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餐邂逅红酒
定价:36.0元
作者:(韩)禹珍英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552296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不必与钱包大作战,人气西餐自己轻松做!本书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在家亲手实现一顿顿地道而浪漫的西餐。即便是从未接触过西餐的新手,也可以在这本书的带领下,做出有模有样有滋味的西餐来。
内容提要
本书收录了从意大利、法国到韩国及其他国家的各种复合式料理,从开胃沙拉、各式主菜及排餐、意大利面,到餐后甜点,种类十分丰富。对于烹饪的过程、图解及各种技巧等皆详加说明,让读者在家里也能轻松做出与葡萄酒超搭的美食。书中的每一款西餐作品,都附有6~9张制作过程的示范图片,并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每款西餐都色香味俱全、精致美观。此外每道菜品的配方后都有个“烹饪小贴士”版块,这些都是作者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用心记录的制作心得和经验分享。
目录
作者介绍
禹珍英(韩),不仅是韩式料理、西餐、中餐、日式料理的烹饪技师,还曾研修过葡萄酒侍酒师高级课程、宫廷料理研究院传统饮食等课程,曾著有《不留下食材的精打细算的烹饪法》等书,不仅经常在个料理大赛获奖,也活跃于各式美食杂志及节目。
文摘
挑选葡萄酒的方法
根据情况的不同,应优先从价格及用途来考量。是送礼还是单纯的祝贺用,或是需要搭配饮食,另外,保存状态如何等都需要仔细考虑。在熟知葡萄酒基本常识之前,建议大家好去葡萄酒专卖店购买,店员会根据顾客口味来推荐合适的葡萄酒,比去一般超市或是打折店购买更好。购买后应存放在阴凉避光处,倒立放置的话会更好。
品酒礼仪
1. 由宴会的主办者或葡萄酒的主人先品尝。
2. 斟酒时,要从客人坐着的右侧开始。
3. 男女混坐时,先以逆时针方向为女士斟酒后,再以顺时针方向为男士斟酒。
4. 斟酒时酒杯要放在桌上,不要将酒杯拿起。
5. 斟酒时,红葡萄酒斟至酒杯的1/2~1/3处,白葡萄酒斟至酒杯的1/2或2/3处。
6. 干杯时,轻轻碰触玻璃杯的中间部分。
7. 将酒杯倾斜45°观察颜色。红葡萄酒要放置在比视线略往下的高度,白葡萄酒则要放在与
视线平行的高度,观察其色泽、亮度、透明度等。
8. 不要转动酒杯,将鼻子靠近酒杯,深吸一口气,闻一下酒的香气。
9. 稍微转动酒杯,使葡萄酒与空气接触,释放香气。
10. 确认完香气后,抿入一小口,让酒散布在口腔内,从齿间吸入空气,让酒在口腔里滚动,
再慢慢咽下。
11. 用鼻子呼一口气,用口腔的温度暖酒后,再次确认其香味。
12. 擦拭杯缘后再饮用。
13. 酒还未喝完时就要再次斟酒。除非是后一杯,否则酒杯不能空置。
14. 自己用过的酒杯不要再给其他人使用。
15. 不要加冰块,会使酒原有的味道变质。
和葡萄酒搭配的美食
一般情况下,红葡萄酒搭配肉类,白葡萄酒则搭配海鲜类;红葡萄酒应于室温下饮用,白葡萄酒稍微冰镇会较美味。除了以上的基本常识外,随着料理方法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情况。同样是肉类,清淡的鸡肉与猪肉适合搭配白葡萄酒;而享用奶酪时,可挑选与奶酪产地相同的酒,气味较温和的奶酪则建议选择高级白葡萄酒或波特酒。此外,水果、冰淇淋、布丁等甜点则适合有甜味的酒。要避免酒的味道比食物浓烈或是食物味道盖过酒的情况,好选择与食物味道浓烈度相符的酒。
浓烈的红葡萄酒:搭配牛排、烧烤、烤肉类、排骨、浓奶酪。
较淡的红葡萄酒或玫瑰红葡萄酒:搭配清淡的肉类料理、干奶油奶酪、开胃菜、鸡肉料理、意大利面、油脂较多的海鲜。
浓烈的白葡萄酒:搭配鸡肉等白肉类料理、各种海鲜、白酱意大利面。
清爽的白葡萄酒或气泡酒:搭配爽口的海鲜、沙拉、甜点。
序言
虽然对葡萄酒没有精深的了解,和读者们一样我也正在学习中,但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料理,只要了解其基本技巧,做起来都要比想象中简单,甚至还能独创出新食谱。
每当在特别的日子造访高级餐厅时,华丽的料理总让人眼睛一亮,其实,只要准备好基本材料,这些料理都能轻易完成。
近好像流行不管何时何地都要小酌一下,或许葡萄酒的世界让人觉得遥不可及,但适当的时候,准备一两瓶适合自己的葡萄酒,是基本的品位表现。
许多人对葡萄酒感到陌生,总认为它是特别的日子才喝的酒,也一直觉得搭配葡萄酒的料理,会需要很多特别且非常昂贵的食材,但其实这些料理比日常菜式更简单,也更容易制作。
为了让读者能在家里轻松做出搭配葡萄酒的料理,并了解适合应用在料理上的各种食材,因而促成了这本书的诞生。
与珍爱的家人共同享用美食的同时,若能配上合适的葡萄酒,将使飨宴更丰富。
本书收录了从意大利、法国到韩国及其他国家的各种复合式料理,对于烹饪的过程、图解及各种技巧等皆详加说明,希望您也能跟着做出与葡萄酒超搭的美食。
平常很喜欢却没有勇气亲自动手制作的料理,不妨尝试一下本书中简单又美味的做法吧!
