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怪、力、乱、神。本书所记,皆为子所讳避者。
土地、城隍,飞僵、缢鬼,女巫、怨灵,毛人、魍魉,雷公、旱魃,日夜出行,奔走江湖。
更有仙童行雨,番僧化鹤;痴男怨女,前生今世。挑粪人、磨镜人、卖浆人、箍桶匠,总能在危难之际点拨开化、救人于水火。
神鬼妖谈,本是惊悚骇然之事,实则时而举书高谈,时而助人为乐,时而劝人向善,自此神鬼节操已全无。
雾里看花,妄言妄听,记而存之;奇闻轶录,写尽人间百态。
广采游心骇耳之事,成此游戏谰言,供诸君一笑。若说有所求,大抵是"以妄驱庸,以骇起惰"这八字了。
海报:
本书为清乾嘉年间袁枚编撰的笔记小说,初名《子不语》,后见元人说部有雷同者,乃改为《新齐谐》。书中故事来源于民间传闻、亲朋口述、他人著说、现世生活及作者创作,多写鬼神精怪,也讲奇人异闻。袁枚以简练的文字、记实的写法、离奇的故事,展现了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用极尽幽默且晦涩的方式揭示了寻常生活中的诸多"恶",涉及道德、制度、宗教、风俗、人性等方方面面。
本版内容以嘉庆年间《随园三十种》为底本,考以朱纯点校本,申孟、甘林点校本,《笔记小说大观》,王英志主编《袁枚全集》,精选二百〇五篇,重新点校、编排。按照搜神、志怪、鬼魅、奇人、幻术、秘闻分为六大章节,并根据文中内容配以全新创作鬼怪插图。
袁枚(1716-1797)
字子才,号简斋。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卒于嘉庆二年(1716),享年八十二岁。乾隆四年中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后历任潥水、沐阳、江宁等县知县。年甫四十,辞官居于南京小仓山,购隋氏废园,改名"随园",吟咏其中,故世亦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
擅写诗文,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倡"性灵说",不走仿古之路,主张抒发真情、彰显个性。著有《随园诗话》《随园食单》《小仓山房诗文集》等传世佳作。一生狂放不羁,好游山玩水,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遂有《子不语》。
盛名之下,占尽韵事。——钱钟书
屏去雕饰,反近自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章一·搜神
章二·志怪
章三·鬼魅
章四·奇人
章五·幻术
章六·秘闻
秘闻·《沙弥思老虎》
五台山某禅师,收一沙弥,年甫三岁。五台山最高,师徒在山顶修行,从不一下山。
后十余年,禅师同弟子下山。沙弥见牛马鸡犬,皆不识也。师因指而告之曰:"此牛也,可以耕田;此马也,可以骑;此鸡犬也,可以报晓,可以守门。"沙弥唯唯。少顷,一少年女子走过,沙弥惊问:"此又是何物?"师虑其动心,正色告之曰:"此名老虎,人近之者,必遭咬死,尸骨无存。"沙弥唯唯。
晚间上山,师问:"汝今日在山下所见之物,可有心上思想他的否?"曰:"一切物我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总觉舍他不得。"
奇人·《清凉老人》
五台山僧,号清凉老人,以禅理受知鄂相国。雍正四年,老人卒。
西藏产一儿,八岁不言。一日剃发,呼曰:"我清凉老人也,速为我通知鄂相国。"乃召小儿入,所应对皆老人前世事,无舛;指侍者、仆御,能呼其名,相识如旧。鄂公故欲试之,赐以老人念珠,小儿手握珠,叩头曰:"不敢,此僧奴前世所献相国物也。"鄂公异之,命往五台山坐方丈。
将至河间,书一纸与河间人袁某,道别绪甚款。袁故老人所善,大惊,即骑老人所赠黑马来迎。小儿中道望见,下车直前抱袁腰曰:"别八年矣,犹相识否?"又摩马鬣,笑曰:"汝亦无恙乎?"马为悲嘶不止。是时道旁观者万人,皆呼生佛罗拜。
小儿渐长大,纤妍如美女。过琉璃厂,见画店鬻男女交媾状者,大喜,谛玩不已。归过柏乡,召妓与狎。到五台山,遍召山下淫妪,与少年貌美阴巨者,终日淫媟,亲临观之。犹以为不足,更取香火钱,往苏州聘伶人歌舞。
被人劾奏,疏章未上,老人已知,叹曰:"无曲躬树而生色界天,误矣!"即端坐趺跏而逝,年二十四。
吾友李竹溪,与其前世有旧,往访之。见老人方作女子妆,红肚袜,裸下体,使一男子淫己,而己又淫一女。其旁鱼贯连环而淫者无数。李大怒,骂曰:"活佛当如是乎?"老人夷然,应声作偈曰:"男欢女爱,无遮无碍。一点生机,成此世界。俗士无知,大惊小怪。"
这本关于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评论集,视角非常独特且具有挑战性。它没有采取传统的“作家传记+作品分析”的线性叙事,而是聚焦于“社会病理学”这一概念,将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作品视为诊断当时沙皇俄国社会肌体的不同切片。作者的论述风格相当犀利,充满了哲学思辨的色彩,尤其是在分析陀翁作品中“受难与救赎”主题的社会根源时,引用了大量的黑格尔和尼采的思想,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变成了一场智力上的搏击。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回顾前面引用的哲学概念,才能跟上作者批判的深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超越文学史的分析框架,让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迫使读者去思考文学文本背后的伦理困境和历史必然性。对于想深入理解俄国文学“为什么如此沉重”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猛药,能让人在思想上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洗礼。
