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名家诗词经典必读本:李太白诗集
定价:12.00元
作者:李白, 潘美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502877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太白诗集》从李白现存的近千首诗作中,以思想性与艺术性为准,精选三百余首,辅以必要的注释,并撷取历代名家点评。李白的诗歌内容广博,想象奇绝而又不事雕琢,将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了*,影响了后世一代代中外文人。
目录
卷一古风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其九
其十
其十—
其十二
其十三
其十四
其十五
其十六
其十七
其十八
其十九
其二十
其二十一
其二十二
其二十三
其二十四
其二十五
其二十六
其二十七
其二十八
其二十九
其三十
其三十一
其三十二
其三十三
其三十四
其三十五
其三十六
其三十七
其三十八
其三十九
其四十
其四十一
其四十二
其四十三
其四十四
其四十五
其四十六
其四十七
其四十八
其四十九
其五十
其五十一
其五十二
其五十三
其五十四
其五十五
其五十六
其五十七
其五十八
其五十九
卷二乐府
远别离
公无渡河
蜀道难
梁甫吟
乌夜啼
乌栖曲
战城南
将进酒
行行游且猎篇
天马歌
行路难三首
长相思
上留田行
前有樽酒行二首
夜坐吟
日出入行
胡无人
北风行
侠客行
关山月
独漉篇
登高丘而望远海
阳春歌
杨叛儿
山人劝酒
幽涧泉
荆州歌
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久别离
白头吟
采莲曲
临江王节士歌
司马将军歌
结□子
结客少年场行
长干行二首
古朗月行
白□辞三首
妾薄命
幽州胡马客歌
门有车马客行
塞下曲六首
塞上曲
玉阶怨
襄阳曲四首
大堤曲
宫中行乐词八首
清平调词三首
东武吟
北上行
丁都护歌
相逢行
紫骝马
少年行二首
豫章行
静夜思
从军行
春思
秋思
子夜吴歌四首
冬歌
捣衣篇
长相思
猛虎行
卷三古近体诗
襄阳歌
江上吟
玉壶吟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元丹丘歌
扶风豪士歌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征君
劳劳亭歌
横江词六首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自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秋浦歌十七首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江夏行
怀仙歌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临路歌
草书歌行
赠孟浩然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韦秘书子春
赠何七判官昌浩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
赠裴十四
赠崔侍郎
赠参寥子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御
走笔赠独孤驸马
上李邕
书情题蔡舍人雄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溧阳宋少府陟
醉后赠从甥高镇
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流夜郎赠辛判官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赠张相镐二首
宿清溪主人
巴陵赠贾舍人
赠从弟冽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并序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赠汪伦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沙丘城下寄杜甫
闻王昌龄左迂龙标,遥有此寄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寄东鲁二稚子
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早春寄王汉阳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梦游天姥吟留别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留别王司马嵩
别储邕之剡中
金陵酒肆留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渡荆门送别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南陵别儿童入京
江夏别宋之悌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灞陵行送别
送贺宾客归越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送友人
送友人入蜀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山中问答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酬崔五郎中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金门答苏秀才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酬崔侍御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着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予捶碎黄鹤楼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东鲁门泛舟二首
游泰山六首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把酒问月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眉山
登太白峰
登新平楼
登金陵凤凰台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登庐山五老峰
鹦鹉洲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秋登宣城谢胱北楼
望天门山
过崔八丈水亭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夜下征虏亭
下途归石门旧居
客中作
太原早秋
奔亡道中五首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上三峡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高峰,晚还题壁
早发白帝城
秋下荆门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苏台览古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巫山下
谢公亭
夜泊牛渚怀古
月下独酌四首
山中与幽人对酌
春日醉起言志
寻雍尊师隐居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独坐敬亭山
白遣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忆东山二首
对酒忆贺监二首
重忆一首
拟古十二首
感兴六首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
万愤词投魏郎中
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作
听蜀僧溶弹琴
南奔书怀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题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劳劳亭
嘲鲁儒
观胡人吹笛
从军行
春夜洛城闻笛
宣城见杜鹃花
三五七言
寄远十二首
长门怨二首
陌上赠美人
怨情
学古思边
思边
别内赴征三首
赠内
南流夜郎寄内
越女词五首
巴女词
哭晁卿衡
哭宣城善酿纪叟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好的图书应当具备“常读常新”的特质,而不是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一次性消费品”。这本选集恰恰具备了这种潜力。随着我个人阅历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展,每当我重新翻开其中的某一篇章时,总能从中发掘出过去未曾察觉的深层意蕴和情感共鸣。比如,年少时可能仅仅被其华丽的辞藻所吸引,而如今,更能体会到字里行间那种深沉的家国情怀或是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这种随着读者自身成长而不断解锁新层次的体验,是真正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它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读者自身心境的变化,也见证着我们对世界理解的深化。因此,这本书的价值是随着时间而增值的,它注定会成为我书架上会被反复取阅的“老朋友”,每一次重温都会带来新的感悟和力量。
评分从一个长期关注文学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本选集的编选角度非常独到且富有洞察力。它似乎不仅仅是在罗列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更像是在构建一条清晰的文学脉络图。每篇作品的选择,似乎都经过了审慎的考量,它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对话和传承关系,能够让读者清晰地看到某一文学流派是如何孕育、发展,直至达到其巅峰的轨迹。这种结构化的编排,远比简单地按时间顺序排列要来得更有启发性。它不仅仅满足了读者对“名篇”的欣赏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读者对文学发展史的宏观认知。通过阅读这些精心挑选的篇章,我仿佛能够站在高处俯瞰整个文学的演变过程,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文人是如何用他们的笔墨回应时代的呼唤与个体的命运的,收获远超于单纯的文本阅读本身。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书籍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常常发现很多所谓的“精粹”版本,要么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度简化,失去了原作的韵味和深度。然而,这本关于古代文学经典的书籍,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语言风格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做了恰到好处的现代化诠释,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经典篇章的读者,也能迅速领会其核心思想和情感内核。我特别欣赏它在注释和解析部分所下的功夫,那些详尽的背景介绍和深入的文本分析,如同高明的向导,引领读者穿梭于复杂的历史语境与深邃的文学意境之中,使得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古人情怀变得鲜活可感,不再是冰冷的文字符号。这种既有学术支撑又不失可读性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真正做到了让“经典活起来”。
评分阅读体验的流畅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或者编者的功力。坦白说,以前翻阅一些古代诗文集时,常常因为对某些典故或意象理解不深而产生阅读障碍,不得不频繁查阅工具书,极大地打断了思绪的连绵。但在阅读这本书时,这种“卡壳”的现象明显减少了。作者或编者对于那些关键的历史事件、地理名词以及那些独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情感表达,都给予了精准而富有文采的注释。更重要的是,这种注释并非生硬地打断正文,而是巧妙地融入到文本的间隙,使得阅读的节奏感得以保持。这让我能够更自然地进入到作品所营造的氛围中去,去感受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种磅礴的气势或者婉约的哀愁。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编辑处理,无疑是提升整体阅读质量的关键所在,它尊重读者的沉浸感,致力于提供一种无缝衔接的文化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质感,绝非那种廉价的纸质书可以比拟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露着一种古典韵味,那种淡雅的色彩搭配上精致的烫金字体,即使只是放在书架上,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触感细腻,油墨印刷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不得不提的是,排版布局的处理非常人性化,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心无旁骛地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仿佛能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足见出版方的用心和对经典的尊重,让人从翻开第一页开始,就对后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和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体现了对传统文化载体的深度理解和专业呈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