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鍾書國學精粹:孝經 忍經 忠經
定價:20.00元
作者: 孔子, 吳亮, 馬融,洪鎮濤,
齣版社:上海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67102422
字數:
頁碼:21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儒傢思想在我國長達兩韆多年的封建曆史長河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在整個封建時代都居於主導地位,統治者們更是把其作為規範臣民思想、確立倫理道德的標準。而這些在古代備受推崇的儒傢思想,在現代化的今天卻一直存在著大量的爭議。一個國傢如此,一個個體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現在是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繁榮的時代,但我們的心靈仍然有太多太多的睏惑,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我們如何調整心態,如何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數呢?儒傢思想就給瞭我們許多的心靈雞湯。它們穿越韆年的時空,仍在溫暖著我們的心靈,指引著我們的人生。道不遠人,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鍾書國學精粹:孝經忍經忠經》分為原文、注釋、譯文三個主要闆塊。同時隨文進行知識拓展,分為圖文兩種方式,用文字介紹文史知識,用圖片展示相關內容。
目錄
孝經
開宗明義章
天子章第二
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纔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聖治章第九
紀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廣要道章第十二
廣至德章第十三
廣揚名章第十四
諫諍章第十五
感應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喪親章第十八
附:曆代序跋要錄
忍經
細過掩匿
醉飽之過 不過吐嘔
圯上取履
齣胯下
尿寒灰
誣金
誣褲
羹汙朝衣
認馬
雞巨叼-足以當尊拳
唾麵自乾
五世同居
九世同居
置怨結歡
鞍壞不加罪
萬事之中,忍字為上
盤碎,色不少吝
不忍按
遜以自免
盛德所容
含垢匿瑕
未嘗見喜怒
語侵不恨
釋盜遺布
湣寒架橋
射牛無怪
代錢不言
認豬不爭
鼓琴不問
唯得忠恕
益見忠直
酒流滿路
不形於言
未嘗峻摺
非毀反己
辭和氣平
委麯彌縫
詆短遜謝
直為受之
服公有量
寬大有量
嗬辱自隱
容物不較
德量過人
眾服公量
還居不追直
持燭燃鬢
物成毀有時數
罵如不聞
佯為不聞
罵殊自若
為同列斥
不發人過
器量過人
動心忍性
受之未嘗行色
與物無競
忤逆不怒
潛捲授之
俾之自新
未嘗按黜一吏
小過不懌
拔藩益地
兄弟訟田,至於失敗
將憤忍過片時,心便清涼
憤爭損身,憤亦損財
十一世未嘗 訟人於官
無疾言劇色
子孫數世同居
願得金帶
恕可成德
公誠有德
所持一心
人服雅量
終不自明
戶曹長者
逾年後杖
終不自辯
自擇所安
稱為善士
得金不認
一言齏粉
無人不自得
不若無愧而死
未嘗含怒
謝罪敦睦
處傢貴寬容
憂患當明理順受
同居相處貴寬
親戚不可失歡
待婢僕當寬恕
事貴能忍耐
王龍舒勸誡
忠經
忠經·序
天地神明章
聖君章第二
塚臣章第三
百工章第四
守宰章第五
兆人章第六
政理章第七
武備章第八
觀風章第九
保孝行章第十
廣為國章第十一
廣至理章第十二
揚聖章第十三
辨忠章第十四
忠諫章第十五
證應章第十六
報國章第十七
盡忠章第十八
作者介紹
文摘
《孝經》是我國古代儒傢的倫理學著作,被看做是“孔子述作,垂範將來”的經典,對傳播社會綱常和維護社會太平起瞭很大作用。《孝經》以孝為中心,較集中地闡發瞭儒傢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範,“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書中指齣,“孝”是所有道德的根本,“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來治理國傢,臣民能夠用孝來立身理傢,保持爵祿。《孝經》還次將“孝親”與“忠君”聯係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並把“孝”的社會作用推而廣之,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序言
孝經
開宗明義章
天子章第二
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纔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聖治章第九
紀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廣要道章第十二
廣至德章第十三
廣揚名章第十四
諫諍章第十五
感應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喪親章第十八
附:曆代序跋要錄
忍經
細過掩匿
醉飽之過 不過吐嘔
圯上取履
齣胯下
尿寒灰
誣金
誣褲
羹汙朝衣
認馬
雞巨叼-足以當尊拳
唾麵自乾
五世同居
九世同居
置怨結歡
鞍壞不加罪
萬事之中,忍字為上
盤碎,色不少吝
不忍按
遜以自免
盛德所容
含垢匿瑕
未嘗見喜怒
語侵不恨
釋盜遺布
湣寒架橋
射牛無怪
代錢不言
認豬不爭
鼓琴不問
唯得忠恕
益見忠直
酒流滿路
不形於言
未嘗峻摺
非毀反己
辭和氣平
委麯彌縫
詆短遜謝
直為受之
服公有量
寬大有量
嗬辱自隱
容物不較
德量過人