佳节聚会或晚餐宴客时,期盼能以美味的料理,让各位读者度过幸福时光。
禹珍英
说实在的,我是一个非常注重“沉浸感”的读者,而《西餐邂逅红酒》在这方面做得无懈可击。这本书的段落组织,充满了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感。有的段落短促有力,如同法式浓缩咖啡的冲击力;有的则绵长舒缓,犹如陈年波尔多红酒的悠长回甘。作者非常擅长运用感官交织的修辞手法,比如他会用“听觉”来描述海鲜的鲜甜,或者用“触觉”来形容一款酒的复杂结构,这种跨越感官的描述,让文字具有了近乎立体的效果。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而是被作者用文字构建的味觉迷宫牵引着,在不同的风味维度中穿梭。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的“厨房灵感”非常实用,它不是直接给出食谱,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路框架”,鼓励读者在既有的食材和酒品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进行最后的“邂逅”。这本书的收尾非常克制和优雅,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想象空间,让人读完后意犹未尽,迫不及待地想走进自己的厨房,去实践这份由文字激发的灵感。
评分这本《西餐邂逅红酒》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本“美食心灵鸡汤”!我得说,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深厚得惊人,读起来就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饕的私房晚宴上,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关于食材与风土的故事。它完全跳脱了那种枯燥的菜谱罗列或者刻板的产区介绍,而是将烹饪的过程描绘成了一场充满戏剧张力的表演。比如,书中对法式酱汁的剖析,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蛋黄和黄油的比例,而是让你感受到那种乳化过程中微妙的化学反应,那种需要耐心与激情的“相遇”。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慢炖”哲学的阐述,他将时间的流逝赋予了味觉上的厚度,让你明白,真正的美味是无法用快节奏来交换的。读完关于那一席威灵顿牛排的章节,我立刻就被那种对完美的极致追求所折服,甚至能想象出酥皮在烤箱里膨胀时发出的细微声响。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成功地把一种生活态度——对细节的尊重和对慢享的推崇——融入到了每一道佳肴的描述中,让我对家里的餐桌多了一份神圣感。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探讨美食与美酒的搭配时,展现出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冲突美学”。它没有盲目推崇传统的“白肉配白酒,红肉配红酒”的刻板教条,而是大胆地去挑战这些既有的规则,并用逻辑和感官体验来支撑这些“出格”的建议。例如,书中关于“重口味香料与清爽型雷司令”的碰撞,描述得极其生动,那种酸度如何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开油脂的包裹,又如何与香料的辛辣共舞,读起来简直像一首味觉的交响乐。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调酒师,他不是简单地将两种元素放在一起,而是精心计算了它们在你舌尖上爆发的时间点和能量曲线。我尝试了书中推荐的几个“非常规”搭配,结果大出所料的好,那种味蕾被重新激活的感觉,完全得益于作者在理论上的大胆假设和在实践中的精妙把握。这本书让人明白,美食搭配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新的平衡,而不是机械地遵循历史。
评分老实讲,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偏学术、有点“硬”的书,毕竟涉及“红酒”这个专业领域,但《西餐邂逅红酒》的叙事方式简直是神来之笔。它更像是一部跨越时空的旅行日记,作者的笔触轻盈得像一杯起泡酒,带着微妙的气泡感和回味。我最欣赏它处理“风土”(Terroir)概念的方式,不是堆砌复杂的地理坐标,而是通过描绘特定庄园的泥土气味、清晨的雾气,甚至是当地农人的口音,来构建起一杯酒的“身份证明”。比如,书中对勃艮第黑皮诺的描述,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它的酸度和单宁,而是让你沉浸在那片土地的湿润和沉静之中。这种“场景式”的品鉴引导,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让我这个红酒小白也能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不再惧怕那些复杂的术语。看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在喝一杯酒”,而是在“与一段历史对话”。作者的幽默感也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油腻,反而像是老友在分享他珍藏的秘密。
评分从装帧设计和排版来看,《西餐邂逅红酒》就散发着一种低调的奢华感,但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深度。作者不仅仅是在谈论吃喝,他实际上是在解构西方饮食文化中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仪式感和情感连接。书中对“餐桌礼仪”的解读非常到位,它没有居高临下地进行说教,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交流方式。比如,关于如何正确地醒酒,作者引入了古罗马的宴会习俗作为对比,让你明白,等待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同桌之人的尊重。这种将历史、人类学与烹饪艺术熔于一炉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价值。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次正式的用餐,都是在参与一场跨越数千年的文化传承。读这本书,就像是完成了一次高雅的文化速成班,让人在享受美食之余,也拥有了与之匹配的谈资与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