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女人:做谁也不是谁的谁(随书赠送价值88元“时尚旅行洗漱包”)
定价:48.00元
作者:邓水莲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136138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也许每个女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女人靠自己,可以不可以?当然,这里说的靠自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独立,更是精神上的独立。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有的女胆的去做了,尽管伤痕累累,有的女人小心翼翼的在尝试着,日子过的战战兢兢。有的女人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靠自己,她们认为女人可以依靠的人太多了,理所当然的小时候可以靠父母,结婚了可以靠丈夫,老了还可以靠孩子。
然而,任何你想心存依靠的,*终都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在独立中和别人相互依存。
社会发展到现在,女人开始强大了,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经济也独立了。但是在阴盛阳衰的繁华背后,依然是女人飞洒的眼泪。女人依然是弱势群体。
女人是爱情里的弱势群体,女人是婚姻里的弱势群体,这里说的弱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弱势了,这里的弱势是指,在爱情的爱的更深更多的是女人,在婚姻里付出的牺牲的更多更的是女人。自古就有多情女人负心汉的说话,虽然有些**了,但这句话肯定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再比如现在的婚姻,操持家务带孩子的,绝大绝大部分是女人,当然也有某些极少极少数的男人在做这些,但是那是多么的凤毛麟角。
在弱势下面如何强大。如何靠自己。是摆在每个女人面前的问题。
是时候该喊:女人当自强了。
女人把一切美好的思想和性格,真诚,自信,坚强,勇敢,勤劳,朴实,认真,。。。。。。。。
这些美好的身体力量,通过我们的身体,通过我们的生命,通过我们的行为,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传递给整个世界。世界因为女人而更美好。
畅销书《THE SERCRET》里面要告诉我们的秘密就是,我们的思想就是世界上*的力量,他可以影响世界的运行。
每个女人都需要一个内心强大的小宇宙。坚强,有能力,在独立中和别人相互依存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职场女人的生存故事,向广大女性产出了一个生存真谛——任何你想心存依靠的,终都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学会在独立中和别人相互依存。
目录
1,成长快乐
2,打男打七寸
3,关于“TA”
4,东家和掌柜之争
5,另类女业务员
6,任何时候做好自己
7,谈判桌上斗法
8,剩者是否为胜
9,宁可寂寞不要暧昧
10,识人识己
11,职场谍中谍
12,姐妹共舞
13,谁的才华在飞
14、走出沼泽地
15、谁是谁的谁
16、女教教主
17、爱情需要伪装
18、相思不成灾
19、工作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20、爱情的高境界
21、看重自己看淡他
22、潜伏的潜意识
23、折腾吧工作
24、不能让男人征服
25、职场打磨出钻石
26、让自己成为别人的依靠
27、敢赌
28、若是只有爱
29、爱谁谁
30、逆市而上
31、女人的定位
32、好马也吃回头草
33、高贵的爱
尾声:世界因女人而更美
作者介绍
邓水莲,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工商管理硕士,混迹于职场十余年,服务过大型民企和知名外企,现任上海锦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伙人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设计得极其巧妙,它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每走一步,都会引出新的思考维度。作者的语言风格在不同章节间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在谈论个人情感时,她细腻得如同散文诗;而在分析社会结构时,她又变得无比清晰和富有逻辑性。这种叙事上的灵活变通,避免了全书单调的基调。我个人最欣赏的是书中对“女性友谊”的着墨。它摒弃了传统叙事中对女性之间竞争关系的过度渲染,转而探讨了一种基于相互理解和支持的、更具有力量的联结。作者笔下的女性社群,不是互相攀比的擂台,而是彼此支撑的港湾。这种对女性之间积极可能性的展现,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温暖的意外收获。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身边那些重要的女性关系,并意识到,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孤立无援的,而是在彼此的肯定中凝聚起来的集体力量。这本书不仅是在谈论“我”,更是在谈论“我们”可以如何更好地并肩前行。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初拿到手的时候,光是那个名字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女人:做谁也不是谁的谁”。这名字自带一种疏离感和某种哲思的重量,让人不禁猜测,这到底是在探讨女性的自我认同危机,还是在解构社会强加的身份标签?我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翻开了第一页,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沉重的学术论述或者一本充满抱怨的女性宣言,结果却发现,作者的笔触是如此的轻盈和富有洞察力。