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
定价:25.00元
作者:徐兆寿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012895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今天,谁要论及情爱而羞于言性,那他会遭人耻笑。可是,我们对待性的态度正确吗我们关于性的知识可靠吗本书将告诉你,性与情感不可分,性与审美不可分性与道德、历史不可分…句话,性与文化不可分。那种纯粹用科学主义看待性的态度是*有害的。
本书是被网上誉为“青年大师”的西北师大教授徐兆寿先生在许多大学进行情爱文化讲座的讲稿,从文化的角度为青年人解决各种困扰他们的难题,有启蒙情爱教育,普及生理、心理知识和树立正确情爱价值观的现实意义。有关徐兆寿先生开设的情爱文化讲座,曾在大学校园和网上备受争议。
目录
前言
性文化讲座上的遭遇(代序)
上编 爱是需要学习的
讲 爱是需要学习的
第2讲 爱是创造的
第3讲 一个营销者的爱情两难
第4讲 请救救这些“性革命”浪潮之上的青年
第5讲 大学流行姐弟恋:女性成为主动者
第6讲 两个女友都喜欢,怎么办
第7讲 他要分手我该怎么办
第8讲 一个无法自拔的苦恼者
第9讲 如何处理好灵与欲的中突
0讲 女子在男子面前应如何摆布自己
1讲 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2讲 女人喜欢什么样的男人
3讲 为什么我国青少年青春期提前
4讲 我国儿童性教育存在误区
5讲 性会成为爱的阻力吗…
6讲 做未婚妈妈肯定是一场悲剧
7讲 “性革命”、“垮掉的一代”与8O后
8讲 “性革命”真的到了中国吗
9讲 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婚姻的认识
第20讲 婚姻危机
第21讲 关于无性婚姻的回答
第22讲 她该不该结婚
第23讲 我们究竟要不要结婚
第24讲 卖被杀之后
第25讲 一位陌生女人的来信
第26讲 面对孩子,离异女人怎样走出困境
第27讲 这样的父亲应该感到悲哀
第28讲 中国人姓氏的没落与自由意识的崛起
第29讲 孩子该随谁姓
中编 什么是爱情
第3O讲 什么是爱情
第3l讲 爱情受三种力量支配
……
下编 性文化课笔记
附录 性教育亟须进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对市面上那些鼓吹“完美爱情公式”的书籍一直抱持着怀疑态度,但这次的阅读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其文化批判的视角。它没有将“爱”视为一个纯粹的、脱离社会环境的个体经验,而是将其置于宏大的情爱文化变迁之中进行考察,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比如,书中对数字时代情感表达方式异化的分析,就极其精准地捕捉到了当代人“在线亲密”与“现实疏离”之间的矛盾。它迫使你去思考: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爱”,究竟有多少是文化建构的,又有多少是本能的流露?这种宏观的架构,使得我们对自身情感困境的理解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能看到更广阔的人类处境。结构安排上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让人感觉作者是一位训练有素的社会观察家。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情感世界的书,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幅幅色彩斑斓却又暗流涌动的画面。它没有给我提供标准答案,反而更像是一场启发性的对话,促使我不断审视自己过往的爱情模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依恋理论”的重新阐释,将其放置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剖析,显得尤为及时和尖锐。书中对“成熟的爱”的定义,那种超越了激情和占有欲的、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独立基础上的联结,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我发现,过去我所追求的爱,可能更多是源于自身的“不完整感”而非真正的“吸引力”。这种自我觉察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也是极其有价值的。文字的韵律感很强,有些段落的措辞极具文学美感,读起来丝毫不觉枯燥,反倒像是阅读一篇篇精妙的散文,只是它的主题聚焦在人类最脆弱也最渴望的部分。
评分对于长期在情感关系中感到迷茫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回归本源的力量。它没有急于解决问题,而是将焦点拉回到“自我认知”上,认为所有关系中的困境,最终都是内在未解决冲突的外化表现。书中对“原生家庭影响”的探讨尤为触动人心,它清晰地勾勒出童年经历是如何在我们成年后的择偶标准、冲突处理方式中打下深刻烙印的。作者的笔法冷静而富有同情心,既不苛责过去,也不鼓励沉溺于受害者心态,而是倡导一种积极的“疗愈性行动”。这种强调主动承担责任,而非被动等待奇迹发生的主张,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赋权感。它教会我们,维护一段美好的关系,需要的不仅仅是爱,更需要持续不断的、有意识的自我成长和调整,这是一种长期的、动态的“经营”。
评分这部作品在探讨人际关系和情感互动方面,展现出一种罕见的洞察力。作者似乎对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有着深刻的理解,笔触细腻地描绘了不同性格在亲密关系中的碰撞与磨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沟通障碍”这一现代情感通病的处理方式,它没有落入俗套地提供简单的“三步走”方案,而是深入剖析了话语背后的需求和恐惧,让人读来仿佛在进行一场自我心理按摩。书中的案例选择非常贴近生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在作者的解读下,瞬间暴露出情感连接中的症结所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伴侣的某些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共情,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指责或不解。它更像是一本高级的“人际关系解码器”,帮助我们识别那些隐藏在爱意之下的潜在危机,并提供了建设性的视角去化解它们。这种将理论与实践无缝结合的能力,是许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生硬的学术术语堆砌,读起来非常轻松愉快,但其内核却十分深刻。它成功地避开了将感情问题过度浪漫化或过度病理化的陷阱,而是用一种近乎幽默和自嘲的方式,解剖了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常常表现出的“小聪明”和“自我设限”。我特别喜欢它探讨的关于“边界感”的部分,作者用生动的小故事阐释了什么是健康的“亲密有间”,以及如何识别和重建被侵蚀的个人空间。这对于那些习惯于“融为一体”式情感模式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清醒剂。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反思自己最近和伴侣的互动,书中的许多观点,像是一把钥匙,轻轻拧开了我心中那些因为习惯而锁住的理解之门。它不像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在耐心地引导你走过情感的迷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