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 十二五高职高专教材 服装设计与实务(张晓黎) 9787102059020 人民美

正版图书 十二五高职高专教材 服装设计与实务(张晓黎) 9787102059020 人民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晓黎 著
图书标签:
  • 服装设计
  • 高职高专教材
  • 十二五教材
  • 张晓黎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服饰设计
  • 专业教材
  • 正版图书
  • 9787102059020
  • 服装实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59020
商品编码:3007229009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十二五高职高专教材 服装设计与实务(张晓黎)

定价:36.00元

作者:张晓黎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1020590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服装设计与实务》是一本跨省市、集各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群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之成果的教材。在结构上,《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服装设计与实务》与以往的服装设计教材有了较大的不同,以“2:3:5”的编写体例,与大量的设计案例结合,特别是引用了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的省级服装专业教学团队、省级精品教材的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的教改成果以及江西服装学院的项目开发课程教改成果,为此书增色不少。编撰的过程也是各高校教师共同交流的一次好机会。

内容提要


  《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服装设计与实务》的编著以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江西服装学院的专业骨干教师为主,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服装研究所、影视学院,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服装专业一线教师均参与其中,按照人民美术出版社对本教材的编撰理念和定位,由主编统筹组稿。

目录


章 时装设计程序与方法
节 时装设计与方法
一、了解时装设计
1.何为时装、何为时装设计
2.时装设计的特征
3.时装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二、怎样做时装设计
1.设计定位
2.设计理念
知识链接:商品企划/大师名言/作品欣赏/课堂练习
3.主题看板
4.提取设计元素
(1)提取造型元素/(2)提取色彩元素/(3)提取材料元素
知识链接:CS
5.重组设计元素
三、设计元素提取与整合
1.造型元素的整合
课堂练习:造型元素提取与整合/经验提示/学习建议/知识链接:廓形随时尚而变化
2.色彩元素的整合
课堂练习/知识链接:流行色/经验提示:时光色彩设计原则
3.材料元素的整合
课后练习
四、三大设计元素的关系和设计重组
1.色彩元素与材料元素
2.造型元素与色彩元素
3.造型元素与材料元素
4.图案与造型、色彩、材料设计元素的组合
课后练习
五、时装设计提要与分析
知识链接:设计构思
第二节 分解训练
一、设计灵感从哪里来?
二、提炼设计元素
三、设计元素整合,形成创意板
四、设计元素怎么用
1.从造型元素中提炼廓形设计
学习建议
2.从造型元素中提取细节设计
3.色彩元素设计
4.材料元素设计
课堂练习:材料元素设计——面料再造/经验提示:名师再造面料
设计训陈/专题训练:提取造型元素/本节练习
第二章 分类设计与实践
节 职业装澄计
一、职业装
1.何为职业装
2.职业装设计的特征
知识链接:CIS中的职业装
二、职业装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职业分析及服装设计思路
知识链接:职业装设计要求
2.设计流程
经验提示:设计方案与客户关系
3.案例解析:航空公司空乘人员服装
(1)国外航空制服/(2)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空姐服 装/(3)中国移动通信女式制服设计稿
