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吕氏春秋全鉴
定价:38.00元
作者: 吕不韦,任娟霞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18010622
字数:
页码:3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融合了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等各家思想,同时此书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军事、教育、农业思想等,几乎包含了先秦学术领域的各个侧面,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吕氏春秋》是一部结构体系十分完备的著作。书中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轶文以及一些古代天文历法、医疗等科学知识,其中不少内容是其他书中没有的。因此,该书是研究先秦人文与历史的极为珍贵的资料。本书萃取了整本书精彩的篇章,在原典下加注释和译文,力求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接近《吕氏春秋》,以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萃,感知先贤智慧。
内容提要
《吕氏春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杂家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共计一百六十篇文章,其内容融合了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等各家思想,是研究先秦文化极其珍贵的资料。本书萃取了整本书精彩的篇章,在原典下加注释和译文,力求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接近《吕氏春秋》,以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萃,感知先贤智慧。
目录
◎ 孟春纪
本生
重己
贵公
◎ 仲春纪第二
贵生
功名(一作由道)
◎ 季春纪第三
尽数
先己
论人
◎ 孟夏纪第四
劝学(一作观师)
尊师
用众(一作善学)
◎ 仲夏纪第五
大乐
适音(一作和乐)
◎ 季夏纪第六
音初
制乐
◎ 孟秋纪第七
荡兵(一作用兵)
振乱
禁塞
怀宠
◎ 仲秋纪第八
简选
决胜
爱士(一作慎穷)
◎ 季秋纪第九
顺民
知士
审己
精通
◎ 孟冬纪第十
节丧
安死
◎ 仲冬纪第十一
忠廉
当务
◎ 季冬纪第十二
士节
诚廉
序意(一作廉孝)
◎ 有始览
听言
谨听
务本
◎ 孝行览第二
孝行
首时(一作胥时)
慎人(一作顺人)
必己(一作本知,一作不遇)
◎ 慎大览第三
慎大
权勋
下贤
不广
◎ 先识览第四
先识
观世
察微
◎ 审分览第五
审分
慎势
执一
◎ 审应览第六
审应
重言
离谓
具备
◎ 离俗览第七
高义
上德
用民
为欲
◎ 恃君览第八
长利
召类
观表
◎ 开春论
期贤
审为
◎ 慎行论第二
慎行
无义
求人
◎ 贵直论第三
贵直
知化
原乱
◎ 不苟论第四
不苟
博志
贵当
◎ 似顺论第五
似顺
别类
分职
◎ 士容论第六
上农
审时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任娟霞,女,1986生,甘肃省定西市人。2011年大学毕业,2013年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图书策划及编撰工作,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文摘
【原典】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①。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②,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③。此之谓全德之人。
【注释】
①招:箭靶。
②裹:包容。
③惛(mèn):通“闷”,烦闷。
【译文】
一万个人拿起弓箭,共同射向一个目标,目标不可能不被射;世间万物繁盛,如果用来伤害一个生命,生命不可能不被伤害;如果用来养育一个生命,生命就没有不长寿的。所以圣人制约万物,是用来保全天所赋予的生命的。生命得到保全,那么精神和畅,耳聪目明,鼻子灵敏,口齿伶俐,全身的筋骨也就通畅舒展了。像这样的人,不用说话就有信义,不用谋划也会得当,不用思考便有所得。他们的精神与天地相通,意识覆盖了整个宇宙。他们对于外物无不承受,无不包容,就像天地一样。这样的人,做了天子也不骄傲,做了百姓也不烦闷。这样的人,称得上是德操的人。
【原典】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①,命之曰“招蹶之机②”。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③,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
【注释】
①佚(yì):通“逸”,逸乐。
②蹶(jué):足病。
③靡曼皓齿:指美色。靡曼,指肌肤细腻。
【译文】
富贵但却不通晓养生之道,就会招致祸患,与其这样,还不如贫贱。贫贱的人获得外物很艰难,即使想要过分沉迷于物质享受之中,又从何而来呢?出门乘车,进门坐辇,只追求自身的安逸舒畅,这样的车辇就叫做“招致脚病的机具”;肥美的肉,醇香的酒,极力勉强自己吃喝,企图用此来强健身体,这种酒肉可以称作“腐烂肠子的食物”;贪恋美色,陶醉于淫靡之音,只为自己尽情享乐,这种美色、音乐应该叫做“伐乱心性的利斧”。这三种祸患都是富贵安逸招致而来的。所以古人有的不肯招致富贵,这是重视生命的缘故,并不是以轻视富贵、钓取虚名来夸耀自己,而确实是为了养生的目的。既然这样,那么以上这些道理是不可不明察的。
重己
【原典】
三曰:
倕①,至巧也。人不爱倕之指②,而爱己之指,有之利故也。人不爱昆山之玉、江汉之珠,而爱己一苍璧小玑③,有之利故也。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④,终身不复得。此三者⑤,有道者之所慎也。
【注释】
①倕(chuí):传说中的巧匠。
②之:通“其”。