她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像一个高明的园丁,耐心地修剪着我们对“应该成为谁”的执念。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场漫长而深入的内心对话。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焦虑不已的“不符合标准”的部分,在作者的笔下,竟然成为了最宝贵、最值得被接纳的特质。她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日常场景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让人在阅读时不断地产生“对对对,我就是这样想的!”的共鸣。尤其是关于职场中女性常常被期待扮演的“多面手”角色,作者提出的观点简直是一记妙招,直指核心,让人豁然开朗,感觉肩上卸下了一块大石头。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它照见的不是你“应该”是什么样子,而是你“本可以”如何存在,它鼓励的不是挣脱枷锁,而是心甘情愿地放下那些不属于自己的枷锁,从而活出一种更为松弛和真实的状态。这绝对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它会像一种温柔的催化剂,在你未来的每一个关键选择面前,轻轻地提醒你:做自己,那个无需向任何人定义的自己。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被重新校准的感觉。现在的社会环境对女性的期待太复杂了,我们要独立,但又不能显得咄咄逼人;我们要有事业心,但也要顾及家庭的“温度”;我们要追求外在的美,却又被教育要“内在美”优先。这些矛盾的指令像无数根细小的针,时刻扎着你,让你在不同的场合需要迅速切换角色,身心俱疲。而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像一股清流,它没有迎合任何一方的观点,而是非常冷静、甚至带着一丝戏谑地将这些社会构建的“模板”一一拆解。作者的论证过程极其严谨,她不是在贩卖鸡汤,而是通过对历史、文化乃至心理学的引用,构建了一个坚实的逻辑框架。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复杂性”的方式。她没有试图将女性经验简单地归类为“受害者”或“胜利者”,而是承认了其中蕴含的灰色地带和个体差异。书中关于“边界感”的探讨,对我触动尤深。我们常常因为害怕被贴上“自私”的标签而过度付出,这本书则非常有力地阐述了清晰的边界,不是为了推开别人,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不至于失衡。这种深入骨髓的理解和引导,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那些“委屈求全”的时刻,不是为了指责过去的自己,而是为了更有意识地规划未来的生活方式。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带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因为市面上同类书籍太多,难免审美疲劳。但这本书成功地避开了所有我预设的俗套桥段。它没有过度美化独立女性的光环,也没有将“取悦他人”的行为一概打入冷宫,它更像是在探讨一种成熟的、动态的平衡艺术。作者的视角非常开阔,她没有将焦点仅仅局限在当代都市女性的困境,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宏大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使得她的论述有了更扎实的根基。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渴望被看见”这一深层心理需求的剖析。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愿做“谁也不是谁的谁”,是因为我们害怕成为一个“不存在”的人。这本书温柔地指出,真正的存在感,来自于你对自己生命体验的深度确认,而不是来自于外界的掌声或标签的认可。这种对内在驱动力的深度挖掘,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的。它迫使我停下来,审视自己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是爱,是责任,还是对认可的隐秘渴望。这种自我审视的过程虽然有些挑战,但最终带来的那种清明感是无价的。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节奏感非常强,读起来一点都不拖沓,它不像某些女性议题的书籍那样,喜欢用大量华丽的辞藻堆砌情感,而是用一种近乎新闻报道般的简洁和犀利,直击问题本质。我个人非常喜欢作者在叙事中穿插的那些极具画面感的场景描写,它们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作为一种有力的例证。比如,她描述一个女性在家庭聚会上面对亲戚们关于“什么时候生孩子”的连环拷问时,那种身体僵硬、笑容凝固的微妙瞬间,我简直感同身受,仿佛作者就在我身边观察着我的人生。这种“代入感”非常强,但它带来的不是压抑,而是一种被理解的释放。更妙的是,作者似乎深知读者的阅读心理,总是在你快要沉溺于自我怀疑的时候,及时地抛出一个积极的、基于行动的观点,将你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我可以做什么”上来。这种动态的引导,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富有张力和建设性的。它不是让你沉溺于“我是谁”的哲学思辨,而是让你思考“我如何决定我是谁”的实践路径。对于那些在迷茫中寻找具体行动指南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其理论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