三、设计案例
1.调研分析阶段
2.设计步骤
(1)信息收集及分析/(2)色彩设计和材料选择/ (3)廓形设计/(4)结构设计/(5)样衣制作/(6)后期装饰工艺设计与制作/(7)后期调整/(8)验收
经验提示:职业装的设计实施/本节练习
第二节 体闲装设计
一、休闲装
1.何为休闲装
2.休闲装设计的特征
二、怎样做休闲装设计
课后练习
三、设计案例
1.设计主题:老照片
2.造型设计:“A”型/“H“型 手绘稿
3.色彩设计:无彩色系
4.完成的效果图
5.面料再设计
6.后期制样
7.完成作品,成衣展示
设计评价
专题训练一/专题训练二
第三节 影视、舞台服装设计
一、影视服装设计
1.明确思路——认识剧本中的角色,理解导演的意图
2.设计方法和步骤——塑造统一的视觉风格
(1)确定视觉风格/(2)确定角色服装款式/(3)确定造型风格/(4)确定服装的色彩并挑选面料/(5)综合图纸后调整
二、舞台服装设计
1.舞台人物造型设计
2.案例解析:舞台人物造型敲设计《再见,梅兰芳》
三、新娘妆造型设计
第三章 拓展系列设计
节 时装款式系列设计
一、什么是系列设计
二、怎样做时装款式设计系列
1.从造型元素拓展设计
课堂练习
2.从色彩元素拓展设计
(1)主色调统一/(2)均衡调整/(3)分割色协调/(4)加入强调色/(5)色彩层次的律动变化大师作品解读:安娜苏/知识链接:安娜苏的设计风格/课堂练习
3.从服装材料元素拓展设计
(1)系列风格材料/(2)不同材料不同颜色搭配设计/(3)相同材料、不同朋理可以拓展许多款式设计
课外练习
三、其他设计手法拓展设计系列
第二节 系列设计的分解“入手”训练
1.女装设计细节图例
2.男装款式局部细节设计图例
立体分割造型设计/斜插袋造型变化/斜插袋与下
摆的搭配方式(一)/斜插袋与下摆的搭配方式(二)/前贴袋造型变化/袖口造型变化/袖口造型设计/袖型变化/挡风片工艺变化/挡风片造型变化/肩部造型变化/肩部细节变化
3.衬衫型夹克设计细节图例
外套衬衫型夹克/分割拼接设计/门襟变化/衣身前
片设计变化/门襟设计造型变化
第三节 时装拓展系列设计
一、案例解读——ZARA时装拓展系列设计
1.搭配核心单品的系列设计
2.基本款的系列设计
3.核心款的配套设计
二、目标市场与系列设计
经验提示:系列拓展的技巧/大师名言/知识链接:搭配设计
三、品类组合构成
本节练习
第四章 品牌服装设计
节 何为品牌服装设计
一、从认识到了解
1.什么是品牌服装设计
2.直观认识品牌服装
二、深入了解品牌服装
1.了解品牌背景
2.长线跟踪品牌产品
知识链接:Burberry格子图案/经验提示:高级成衣解读
3.找出相同点进行归纳
课堂练习/知识链接:经典品牌故事——Burberry
第二节 设计之前
一、品牌服装怎么设计
1.品牌理念
知识链接:KENZO品牌/知识链接:高田贤三
2.品牌产品
知识链接:产品附加值设计
3.品牌形象
二、品牌服装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1.品牌服装风格的延续性
2.品牌服装风格的创新性
课堂练习
第三节 怎样设计品牌服装
一、转换思考习惯
1.抛弃单件式、单系列思维
2.建立框架式思维
二、形成设计框架
1.先充分了解所要服务的品牌
(1)文化内涵/(2)产品特色/(3)运营模式
经验提示:产品调研方法/知识链接:ZARA品牌、产品诉求、运营模式/课堂练习/学习建议
三、市场调研
1.市场调研
(1)调研流行趋势/(2)有针对性地调研同类服装品牌/(3)消费者调研
2.调研报告的内容
(1)调研对象的背景介绍/(2)当季产品开发特点综述/(3)形象推广策略/(4)提出对本品牌下季开发的可借鉴之处
范例:针对某品牌2010年春夏季调研报告
第四节 从企划开始统筹设计方案
一、企划案的目的是什么
1.体现品牌发展思路
2.体现计划性
二、企划案里应该有什么
1.从市场分析入手
2.产品开发是主体
3.品牌战略要突出市场性
学习建议
第五节 开发提案怎么做
一、做主题看板
二、确定开发主题
1.选定主题理念及风格
2.确定主题下的系列
经验提示:主题下的系列要求/案例解析:某品牌
男装开发
3.阐述各系列的设计要点与细节
三、确定产品结构
1.各系列单品构成表的制作
2.各单品代表款式
3.产品数量预设
4.上市波次预设
第六节 品牌服装设计开发
一、主题下的款式设计
1.品牌基本款
2.本季核心款
3.调整款
经验提示
二、主题下的拓展系列设计
三、产品搭配
第七节 品牌服装设计实施
一、制作样衣
1.结构制版
2.工艺制作
二、样衣评审
第八节 品牌服装陈列展示
一、服装订货会
知识链接:服装订货会策划流程及主要内容/知识
链接:关于陈列
二、专业博览会、时装周的展示
经验提示:毕业生设计感悟
第九节 项目案例
一、项目——时尚男装品牌杉杉S22011夏装设计与开发
链接1——精品课实践内容的组织图
链接2——精品课作业要求
链接3——实习时间和评价评估
链接4——教学成果要求
二、开发实施