评分我最近读完了一套关于明代中后期商业发展的学术专著,里面的资料搜集之详实,论证之严密,实在令人佩服。作者花费了极大的心血去梳理那些散落在地方志、私人档案甚至海关税务记录中的一手资料,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精密的商业网络图景。书中对徽商和晋商的兴衰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贸易路线和商品种类,更是挖掘了其背后的家族结构、信用体系乃至文化认同的变迁。特别是关于白银输入对国内通货膨胀和民间金融产生的冲击那一章,分析得极其透彻,引用了多组详实的数据图表,让人对明代晚期的经济结构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刻板印象,清晰地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复杂多变的民间经济实体。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对照地图和时间线,才能完全跟上作者的思路,但这种带着“研究”性质的阅读体验,带来的满足感是无可替代的。它需要的不仅是专注,更是一种对历史细节的耐心捕捉能力。
评分不得不提我最近在读的一本关于现代粒子物理学的科普读物。这本书的难度曲线设置得非常巧妙,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感知到的现象入手,比如光速的极限、物质的稳定性,逐步引导读者进入量子世界的奇妙景观。作者运用了大量生动的类比和精彩的历史故事,将那些抽象的理论,比如标准模型、希格斯玻色子,变得触手可及。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波粒二象性”的阐述,它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双缝实验”故事,将量子力学中最反直觉的概念讲得清晰明了,让人在惊叹于自然界奥秘的同时,也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拓展感到由衷的敬畏。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也极具现代感,那些色彩鲜明的概念图,极大地帮助了非专业读者进行空间想象。读完后,我对宇宙的构成有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敬畏感,虽然我依旧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数学基础,但那种对前沿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彻底点燃了。
评分我最近偶然翻阅了一本关于古代地中海航海技术的图册。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于文字描述,而在于那些精美的复原图和考古发现的船只模型照片。从腓尼基人的独桅船到罗马人的大型货船,每一页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世界的舷窗。最吸引我的是关于导航方法的介绍,书中详细图解了古代水手如何通过观察星辰、测量潮汐、甚至通过对洋流和海鸟习性的记忆来确定航向,这种对经验知识的依赖和系统化令人叹服。那些用简陋工具复原的航线图,清晰地展示了古代贸易网络的广阔性,让人不禁想象,在没有全球定位系统的时代,水手们是何等依赖直觉和勇气才能完成横跨地中海的远航。这本书的排版非常大气,大跨页的船只结构剖面图,让我这个非海洋史爱好者也看得津津有味,它直观地展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环境时,如何通过智慧和工程能力,一步步拓展自己的生存疆域。
评分这本《红楼梦》的精装典藏版真是让我爱不释手。开篇那黛玉进贾府的场景,细致入微,仿佛我正站在那朱红的大门前,听着那清冷的脚步声。曹雪芹的笔力真是非凡,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宝玉的痴顽,宝钗的圆融,袭人的温柔,晴雯的刚烈,都写得入木三分。更绝的是,他将那个时代贵族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礼仪规范描摹得淋漓尽致,读起来简直像是在翻阅一部活生生的清代社会风俗史。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时的细腻,那种隐藏在华丽辞藻和繁复礼数之下的挣扎与无奈,让人读了不禁扼腕叹息。每读到关键情节,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反复琢磨人物的动机和命运的走向。书中的诗词歌赋更是点睛之笔,它们不仅是点缀,更是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境的重要元素,那些描绘大观园景色的诗句,每每读来都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能闻到花草的清香,感受到那份诗意的宁静,尽管我知道这份宁静背后潜藏着无尽的悲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