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黃遵憲題批日人漢籍
定價:28.00元
作者:郭真義,鄭海麟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10106803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一)編者齣於開展黃遵憲研究之動機編撰本書,主要輯錄黃遵憲對日人漢籍之題批。黃氏所題批的相關文本中其他人士之意見,適當選擇錄於後,以期讀者能參酌互見。
(二)黃遵憲批評日人漢文,大多從文章的思想觀點著眼,本書為免過於纍贅而喧賓奪主,對相關的日人漢文文本,隻概括其大意,指齣黃遵憲批評之根由,未將原文本錄齣。黃遵憲批評日人漢詩,多從藝術上著筆,為使讀者對批語有直觀之感受,亦因為詩作篇幅相對較短,故對相關的日人漢詩大多錄齣。
(三)本書隻著眼於黃氏題批之史料價值,故除必要之說明外,不附加編者之議論。
(四)本書編寫所依據之日人漢籍,絕大部分是鄭海麟博士在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日本東京大學教養學部近代史研究室、日本東洋文庫近代史研究室等單位從事研究工作時搜羅所得。本書編排之體例,依黃遵憲撰寫批評之時間先後為序。
目錄
日人漢籍中的黃遵憲題批述評(代前言)
Ⅰ 黃遵憲題批《日本八大傢文讀本》(1877年)
一、背景說明
二、批語注錄
Ⅱ 黃遵憲題批《湖山樓詩稿》(1878年)
一、背景說明
二、捲首序評
三、批語注錄
Ⅲ 黃遵憲題批《日本名傢經史論存》(1878—1879年)
一、背景說明
二、批語注錄
Ⅳ 黃遵憲題批《補春天傳奇》(1879年)
一、背景說明
二、序評
三、批語注錄
Ⅴ 黃遵憲題批《養浩堂詩集》(1879—1880年)
一、背景說明
二、《例言六則》綴語
三、序
四、捲末跋語
五、批語注錄
Ⅵ 黃遵憲題批《近世偉人傳》(1878—1881年)
一、背景說明
二、題辭與序跋
三、批語注錄
Ⅶ 黃遵憲題批《藏名山房集》(1880年)
一、背景說明
二、序
三、批語注錄
Ⅷ 黃遵憲題批《北遊詩草》(1881年)
一、背景說明
二、序
三、批語注錄
Ⅸ 黃遵憲題批《雪堂詩鈔》(1881年)
Ⅹ 黃遵憲題批《蒼海遺稿》(時間不詳)
Ⅺ 其他題批拾零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郭真義,1964年齣生,廣東大埔人。嘉應學院黃遵憲與客籍作傢研究所所長,嘉應學院中文係副教授。著有《粵東客籍詩人群體研究》,發錶有關黃遵憲研究論文十多篇。
文摘
序言
這套書的裝幀和設計簡直是沒得挑剔,中華書局的水準果然名不虛傳。紙張的質感摸上去就很舒服,那種略帶韌性的感覺,讓人感覺捧著的是一件珍貴的文物。印刷的清晰度也無可挑剔,每一個字的邊緣都銳利清晰,即便是那些年代久遠的批注和題跋,在現代工藝的加持下也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尤其是那種古樸的色調,既保留瞭曆史的沉澱感,又不會讓人覺得閱讀起來有負擔。這本書的開本拿在手上,重量感十足,沉甸甸的,仿佛承載著厚重的曆史。我個人非常在意書籍的物理屬性,對那些裝幀粗糙、用紙廉價的書籍總是提不起興趣。而這本,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散發著一種“值得珍藏”的氣息。細節之處更見功力,比如書脊的裝訂,平整而牢固,讓人可以放心地將它攤開來仔細研讀,不用擔心書頁會脫落或者損壞。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無疑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也體現瞭齣版方對這批珍貴文獻的敬重。
評分這本書的意義,遠遠超齣瞭單純的“漢籍研究”範疇,它摺射齣的是一個特定曆史時期,東方知識精英階層在麵對西方衝擊時,內心的掙紮、藉鑒與重塑。黃遵憲先生作為重要的文化橋梁人物,他的閱讀軌跡和批注選擇,無形中勾勒齣瞭一張清末精英群體如何審視外部世界的精神地圖。我關注的焦點在於他如何篩選、吸收和改造那些來自東鄰的“新學”,這其中包含瞭對傳統儒傢觀念的堅守與突破的矛盾心態。這本書提供的材料,使得我們可以更細緻地剖析這種“有選擇的接受”背後的深層文化動因。它不僅僅是文獻的匯編,更像是一部關於“文化適應”的活教材,展示瞭思想在不同文明碰撞時所産生的復雜化學反應。閱讀它,讓人對曆史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層次的體認,而不是簡單地用“進步”或“保守”來標簽化曆史人物。
評分從學術規範的角度來看,中華書局這次的整理工作做得極為嚴謹細緻。校勘和注釋部分,處理得非常到位,既尊重瞭原貌,又提供瞭必要的現代學術支持。我特意比對瞭其中幾處涉及到人名地名的標記,發現注釋者明顯下瞭大功夫去考證那些在今天已經比較陌生的曆史名詞,這對我們非專業研究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避免瞭頻繁查閱其他工具書的麻煩。而且,整體的排版邏輯非常清晰,題跋和正文的區分、批注的引用方式,都采用瞭業內公認的最佳實踐,使得長篇復雜的引文和批注係統能夠保持極佳的可讀性。這種對學術嚴謹性的堅守,正是我們期待老牌齣版社所能提供的保障。它讓讀者能夠專注於文本本身的思想內容,而不用被冗餘的、不確定的信息所睏擾,這種專注感是非常寶貴的。
評分這本書的史料價值,簡直是為研究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者們送上瞭一份厚禮。閱讀過程中,我被那些細緻入微的批注深深吸引,它們就像一把把精巧的鑰匙,開啓瞭理解當時知識分子復雜心境的無數扇門。這些批注不僅僅是對文本內容的簡單評點,更多的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能清晰地感受到黃遵憲先生作為文化使者的深刻洞察力和復雜的情感糾葛。他觀察到的角度,遠非後世的二手研究可以輕易捕捉。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與曆史人物的私密會談,那些墨跡深處的猶豫、贊許或是批評,都真實可感。對於任何一個對晚清士人思想轉嚮、以及日本明治維新初期文化輸入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繞不開的核心文本。它提供瞭一種直接接觸“一手思考”的路徑,那種震撼感,是任何通說綜述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還有點擔心,擔心這類的文獻整理本會過於晦澀難懂,畢竟涉及的都是古代的題跋和批語,對閱讀者的古文功底要求頗高。但是,當我真正沉浸進去之後,發現這種擔心是多餘的。黃遵憲先生的文字風格本身就有一種流暢的敘事感,他的批注往往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和文學性,讀起來並不枯燥,反倒像在品味一種古老的文人情趣。雖然涉及到不少專業術語和曆史背景,但通過齣版社細緻的排版和必要的注釋,閱讀的節奏感掌握得非常好。它不像某些純粹的考據書籍那樣令人望而卻步,而是更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曆史“偵探小說”,每翻開一頁,都期待著能從這些看似零散的文字中,拼湊齣更多關於那個時代風雲人物的真實側寫。這種閱讀的“快感”,實在難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