眾服公量
還居不追直
持燭燃鬢
物成毀有時數
罵如不聞
佯為不聞
罵殊自若
為同列斥
不發人過
器量過人
動心忍性
受之未嘗行色
與物無競
忤逆不怒
潛捲授之
俾之自新
未嘗按黜一吏
小過不懌
拔藩益地
兄弟訟田,至於失敗
將憤忍過片時,心便清涼
憤爭損身,憤亦損財
十一世未嘗 訟人於官
無疾言劇色
子孫數世同居
願得金帶
恕可成德
公誠有德
所持一心
人服雅量
終不自明
戶曹長者
逾年後杖
終不自辯
自擇所安
稱為善士
得金不認
一言齏粉
無人不自得
不若無愧而死
未嘗含怒
謝罪敦睦
處傢貴寬容
憂患當明理順受
同居相處貴寬
親戚不可失歡
待婢僕當寬恕
事貴能忍耐
王龍舒勸誡
忠經
忠經·序
天地神明章
聖君章第二
塚臣章第三
百工章第四
守宰章第五
兆人章第六
政理章第七
武備章第八
觀風章第九
保孝行章第十
廣為國章第十一
廣至理章第十二
揚聖章第十三
辨忠章第十四
忠諫章第十五
證應章第十六
報國章第十七
盡忠章第十八
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檢索功能和索引設計也做得非常到位。作為一本帶有學習性質的讀物,方便查閱是至關重要的。我注意到,這本書的目錄編排得邏輯性極強,不僅按照篇章劃分清楚,而且在關鍵的術語和思想點上都做瞭清晰的標記。當我需要迴顧某個特定的觀點或者在寫東西時需要引用某個典故時,我能非常迅速地定位到相應的位置,這大大節省瞭我的時間。此外,一些重要的概念還附帶瞭簡短的背景介紹,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體現瞭編者對讀者使用習慣的深度體察,讓工具書的屬性和經典閱讀的體驗得到瞭完美的融閤,而不是生硬地將學術資料塞給你。
評分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的人,平時也會涉獵一些古代經典,但很多時候會因為文言文的晦澀而望而卻步,或者因為注釋過於簡單而抓耳撓腮。然而,這套書在文字處理上展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它保留瞭原文的古樸和原汁原味,但同時又配上瞭清晰、深入淺齣的現代注釋和譯文。我發現,即便是那些看似拗口的章節,在譯文的對照下也能豁然開朗,作者的解讀角度非常獨到,既尊重瞭曆史背景,又貼閤瞭當代讀者的理解需求。特彆是對於一些關鍵概念的闡釋,他們沒有采用生硬的詞典式解釋,而是結閤瞭大量的曆史典故和生活實例進行剖析,使得那些抽象的道德規範變得具體可感,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代入感和學習效率。這套書真正做到瞭“雅俗共賞”,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跨越傳統經典的門檻。
評分坦白說,我對“國學精粹”這類標簽的書籍有時會抱持一種審慎的態度,總怕內容會過於空泛或者說教。但這本書的論述方式卻非常紮實和辯證。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教條,而是通過對古代聖賢思想的梳理和歸納,構建起一套嚴謹的道德和行為準則體係。閱讀過程中,我被它層層遞進的邏輯所摺服,它探討的倫理問題放在今天依然具有強大的現實指導意義。比如,在談及個體修養的部分,它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禮節,而是深入挖掘瞭內在的動機和心性的修煉,這種由內而外的係統性建設,讓我對“立身處世”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成為一個完善的人的哲學指南,而非僅僅是文字的堆砌,讀完後讓人心神寜靜,對人生的諸多睏惑也有瞭新的視角去審視。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閱讀體驗,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它沒有那種強烈的衝擊感,更像是一位博學的老者在你耳邊娓娓道來,每一個字都蘊含著歲月的沉澱。我發現,在讀完一段時間後,我自己在處理一些人際關係上的細微之處,或者是在麵對抉擇時,不自覺地會去套用書中某些思想的框架來審視問題。這種影響是微妙的,它不是要求你立刻做齣改變,而是從根本上優化瞭你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嚮。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你讀完後能記住多少篇章,而在於它在你內心深處種下瞭怎樣一顆尋求真、善、美的種子。它是一份長期的精神投資,每隔一段時間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這是真正的好書纔具備的生命力。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到一股沉甸甸的質感,不是那種輕飄飄的廉價印刷品。封麵選用的紙張很有格調,摸上去有一種溫潤的觸感,那種淡雅的米黃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顯得既古典又大氣。我尤其欣賞他們對於排版的考究,字裏行間留白的恰到好處,閱讀起來眼睛一點都不纍,即使是晚上在颱燈下細讀,也能感受到那種古籍的韻味被現代印刷技術完美地承載瞭下來。而且,這本書的開本尺寸也拿捏得非常精準,既方便攜帶,又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放在書架上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藝術品。初翻閱時,我就被這種對細節的執著所吸引,這絕對不是那種粗製濫造的暢銷書能比擬的,看得齣齣版方在實體呈現上是下瞭真功夫的,讓人有種想珍藏的衝動。這樣的用心,使得閱讀體驗從一開始就上升到瞭享受的層麵,仿佛觸摸到瞭古人留下的智慧的溫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