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怪、力、亂、神。本書所記,皆為子所諱避者。
土地、城隍,飛僵、縊鬼,女巫、怨靈,毛人、魍魎,雷公、旱魃,日夜齣行,奔走江湖。
更有仙童行雨,番僧化鶴;癡男怨女,前生今世。挑糞人、磨鏡人、賣漿人、箍桶匠,總能在危難之際點撥開化、救人於水火。
神鬼妖談,本是驚悚駭然之事,實則時而舉書高談,時而助人為樂,時而勸人嚮善,自此神鬼節操已全無。
霧裏看花,妄言妄聽,記而存之;奇聞軼錄,寫盡人間百態。
廣采遊心駭耳之事,成此遊戲讕言,供諸君一笑。若說有所求,大抵是"以妄驅庸,以駭起惰"這八字瞭。
海報:
本書為清乾嘉年間袁枚編撰的筆記小說,初名《子不語》,後見元人說部有雷同者,乃改為《新齊諧》。書中故事來源於民間傳聞、親朋口述、他人著說、現世生活及作者創作,多寫鬼神精怪,也講奇人異聞。袁枚以簡練的文字、記實的寫法、離奇的故事,展現瞭光怪陸離的世間百態,用極盡幽默且晦澀的方式揭示瞭尋常生活中的諸多"惡",涉及道德、製度、宗教、風俗、人性等方方麵麵。
本版內容以嘉慶年間《隨園三十種》為底本,考以硃純點校本,申孟、甘林點校本,《筆記小說大觀》,王英誌主編《袁枚全集》,精選二百〇五篇,重新點校、編排。按照搜神、誌怪、鬼魅、奇人、幻術、秘聞分為六大章節,並根據文中內容配以全新創作鬼怪插圖。
袁枚(1716-1797)
字子纔,號簡齋。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生於浙江錢塘(今杭州市),卒於嘉慶二年(1716),享年八十二歲。乾隆四年中進士,選翰林庶吉士,後曆任潥水、沐陽、江寜等縣知縣。年甫四十,辭官居於南京小倉山,購隋氏廢園,改名"隨園",吟詠其中,故世亦稱隨園先生。晚年自號蒼山居士、隨園主人。
擅寫詩文,與趙翼、蔣士銓閤稱"乾嘉三大傢"(或江右三大傢)。倡"性靈說",不走仿古之路,主張抒發真情、彰顯個性。著有《隨園詩話》《隨園食單》《小倉山房詩文集》等傳世佳作。一生狂放不羈,好遊山玩水,乃"廣采遊心駭耳之事,妄言妄聽,記而存之",遂有《子不語》。
盛名之下,占盡韻事。——錢鍾書
屏去雕飾,反近自然。——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章一·搜神
章二·誌怪
章三·鬼魅
章四·奇人
章五·幻術
章六·秘聞
秘聞·《沙彌思老虎》
五颱山某禪師,收一沙彌,年甫三歲。五颱山最高,師徒在山頂修行,從不一下山。
後十餘年,禪師同弟子下山。沙彌見牛馬雞犬,皆不識也。師因指而告之曰:"此牛也,可以耕田;此馬也,可以騎;此雞犬也,可以報曉,可以守門。"沙彌唯唯。少頃,一少年女子走過,沙彌驚問:"此又是何物?"師慮其動心,正色告之曰:"此名老虎,人近之者,必遭咬死,屍骨無存。"沙彌唯唯。
晚間上山,師問:"汝今日在山下所見之物,可有心上思想他的否?"曰:"一切物我都不想,隻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總覺捨他不得。"
奇人·《清涼老人》
五颱山僧,號清涼老人,以禪理受知鄂相國。雍正四年,老人卒。
西藏産一兒,八歲不言。一日剃發,呼曰:"我清涼老人也,速為我通知鄂相國。"乃召小兒入,所應對皆老人前世事,無舛;指侍者、僕禦,能呼其名,相識如舊。鄂公故欲試之,賜以老人念珠,小兒手握珠,叩頭曰:"不敢,此僧奴前世所獻相國物也。"鄂公異之,命往五颱山坐方丈。
將至河間,書一紙與河間人袁某,道彆緒甚款。袁故老人所善,大驚,即騎老人所贈黑馬來迎。小兒中道望見,下車直前抱袁腰曰:"彆八年矣,猶相識否?"又摩馬鬣,笑曰:"汝亦無恙乎?"馬為悲嘶不止。是時道旁觀者萬人,皆呼生佛羅拜。
小兒漸長大,縴妍如美女。過琉璃廠,見畫店鬻男女交媾狀者,大喜,諦玩不已。歸過柏鄉,召妓與狎。到五颱山,遍召山下淫嫗,與少年貌美陰巨者,終日淫媟,親臨觀之。猶以為不足,更取香火錢,往蘇州聘伶人歌舞。
被人劾奏,疏章未上,老人已知,嘆曰:"無麯躬樹而生色界天,誤矣!"即端坐趺跏而逝,年二十四。
吾友李竹溪,與其前世有舊,往訪之。見老人方作女子妝,紅肚襪,裸下體,使一男子淫己,而己又淫一女。其旁魚貫連環而淫者無數。李大怒,罵曰:"活佛當如是乎?"老人夷然,應聲作偈曰:"男歡女愛,無遮無礙。一點生機,成此世界。俗士無知,大驚小怪。"
我最近偶然翻閱瞭一本關於古代地中海航海技術的圖冊。這本書的重點不在於文字描述,而在於那些精美的復原圖和考古發現的船隻模型照片。從腓尼基人的獨桅船到羅馬人的大型貨船,每一頁都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世界的舷窗。最吸引我的是關於導航方法的介紹,書中詳細圖解瞭古代水手如何通過觀察星辰、測量潮汐、甚至通過對洋流和海鳥習性的記憶來確定航嚮,這種對經驗知識的依賴和係統化令人嘆服。那些用簡陋工具復原的航綫圖,清晰地展示瞭古代貿易網絡的廣闊性,讓人不禁想象,在沒有全球定位係統的時代,水手們是何等依賴直覺和勇氣纔能完成橫跨地中海的遠航。這本書的排版非常大氣,大跨頁的船隻結構剖麵圖,讓我這個非海洋史愛好者也看得津津有味,它直觀地展示瞭人類在麵對自然環境時,如何通過智慧和工程能力,一步步拓展自己的生存疆域。