指定题目设计——以大熊猫为主题元素
选定图案应用的方式
接下来到印染厂印制试样,完成样衣
后期准备模特拍照,做画册,全力准备订货会
本章作业
第五章 项目实践
第七节 关于市场调研
一、下达任务
1.任务目标
2.任务要求
二、任务实施
1.调查对象和内容
2.调查方法
3.调研分析和表达方式
三、评价标准
课后练习
第二节 产品设计开发
一、下达任务
1.任务目标
2.任务要求
二、实施流程
三、流行趋势解读
知识链接:流行咨询公司
1.关键风格分析
(1)20年代复古风/(2)海洋风格/(3)中性柔情
2.关键面料分析
(1)运动装透气设计的孔洞/(2)光泽感的质感/(3)透明和轻盈的材料
3.关键色彩分析
(1)透彻的白/(2)耀眼的橙
4.关键单品分析
(1)超级Mini短裤/(2)外套/(3)腰间裙摆装饰
5.关键细节
四、风格和主题的确定
五、项目实施
1.选定项目品牌,分组负责项目任务
2.分析流行趋势,确定产品主题
3.讨论确定产品系列
案例解析:2012年春季的‰品牌产品开发
4.各小组进行单品开发
5.系列内的产品搭配
6.款式开发定稿
六、样品展示
1.单品
2.套装
七、项目评价表
八、定价与上市
九、课外拓展性任务与训练
本章作业
附件一:设计大赛赛事
附件二:时尚网站
附件三:“时装设计师”职业标准
推荐刊物
本教材小结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当代设计应用》的图书简介,完全不涉及您提供的“正版图书 十二五高职高专教材 服装设计与实务(张晓黎) 9787102059020 人民美”的任何具体内容。 --- 图书名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当代设计应用》 作者: [此处留空,或写上虚构的作者名,例如:李婉清] 出版社: [此处留空,或写上虚构的出版社名,例如:华夏文苑出版社] ISBN: [此处留空,或写上虚构的ISBN号,例如:978-7-5388-XXXX-X] 页数: 约 480 页 开本: 16 开 --- 内容详述:穿越时空的织锦与剪裁 本书是一部深度挖掘中国五千年服饰文明脉络,并将其精髓系统性转化为现代服装设计语言的专业参考书。它并非简单的服饰史罗列,而是旨在构建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创意的桥梁,为服装设计师、文化研究者以及对传统美学有追求的从业者提供一套可操作、可借鉴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案例。 全书结构严谨,分为“溯源”、“解构”、“转化”三大核心板块,辅以大量精美的手绘图、历史照片及现代设计效果图,力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第一部分:溯源——形制、礼制与意境的交织 (约 180 页) 这一部分聚焦于中国传统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美学特征及其背后的文化哲学。我们不只关注“穿了什么”,更探讨“为何如此穿”。 第一章:先秦至汉代的“体衣观” 详细解析了上衣下裳制度的哲学基础,重点讨论了“深衣”的结构美学——“被体深邃,纯粹自然”。深入分析了汉代服饰中“褒衣广袖”所体现的儒家宽厚与礼仪规范,以及刺绣工艺在标识身份等级中的关键作用。本章特别收录了对出土纺织品纹样的拓印与现代复原研究。 第二章:魏晋风度的飘逸与文人审美 本章是关于“魏晋风骨”的服饰表达。探讨了竹林名士对服饰的叛逆性解放——从拘谨到飘逸的转变。重点剖析了“襕衫”、“襦裙”的结构特点,以及宽大衣袖如何承载文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讨论了“褒衣博带”对后世审美的影响,并对比了当时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对中原服饰的渗透与融合。 第三章:唐宋:盛世气象与精微秩序 唐代部分,着重于“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详细描摹了“齐胸襦裙”、“圆领袍衫”的结构设计,分析了胡风、异域元素如何在唐代服饰中被巧妙吸收与本土化。同时,对盛唐的织锦工艺(如绫罗绸缎的提花技术)进行了技术层面的解读。宋代则转向“内敛雅致”,重点阐释了宋代理学思潮下服饰从外放转为内敛的审美趋势,如宋代褙子的结构创新及其在日常穿着中的实用性与美学平衡。 第四章:明清:集大成与程式化 明代部分,聚焦于“端庄大气”的皇家气派,如“蟒袍”、“马面裙”的复杂结构与补子制度的严谨性。清代内容则详细区分了满族服饰体系(如旗装、坎肩)与汉族传统服饰的并存与演变,特别是清代刺绣(苏绣、湘绣等)在宫廷服饰中的登峰造极之态,并探讨了“马褂”等服饰在近代商业活动中的角色转换。 