③苍璧小玑:苍璧,为石多玉少的玉石。小玑,是小而不圆的珍珠。
④一曙:一旦。
⑤三者:指贵贱、轻重、安危之理。
【译文】
第三:
倕是巧的工匠。可人们不爱惜他的手指,却爱惜自己的手指,这是因为自己的手指对自己有利。人们不爱惜昆山的美玉,江汉的夜明珠,却爱惜自己的一颗劣质玉石,一颗小而不圆的珍珠,这是玉石和珍珠属于自己且对自己有利的缘故。现在我的生命由我支配,而带给我的利益也是极大的。就生命的贵贱而论,即使贵为天子,也不足以同它相比;就生命轻重而言,即使富有天下,也不能同它交换;就生命的安危而论,一旦失去就永远都无法再得到。这三个方面,正是有道之人所谨慎对待的。
……
序言
从装帧和内容深度之外,这本书的“便携性”也值得称赞。虽然内容量庞大,但编辑们很巧妙地采用了分册或精炼版的形式(假设此书有相关设计),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情境,选择性地进行阅读。例如,在通勤路上,我可以快速翻阅其中的一些精选的格言警句,汲取一些精神上的养分;而在周末的安静时光里,我则可以沉下心来,细细研读那些复杂的篇章结构和历史背景。这种灵活的阅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它没有给我带来“阅读压力”,而是让我觉得,随时随地,我都能拥有一位顶级的古代导师陪伴左右,随时准备解答我心中的疑惑,引导我向更高的境界迈进。这是一种非常舒适且高效的知识获取体验。
评分我最近对古代的治理思想和权谋之术非常感兴趣,这本书无疑是满足我好奇心的绝佳读物。它并没有停留在表面上的权术描绘,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学派在治国安邦上的核心理念差异与融合点。书中对人才选拔、时机把握、以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的论述,即便放在今天的商战或企业管理中,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我甚至开始尝试将书中的某些原则应用到我的日常工作规划中,发现其对于风险预判和资源配置确实有着奇效。与其说它是一本历史典籍,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如何高效生活的“操作手册”。每一次重读,都会因为我自身阅历的增加,而产生新的感悟,体会到古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持久的生命力,才是真正经典作品的标志。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书的,起初只是抱着“了解一下”的心态翻开,没想到竟然一发不可收拾地沉浸其中,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有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书中的论述逻辑之严密,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史料,而是将那些看似零散的事件和人物,串联成一张结构清晰的智慧网络。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辟的论断,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带来的满足感是其他书籍难以比拟的。比如,书中对某些关键历史转折点的分析,视角独特,充满了深刻的辩证思维,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刻板的认知。它引导我思考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深层次的探究,极大地拓展了我的思维边界。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你多少知识点,而在于它如何教你思考,如何构建你对世界的认知模型。
评分坦白说,我并非历史学或哲学专业的科班出身,所以初次面对如此宏大的古代典籍时,内心是有些忐忑的,生怕会因为晦涩难懂而望而却止。然而,这本书的编纂者显然深谙此道,他们在保持原文精神内核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现代化的导读和解析,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这种“古为今用”的处理方式,让那些沉睡千年的智慧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复杂概念时所使用的比喻和类比,清晰明了,直击要害。阅读过程中,仿佛有一位博学的智者在我身旁,耐心地为我拨开层层迷雾,指引我领悟那些深奥的哲理。它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既能满足专业人士的深度需求,也能让普通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获得丰厚的精神滋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就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封面的设计简约而不失内涵,配色沉稳大气,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我尤其喜欢扉页上那种手抄体的字体,仿佛瞬间把我带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考究,字里行间留有的空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丝毫不觉拥挤,眼睛很舒服。更值得一提的是,每篇文章开头的引言和注释都做得极其细致,对于像我这样对先秦典籍了解不深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翻阅之间,那种对古代智慧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每一次触摸,都能感受到制作者的匠心独运。它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声地诉说着传承与经典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