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全新正版 山海經 全本:譯·注·精解
定價:68.00元
作者:孫見坤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30245506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內容全麵:目前《山海經》雖數量較多,但內容全者實在極少,為瞭讓讀者能看到《山海經》的“全貌”,故齣版本書……2.大眾讀本:擺脫瞭同類圖書一貫苦澀難懂的風格,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本通俗易懂更易瞭解傳統文化的簡單讀本。3.見解獨到:《五藏山經》所體現的時代是“絕地天通(人人都可以拜神,人人都可以通神)”前的神權時代,《五藏山經》中所謂的山神其實都是神守諸侯……4.文前附有精美插圖。
內容提要
《山海經》,不知作者何人,亦不知成書於何時,自漢劉嚮父子校定,晉人郭璞為之注解,始成今日麵貌。其內容包羅萬象,舉凡山川、物産、醫藥、神鬼、禮樂、傳說無不涉及,嚮來被視作奇書,前人或用於考地理,或用於證古史,或藉以識遠方異物,或據以演小說傳奇。近代以來更發現其中不乏可與殷墟甲骨、戰國楚簡相印證者,更可見其內容多淵源有自,斷非一句想象、神話所能概括。由於該書來源復雜,內容豐富,文字簡古,故而曆代學者對其聚訟不已,卻少有定論。讀者不妨深入其中,自行探求文字背後的隱秘。
目錄
試論《五藏山經》所體現的時代及其中諸山神的本質
山海經注譯捲一
南山經
南次二經
南次三經
山海經注譯捲二
西山經
西次二經
西次三經
西次四經
山海經注譯捲三
北山經
北次二經
北次三經
山海經注譯捲四
東山經
東次二經
東次三經
東次四經
山海經注譯捲五
中山經
中次二經
中次三經
中次四經
中次五經
中次六經
中次七經
中次八經
中次九經
中次十經
中次一十一山經
中次十二經
山海經注譯捲六
海外南經
山海經注譯捲七
海外西經
山海經注譯捲八
海外北經
山海經注譯捲九
海外東經
山海經注譯捲十
海內南經
山海經注譯捲十一
海內西經
山海經注譯捲十二
海內北經
山海經注譯捲十三
海內東經
山海經注譯捲十四
大荒東經
山海經注譯捲十五
大荒南經
山海經注譯捲十六
大荒西經
山海經注譯捲十七
大荒北經
山海經注譯捲十八
海內經
作者介紹
孫見坤,生於陝西西安,祖籍山東濟南,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碩士。著有《山海經新釋之山經略解》等。
文摘
序言
坦白說,我入手這套書之前是有點猶豫的,畢竟《山海經》的版本太多瞭,擔心又是市麵上常見的“注疏拼盤”。但拿到實物後,我立刻發現這套書的價值所在——它真正做到瞭“集大成”而非“簡單堆砌”。孫見坤先生的校勘工作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他對文本脈絡的梳理清晰可見,讀起來條理分明,很少齣現前後矛盾或解釋衝突的情況。對於長期關注古代地理學和神話學的朋友來說,這套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可靠的、能夠信賴的底本和解讀框架,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進入古代世界的一把“鑰匙”,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認知邊界和文化心理結構。
評分我通常習慣在做讀書筆記時,在書頁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想和疑問,這本書的紙張錶現力非常齣色。無論是使用鋼筆還是鉛筆書寫,墨水都沒有發生洇墨或滲透到下一頁的情況,而且紙張錶麵有恰到好處的摩擦力,寫起來非常順手,不會有那種光禿禿的滑膩感。另外,全書的裝幀設計中,對於章節的劃分和索引的設置也體現瞭極高的實用主義精神。尋找特定的山川或異獸時,通過目錄和頁碼能迅速定位,這在查閱資料時節省瞭大量時間,比起那些索引混亂的版本,這套書無疑更適閤將其作為日常工具書來使用和翻閱。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視覺上的享受,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非常考究,不像有些廉價版本一翻就掉頁。封麵上的插圖古樸又不失靈動,將那種神秘的遠古氣息勾勒得恰到好處。我特彆喜歡它內頁的排版,字體大小適中,留白也處理得當,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特彆是那些需要對照閱讀的注釋和原文部分,劃分得非常清晰,即便初次接觸《山海經》這樣內容龐雜的古籍,也能很快找到重點。裝訂綫也做得非常牢固,可以完全攤平閱讀,這點對於需要經常查閱的工具書來說太重要瞭。光是看著這套書擺在書架上,就覺得整個書房的文化氣息都提升瞭好幾個檔次,絕對是值得收藏的精品。
評分這本書的解讀深度和廣度,著實超齣瞭我的預期。我之前讀過一些比較淺顯的“導讀”類書籍,多半隻是對奇珍異獸做個簡單的羅列和現代比附,但孫老師的版本明顯要紮實得多。他不僅細緻地考證瞭不同版本之間的異同,更重要的是,對那些晦澀難懂的地理方位、祭祀儀軌,都給齣瞭詳盡的、有理有據的推測和解釋。讀完他的闡釋,我感覺自己像是跟隨著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真正走進瞭先民們構建的那個奇幻而又充滿邏輯的宇宙。很多過去我隻能一知半解的概念,比如“窮桑之國”、“不死之民”的象徵意義,都有瞭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套書的學術價值毋庸置疑。
評分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翻譯和注釋的處理上,非常注意平衡“學術嚴謹性”和“大眾可讀性”之間的關係。一方麵,對於古代的詞匯和概念,他保留瞭必要的專業術語,這對於研究者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但另一方麵,對於普通讀者來說,他加入的“精解”部分,往往用非常流暢、現代的白話文,將復雜的背景知識串聯起來,讀起來絲毫沒有那種啃食古文的枯燥感。我尤其欣賞他在處理那些充滿神話色彩的段落時,並沒有一味地進行“科學化”的硬性解讀,而是保留瞭文本原有的浪漫主義色彩,讓閱讀體驗保持瞭應有的想象空間,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處理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