第二部分:解构——纹样、色彩与工艺的符号学 (约 150 页) 本部分是全书的理论核心,旨在系统性地拆解传统服饰中的核心设计元素,并揭示其背后的文化符号意义,为设计师提供“可提取、可重构”的元素库。 第五章:中国服饰纹样的符号密码 深入解析了龙凤、祥云、海水江崖、缠枝莲、宝相花等核心纹样的文化起源与演变轨迹。每一类纹样都配有详细的图例,解释其在不同朝代、不同场合下的寓意侧重。例如,龙纹在唐代与明代皇权表达上的细微差异。本章强调纹样布局的“气韵生动”而非机械复制。 第六章:色彩的哲学:五行与等级 系统阐释了中国古代的“五正色”理论及其在服饰中的应用。探讨了不同色阶(如玄、纁、朱、青、黄)在礼制中所代表的社会阶层与哲学意义。特别分析了明清时期服饰的“间色”运用,以及民间服饰在色彩选择上的自由度与禁忌。 第七章:织造与装饰工艺的科技美学 本书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的科技价值。详尽介绍了缂丝、刺绣、蜡染、夹缬等核心技法的操作流程、工具原理和历史地位。通过对比现代工业化技术,突显了传统手工技艺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配有高精度显微照片,展示丝线交织的复杂结构。 第三部分:转化——面向未来的设计实践 (约 150 页) 该部分是面向当代服装设计实践的桥梁,旨在指导读者如何将前两部分的理论知识和元素符号,转化为具有现代审美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第八章:形制重构:比例与廓形的现代语境 探讨如何提取传统服饰的“结构骨架”而非简单照搬外观。例如,如何将汉服“交领右衽”的结构逻辑转化为现代衬衫或外套的立体剪裁;如何将马面裙的“开衩”与“褶裥”原理应用于现代半身裙的设计中,以适应现代人体活动的需求。 第九章:意境移植:从自然山水到抽象表达 重点关注如何将中国园林、山水画、书法等非服饰艺术中的“意境”提炼出来,并融入服装设计。例如,如何通过面料肌理的肌理处理来模拟水墨的洇化效果,或通过色彩的渐变来表达“天人合一”的境界,实现“神似”而非“形似”的转化。 第十章:案例分析与未来展望 本章提供了多个基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的设计案例分析,涵盖了高级定制、成衣系列和功能性服装等不同领域。分析其成功之处在于对传统元素的“恰当引用”和“当代转译”。最后,对全球背景下中国服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深入的思考与展望,鼓励设计师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实验。 --- 本书特点: 1. 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兼备: 不仅提供历史背景,更直接对接版型设计、面料选择和营销策略。 2. 视觉化学习体验: 丰富的文物图片、高清工艺细节图,以及专业设计师绘制的结构解析图,极大降低了理解难度。 3. 跨学科视野: 融合了历史学、美学、材料学和市场营销学等多维度的知识体系。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服装设计、服装工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以及服装行业资深从业者、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者和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研读参考。它是一本集知识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中国服饰文化设计宝典。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案例选择和知识点的更新速度上,做得非常出色,体现了出版团队对行业前沿动态的敏锐捕捉能力。在很多传统教材还在沿用五年前甚至更早的案例时,这本书里的许多设计案例都明显带有近两年的新锐风格和技术特征。这对于学习一门快速迭代的学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过时的知识往往会误导学习者,让他们在进入实际工作环境时发现所学非用。通过对当代热门设计趋势的及时收录和分析,这本书不仅教授了“如何做”,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读者建立起与时俱进的设计思维框架。它更像是对行业现状的一次高质量快照,而非一份滞后的历史记录。这种与时俱进的特性,让它不仅适合课堂教学,更成为了我个人在工作之余,用来校准自己设计方向、保持行业敏感度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其价值远远超越了其作为一本教材的初始定位。

