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个孩子的诗园(彩绘本)
定价:38.00元
作者: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388878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4-12岁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1850—1894),英国小说家,19世纪后半叶英国的小说家、诗人、游记作家。 n
★罗伯特·斯蒂文森的儿童诗都是从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儿童特有的方式去认识世界。 n
★中英文对照,精雕细琢,以清晰的画质、流畅的译文,还原和再现图画书百年经典! n
★作品中用词简洁但意境丰富,表现出一个成人在重新捕捉童午的情绪和感觉时异乎寻常的性。 n
★配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zui杰出的插画家为斯蒂文森的诗所配的上百幅精美插图,让孩子在欣赏优美诗句的同时也能大饱眼福。 n
★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对他们情商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n
n
n
内容提要
《一个孩子的诗园》是英国作家罗伯特斯蒂文森所创作的儿童诗歌集,其中包括《夜晚的童话》《海盗的故事》《在海边》《旅行》《期待》《夏日的床》《一个想象》《孩子的责任》《雨》《陌生的地方》《大风之夜》《歌唱》等。在英语国家中,该书几乎每个家庭,它被誉为儿童语言学习的“美的启蒙教材”。 n
这本诗集用词简洁但意境丰富,你可以从中读到一个孩子的的向往。在孩子的幻想中,一切都能够化平凡为神奇——所有这一切,也无不唤起人们对童年时光的亲切回忆,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被深深触动,浸染其中。 n
此外,本书还配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zui杰出的插画家为斯蒂文森的诗所配的上百幅精美插图,让孩子在欣赏优美诗句的同时也能大饱眼福。相信孩子们一打开这本书,就会爱上它! n
n
n
目录
作者介绍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1850—1894),19世纪后半叶英国的小说家、诗人、游记作家。他一生多病,却一直践行丰富多彩、冒险迭起的漫游生活。作为一名作家,斯蒂文森在文学样式的创新上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他创作的探险小说和惊险小说极富独创性和戏剧张力。他的代表作有《金银岛》《化身博士》《诱拐》《一个孩子的诗园》等,这些作品为他在读者中博得极大声誉。 n
n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诗集,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它对“情绪”的捕捉,特别是那些介于快乐与忧伤之间的微妙状态,孩子们常常能比成年人更直接地表达出来。诗里没有宏大的叙事,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那些极小的、瞬间的体验里——比如,因为一颗糖果碎了而产生的失落,或者看到一只蜗牛慢吞吞爬过马路的满足。这些情绪的浓度极高,但又非常短暂,就像夏日午后突如其来的雷阵雨,来得猛烈,去得也快,不留恋,不纠结。这种对“当下”的专注,是成年人最容易丧失的能力。这本书似乎在提醒我,生活中的那些微不足道的瞬间,才是构成我们记忆底色的真正材料。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最近读的其他作品,它们往往过于执着于对“意义”的追寻,反而错过了生活本身最本真的味道。这本书则像一个清澈的小溪,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纯净的、未经加工的情感碎片,值得细细品味,甚至可以时不时地放下,静坐一会儿,让心绪也跟着诗句沉淀下来。
评分我最近读过的许多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在追求某种教育意义或者说教的痕迹,读起来总觉得有些隔靴搔痒,总想从中揣摩出作者的“深意”。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非常“任性”,它的诗歌仿佛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没有刻意的雕琢和布局,却有着惊人的内在韵律和节奏感。我特别欣赏它在描述自然景象时那种毫不费力的准确性。比如,它写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不是用那些老套的“沙沙作响”,而是用了一种更具象、更贴近儿童听觉的描述,让我仿佛真真切切地听到了那种带着湿气的、清脆的声响。而且,这些诗句的排列和分行都很有意思,它们跳跃感很强,就像孩子在跑动时那种忽快忽慢的步调。翻阅时,我常常忍不住会轻声地、带着某种韵律地念出来,那种朗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韵脚和节奏自然而然地将人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完全不需要旁人解释或引导,自洽且圆融。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写作技巧,高明之处恰恰在于它的“不费力”。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结构,让我感受到了中文在表达轻盈感方面的巨大潜力。很多诗句读起来,感觉词语之间的衔接非常流畅,仿佛它们天生就应该以这样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它没有刻意去追求押韵的工整,而是运用了一种更接近口语化的、自然的停顿和呼吸感来构建节奏。这种节奏感,有点像小时候听到的那种老式的儿歌,旋律简单,但一旦听进去,就会在脑海里盘旋很久。我在阅读过程中,甚至会下意识地想象,如果把这些诗谱上曲子,大概会是什么样的调子?我想,它一定会是那种简单、清亮,带着一点点木吉他扫弦的风格。这种结构上的松弛感,使得阅读过程变得极为放松,没有阅读厚重著作时那种需要紧绷神经去理解复杂逻辑的负担。它更像是一场随心所欲的散步,你不知道下一棵树会长什么样子,但你期待着每一步的风景,这才是真正的“诗意栖居”的体现,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却又如此恰到好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坦白说,如果不是因为内容吸引我,我可能会忽略掉它。它的纸张选择了一种略带粗粝感的米白色,这使得原本就充满童趣的文字和插画有了一种更具“年代感”的质地,仿佛是从一本旧旧的、被翻阅了无数次的笔记本里裁剪出来的。这种质感非常重要,它拒绝了时下很多书籍追求的亮面和光滑,转而强调一种触觉上的真实感。当我把书本放在膝盖上时,那种微微的纹理感透过衣料传递上来,让人感到踏实。我尤其喜欢其中几页的留白处理,很多时候,诗句只占据了页面的一小部分,大量的空白反而加强了诗歌本身的意境,让人的目光能更好地聚焦于文字的精髓,也给读者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不会被画面过度填满而失去了“自行构建世界”的乐趣。这种克制而又充满巧思的设计,无疑是为这份诗意加分不少,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体验”的深度考量,而非仅仅追求视觉上的轰炸。
评分这本诗集,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温暖的触感,封面上的色彩搭配得那么自然,仿佛能闻到阳光晒过的草木香。我记得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正值一个春日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那些小小的插画,每一笔都透着童真的烂漫。它们不是那种刻意雕琢的完美,反而有一种随性而为的灵动,就像是孩子随手画下的涂鸦,却有着最纯粹的生命力。读着那些诗句,我仿佛回到了很久以前的某个夏天,和伙伴们一起在田埂上追逐嬉闹,听着蝉鸣声声。诗里的意象,比如“偷偷溜走的云朵”、“爱唱歌的石头”,都充满了孩子独特的观察视角,它们把日常变得神奇,把平凡的日子镀上了一层梦幻的光泽。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故作深奥,而是用最直白的语言,触碰到了成年人心中那片久违的柔软之地。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曾经对世界最原始的好奇与热爱。我甚至会停下来,细细地摩挲那些画中的细节,想象着诗人(或者说,那个“孩子”)在创作时的心境,那种无拘无束、充满想象力的状态,真令人羡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