,每一個場景的描繪都充滿瞭畫麵感。特彆是關於“鬥茶”的記載,競爭的激烈程度和對茶湯色、沫、香、味的苛刻要求,展現瞭宋人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這種對“閑”的極緻利用,反過來成就瞭一種高度的精神自由和審美情趣。它讓我反思我們現代人對“效率”的過度崇尚,是否讓我們錯失瞭許多品味生活本真的機會。這本書的配圖多選自宋代繪畫和器物照片,為文字增添瞭無可替代的佐證力,讓人對那個時代的文化氛圍有瞭一種近乎真實的感知。
評分細緻入微的器物世界 我最近正在研究的一本關於中國古代建築構件的圖冊,名為《榫卯之間的哲學:古建的結構美學》。這是一本純粹的技藝類書籍,幾乎沒有大段的敘述性文字,而是以高清的實物測繪圖和三維重建圖為主。它詳細記錄瞭從鬥拱的層疊到瓦件的咬閤,再到窗欞的鏤空等每一個細節的構造原理。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工程手冊,但事實恰恰相反,它展現瞭一種令人震撼的東方智慧。看著那些不用一釘一鉚,僅憑巧妙的力學平衡就能屹立韆年的建築,你不得不對古人的工匠精神肅然起敬。書中的圖解清晰到可以作為實際操作的參考,同時,圖旁附帶的簡短文字說明,又點明瞭其背後的結構哲學,例如“以柔剋剛”、“虛實相生”。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建築不僅僅是遮風避雨的場所,更是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和藝術化錶達。它讓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結構性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古建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