评分

这本书的图文排版布局,达到了艺术与实用性的完美平衡,这是很多专业书籍难以企及的高度。首先,它摒弃了传统教材那种“文字在一页,插图在另一页”的低效布局。相反,关键的步骤图、结构分解图或者效果展示图,都精准地嵌入到需要解释的文字段落旁边,甚至有些图示本身就占据了跨页的大幅篇幅,提供了极佳的视觉冲击力。更值得称赞的是,那些复杂的工艺流程图,被设计得极其清晰和模块化,即便是第一次接触这些流程的人,也能通过箭头、编号和简短的说明,迅速把握全局脉络。插图的质量也毋庸置疑,无论是线条的精细度还是色彩的还原度,都达到了专业印刷品的标准。这种对视觉元素的重视,确保了读者在吸收文字信息的同时,能够得到强有力的视觉辅助,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也让阅读体验变得不再单调乏味,更像是在欣赏一本高规格的专业画报。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完全颠覆了我对“教材”的刻板印象。我原本以为这类专业书籍充斥的将是枯燥乏味的术语解释和程式化的图表,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却显得格外鲜活和富有感染力。作者在阐述一些较为抽象的设计原则时,并没有使用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腔调,而是大量融入了一些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描述。有时候,你会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教材,而是在听一位资深前辈分享他的行业心得和创作感悟。例如,在讨论色彩搭配的章节,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色轮,而是用生动的比喻来描述不同色系在情感上传达的细微差别,让人仿佛能“看到”颜色本身的情绪。这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拉近了读者与知识的距离,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不再是负担。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使得即便是跨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相对顺畅地进入到专业的知识体系中,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教学艺术的深刻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低饱和度的色彩搭配,配合着简约的字体排版,透着一股低调的文艺气息。我记得我第一次在书店里看到它的时候,就是被这个封面吸引住的,那种质感不像一般的教材那样呆板,反而更像是一本精心挑选的艺术画册。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摸起来光滑而厚实,即使用钢笔书写,墨水也不会轻易洇开,这对于需要大量做笔记和在书上勾画重点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开本设计非常人性化,拿在手里既有分量感,又不会觉得笨重,即便是长时间捧读,手腕也不会感到疲劳。翻阅时,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本身的微甜气息,让人在学习之余,也能享受到一种阅读的仪式感。整体来看,从封面到内页,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出版方对于“图书”这个载体本身的尊重,让人忍不住想把它珍藏起来,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本工具书来对待。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年代,显得尤为难得和珍贵。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采取那种生硬的、章节之间互相割裂的编排方式,而是像一条精心编织的丝带,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紧密地串联在一起。初学者最怕的就是理论堆砌,学完一堆看不懂的术语后,依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实践。然而,这本书巧妙地设置了“理论引入——案例分析——步骤拆解——拓展思考”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我尤其欣赏它在描述某个设计概念时,总会立刻辅以一个来自实际行业中的经典案例进行印证,这种即时反馈的学习机制,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可理解性和迁移性。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快速掌握核心技能的人来说,这种结构安排简直是量身定做,它把那些原本看似高深莫测的专业技巧,一步步分解成了可以执行的小任务,让人在跟随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成就感,从而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这种结构设计,远超出了普通教材的范畴,更像是一位循序渐进、经验丰富的导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