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儿童社交心理学
定价:42.00元
作者:李群锋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546105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 培养孩子的软本领,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资本
人际关系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人重要的生存技能。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世技巧。专业技术是硬本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交际本领则属于软本领。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交决定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度。
2.你的孩子进入集体、开始交朋友时,是否有这样的困惑?
敏感、胆怯无法加入到新的伙伴中;不善沟通,在社交中总是被忽视;面对被拒绝和嘲笑手足无措;跟小伙伴发生冲突时不知道怎么化解矛盾等,针对孩子在社交中出现的种种心理和难题,书中有解析、有方法、有示范,为孩子社交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
3.明确你的孩子社交类型倾向,给予定向帮助
儿童教育专家庞丽娟教授曾对儿童的社交类型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社交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四种基本类型。受欢迎型儿童在交往中积极主动;拒绝型儿童虽然积极主动但易出现不友好的社交方式;被忽视型儿童在交往中腼腆、胆怯且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一般型儿童在同伴交往中行为表现一般。
4.五步让孩子“变身”社交小达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步:鼓励社交、给孩子创造社交机会,但不强迫孩子;
第二步:教授孩子基本的社交技巧、表达需求的方法;
第三步:引导孩子学会接纳和尊重别人;
第四步:示范社交冲突的解决的办法;
第五步:让孩子学会分离和等待。
内容提要
一个具有高社交商的孩子知道如何与人融洽相处、如何解决冲突,也更容易在未来的人生中体验和享受成功感。俗话说:好孩子,三分靠天赋,七分靠教育。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需要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培养。作为父母,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游刃有余,是受欢迎型的孩子,有着较高的社交商。本书针对孩子的各种社交心理和社交难题,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指导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家长透视儿童的社交心理,看到孩子社交行为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交问题,了解应对儿童社交问题的举措,学会正确引导孩子进行社交。
目录
作者介绍
李群锋:群峰教育圣贤国学院国学讲师,群峰国际教育品牌创始人、幼儿园自动化运转系统。出版有《边宠边吼育英才》《好的教养在西点》《培养孩子的情商,从讲故事开始》《儿童行为心理学》《儿童性格心理学》《儿童沟通心理学》《儿童情绪心理学》等多部儿童教育畅销书,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文摘
序言
刚拿到《儿童社交心理学》这本书,我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琳琅满目,能真正打动人、提供切实帮助的不多。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意料之外的惊喜。它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将复杂的儿童心理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它对“同伴关系”的深入探讨,从孩子如何交朋友,到如何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再到如何应对被排斥或者成为“小团体”的受害者,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临的问题。书中提供的建议,不是那种“一刀切”的理论,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境,给出多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我觉得非常接地气。例如,在讲到“分享”这个话题时,它不仅强调了分享的重要性,还分析了孩子不愿意分享的心理原因,并提供了循序渐进的引导方法,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孩子的社交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有信心去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评分这本书真的像一位贴心的向导,帮我这个有点焦虑的家长梳理了孩子成长路上的种种困惑。我一直觉得,比起知识的灌输,孩子能不能健康快乐地融入集体、处理好人际关系,才是更长远的财富。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详实的内容吸引了。它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从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他们在社交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比如,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分离焦虑”和“初入园适应”的部分,作者非常细腻地描绘了孩子在离开父母时的不舍,以及如何在幼儿园这个新的社交环境中建立最初的友谊。书中提供的许多小技巧,比如如何引导孩子分享、如何处理同伴间的争执,都非常实用,我尝试着在生活中运用,发现效果真的不错。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孩子在社交中的每一次“碰壁”其实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支持和引导,而不是过度保护或者横加干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态都平和了许多,不再为孩子一时的“小摩擦”而心慌意乱,而是能够更冷静地观察和回应。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从家长和教育者的角度出发,而是试图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是如何感知和体验社交的。我之前一直觉得,孩子之间的玩耍就是简单地在一起,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每一次的互动中,孩子都在学习如何表达需求,如何理解规则,如何建立信任。它详细地阐述了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社交能力的形成过程,从最初的“平行游戏”到后来的“合作游戏”,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意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模仿学习”和“社会认同”的讨论,它让我明白,孩子在社交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而同伴的评价和接纳,对他们的自我认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本书让我不再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他们的情感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上。它帮助我认识到,一个孩子是否“受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互动,而这本书,正是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实用指南。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在我被各种育儿信息轰炸得头昏脑涨时,带来了难得的平静与清晰。我一直觉得,教孩子学习知识是一回事,但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理解他人、如何表达自己,却是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它没有涉及那些高深的心理学理论,而是用非常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发展社交能力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孩子在表达愤怒、沮丧、或者兴奋时,常常会显得很无助,这本书教我如何去识别孩子的情绪,如何用温和的方式引导他们处理负面情绪,而不是一味地责骂或者压抑。此外,书中对于“同理心”的培养,也给了我很多实用的方法,让我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去理解别人的感受,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能对孩子未来的人格塑造产生深远的影响。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更是在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和行为模式。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亲切,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充满智慧的长辈在交流。它没有生硬的术语,而是用大量生活化的例子,来阐释儿童社交心理的奥秘。我尤其欣赏它关于“规则意识”和“界限感”的论述。很多时候,孩子在和小伙伴玩耍时,会因为规则不清或者界限模糊而产生矛盾,这本书就非常细致地分析了这些情况,并给出了家长可以如何引导孩子建立规则、尊重界限的方法。它强调了,规则不是为了束缚孩子,而是为了让他们明白,在群体生活中,我们需要互相尊重,共同遵守约定。另外,书中关于“自信心”和“独立性”与社交能力的关系,也让我茅塞顿开。一个内心自信、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往往在社交中更能展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这本书让我从更宏观的层面去理解孩子,不再纠结于眼前的“小问题”,而是着眼于孩子长远的成长。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育儿道路上关于孩子社交发展方向的迷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