評分這本關於十九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評論集,視角非常獨特且具有挑戰性。它沒有采取傳統的“作傢傳記+作品分析”的綫性敘事,而是聚焦於“社會病理學”這一概念,將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的作品視為診斷當時沙皇俄國社會肌體的不同切片。作者的論述風格相當犀利,充滿瞭哲學思辨的色彩,尤其是在分析陀翁作品中“受難與救贖”主題的社會根源時,引用瞭大量的黑格爾和尼采的思想,使得整個閱讀過程變成瞭一場智力上的搏擊。我時常需要停下來,迴顧前麵引用的哲學概念,纔能跟上作者批判的深度。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超越文學史的分析框架,讓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煥發齣新的光彩,迫使讀者去思考文學文本背後的倫理睏境和曆史必然性。對於想深入理解俄國文學“為什麼如此沉重”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猛藥,能讓人在思想上受到極大的衝擊和洗禮。
評分這本《紅樓夢》的精裝典藏版真是讓我愛不釋手。開篇那黛玉進賈府的場景,細緻入微,仿佛我正站在那硃紅的大門前,聽著那清冷的腳步聲。曹雪芹的筆力真是非凡,寥寥數語就能勾勒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寶玉的癡頑,寶釵的圓融,襲人的溫柔,晴雯的剛烈,都寫得入木三分。更絕的是,他將那個時代貴族傢庭內部錯綜復雜的人際關係和禮儀規範描摹得淋灕盡緻,讀起來簡直像是在翻閱一部活生生的清代社會風俗史。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寫人物內心活動時的細膩,那種隱藏在華麗辭藻和繁復禮數之下的掙紮與無奈,讓人讀瞭不禁扼腕嘆息。每讀到關鍵情節,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反復琢磨人物的動機和命運的走嚮。書中的詩詞歌賦更是點睛之筆,它們不僅是點綴,更是推動情節發展、烘托人物心境的重要元素,那些描繪大觀園景色的詩句,每每讀來都讓人心曠神怡,仿佛能聞到花草的清香,感受到那份詩意的寜靜,盡管我知道這份寜靜背後潛藏著無盡的悲劇。
評分我最近讀完瞭一套關於明代中後期商業發展的學術專著,裏麵的資料搜集之詳實,論證之嚴密,實在令人佩服。作者花費瞭極大的心血去梳理那些散落在地方誌、私人檔案甚至海關稅務記錄中的一手資料,構建瞭一個宏大而精密的商業網絡圖景。書中對徽商和晉商的興衰進行瞭深入的比較分析,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貿易路綫和商品種類,更是挖掘瞭其背後的傢族結構、信用體係乃至文化認同的變遷。特彆是關於白銀輸入對國內通貨膨脹和民間金融産生的衝擊那一章,分析得極其透徹,引用瞭多組詳實的數據圖錶,讓人對明代晚期的經濟結構有瞭全新的認識。它徹底顛覆瞭我過去對於明代“重農抑商”政策的刻闆印象,清晰地展現瞭一個充滿活力、復雜多變的民間經濟實體。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對照地圖和時間綫,纔能完全跟上作者的思路,但這種帶著“研究”性質的閱讀體驗,帶來的滿足感是無可替代的。它需要的不僅是專注,更是一種對曆史細節的耐心捕捉能力。
評分不得不提我最近在讀的一本關於現代粒子物理學的科普讀物。這本書的難度麯綫設置得非常巧妙,它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復雜的數學公式,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能感知到的現象入手,比如光速的極限、物質的穩定性,逐步引導讀者進入量子世界的奇妙景觀。作者運用瞭大量生動的類比和精彩的曆史故事,將那些抽象的理論,比如標準模型、希格斯玻色子,變得觸手可及。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波粒二象性”的闡述,它用一個引人入勝的“雙縫實驗”故事,將量子力學中最反直覺的概念講得清晰明瞭,讓人在驚嘆於自然界奧秘的同時,也對人類認知邊界的拓展感到由衷的敬畏。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設計也極具現代感,那些色彩鮮明的概念圖,極大地幫助瞭非專業讀者進行空間想象。讀完後,我對宇宙的構成有瞭一種更深層次的敬畏感,雖然我依舊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數學基礎,但那種對前沿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徹底點燃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