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院士讲科学-成就孩子科学素养(第二辑)
定价:48.00元
作者:中国工程院新闻办公室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1100909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没有抽象的理论、没有看不懂的公式、没有高深的术语,19位院士结合他们的科研经历和人生体验,给青少讲述热点科学知识。铁路挺进青藏高原,中国要要攻克哪些困难?中国“北斗”,何时能有和GPS叫板的实力?为破国产飞机的“心脏病”,航空界有哪些努力?熟悉的燃油汽车,为何“绝迹”于公路?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物,真的有“灵魂”吗?······这些问题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让我们跟随院士走入科学殿堂,触摸前沿科技的脉搏!
内容提要
本书汇集了1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关于热点科技领域的精彩故事和趣味解读。它将囊括天文、航空、航天、气象、新能源、通信、物联网、建筑、环境保护、交通、测绘、核能等诸多领域的科技创新精华和前沿智慧。快来跟着院士一起领略前沿科技的魅力吧!
目录
目录
序.播种科学的星火
章强国之路,奋进征程
栾恩杰院士:中国人的太空征程
谭述森院士:从“中国北斗”到“世界北斗”
毛二可院士:相控阵雷达撑起战地“天网”
孙永福院士:铁路挺进青藏高原
刘大响院士:为飞机打造坚强的“心脏”
于本水院士:防空导弹捍卫国家领空
第二章着眼环境,守护家园
沈国舫院士:人与自然的平衡之道
徐祥德院士:寻找气象灾害的端倪
徐銤院士:快堆,核能发电的未来
陆佑楣院士:三峡工程,着眼未来的选择
刘文清院士:抵御大气污染的防线
陈立泉院士:纯电动汽车,环境友好的选择
第三章启迪创新,造福民生
何镜堂院士:塑造公共建筑的“灵魂”
陈俊亮院士:物联网,网聚我们的星球
刘先林院士:高精度测绘勾勒城市面貌
陈志杰院士:“天空交警”保障飞行安全
金涌院士:造福人类的化学工程
丁文华院士:当奥运遇见电视
谭天伟院士:梦想与执着铺就创新之路
作者介绍
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技术界的高荣誉性、咨询术机构,由院士组成,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战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全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团结与合作,推动我国工程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工程科学技术队伍和人才的建设与培养,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服务。本书包含中国工程院以下19位院士文章:栾恩杰院士: 导弹控制技术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谭述森院士:卫星导航系统总体设计专家毛二可院士:雷达、信息技术处理专家孙永福院士:铁路工程专家刘大响院士:航空动力工程专家于本水院士:宇航科学与技术专家沈国舫院士:林业及生态学专家徐祥德院士:气象学家徐銤院士:快堆技术专家陆佑楣院士: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刘文清院士:环境监测技术专家陈立泉院士:物理学家何镜堂院士:建筑学家陈俊亮院士: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 刘先林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陈志杰院士:空管技术专家金涌院士:化学工程专家丁文华院士:广播电视技术专家谭天伟院士:生物化学专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不仅是一本给孩子看的科普读物,更是一本能够引发家长和孩子共同探讨的“工具书”。它的内容并没有预设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孩子去思考,去探索不同的可能性。比如,在讲到“生物进化”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直接灌输“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是呈现了各种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生存的有趣现象,然后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有些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这种开放性的提问方式,让我觉得非常难得。它培养的不是一个只会鹦鹉学舌的孩子,而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未来公民。而且,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在和孩子娓娓道来,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感。每次和孩子一起阅读,我都能感受到孩子那种由衷的快乐和求知欲,这让我觉得,购买这本书绝对是一笔非常值得的投资。
评分这本书我一开始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入手的,毕竟“院士讲科学”这几个字听起来就挺有分量的。拿到手翻了几页,确实,文字风格不像市面上很多那种“填鸭式”的科普读物,没有过多复杂的术语堆砌,而是更侧重于引导孩子去思考,去发现科学的乐趣。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个章节,它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恐龙是怎么灭绝的”,而是从一个“假如我是恐龙”的角度出发,让孩子设身处地去感受当时的环境,去推测可能的变化。这种叙事方式很巧妙,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用心,插图精美,色彩鲜艳,一点也不枯燥,每次我翻开,孩子都会凑过来,饶有兴趣地看。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启蒙,它点燃的是孩子内心深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不是仅仅灌输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看完之后,我发现孩子问的“为什么”明显多了起来,而且提的问题也越来越有深度,这让我非常欣慰。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主要是看中了“中国工程院”这个背书,觉得内容质量应该有保障。拿到书后,我的第一感觉是沉甸甸的,不只是重量,更是一种知识的厚重感。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从宇宙的奥秘到微观世界的奇妙,从工程技术的革新到生命科学的探索,几乎触及了科学的方方面面。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关于“人工智能”那一章。它并没有像一些科幻小说那样描绘一个充满惊悚的未来,而是非常理性地分析了AI的原理,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甚至还探讨了AI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这种严谨又不失前瞻性的视角,对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非常有益。我常常会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小故事,在睡前讲给孩子听。有趣的是,有时候孩子听完一个故事,会自己跑去翻书,或者拉着我一起讨论,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个激发孩子思考和交流的平台。它教会孩子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理解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科学成就,是如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可以用“惊艳”来形容。我原本以为“院士讲科学”可能会有些过于严肃,甚至可能让孩子觉得枯燥。但实际上,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生动有趣,而且充满了人文关怀。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知识罗列,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比如,在讲到“材料科学”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直接讲解各种材料的化学成分,而是从孩子熟悉的食物——比如冰淇淋的融化速度,或者气球的弹力——出发,引导孩子去思考不同材料的特性。这种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讲解方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科学的原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关注“是什么”,更关注“为什么”和“怎么样”。它鼓励孩子去观察,去实验,去质疑,去创新,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每次读完,我都觉得孩子身上那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被极大地激发了,这比单纯记住几个科学名词要重要得多。
评分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建立起扎实的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浅尝辄止的科普层面。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和深入的方式,为孩子打开了科学的大门。其中有一个部分,详细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比如牛顿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释了为什么物体会运动,为什么会有摩擦力等等。作者并没有回避一些相对复杂的概念,而是通过精妙的比喻和图示,将它们解释得清晰明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能源”的章节,它没有简单地说“要节约能源”,而是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能源的来源、转换过程,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这让孩子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能源的重要性,并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每一章节都像是在为下一章打下基础,层层递进,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构建起科学知识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