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墨子
:24.90元
作者: 墨子及其弟子;呂昴 注
齣版社:二十一世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56811946
字數:
頁碼:20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綫裝中華國粹”係列精選流傳韆年的中國古代國學名著,立足原文精髓,加以全麵、細緻、通俗易懂的解讀,幫助讀者更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使讀者輕鬆接受國學的熏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感悟韆年前先賢們的思想精華,並從中有所領悟和收獲。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綫裝中華國粹:墨子》:
原文
然則奚以為治法而可?故日莫若法天。天之行廣而無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聖王法之。既以天為法,動作有為,必度於天。天之所欲則為之,天所不欲則止。然而天何欲何惡者也?天必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①也。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也?以其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奚以知天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今天下無大小國,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此以莫不芻②牛羊,豢③犬豬,潔為酒醴粢盛④,以敬事天。此不為兼而有之、兼而食之邪?天苟兼而有食之,夫奚說以不欲人之相愛相利也?故日: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日:殺不辜者,得不祥焉。夫奚說人為其相殺而天與禍乎?是以知天欲人相愛相利,而不欲人相惡相賊也。昔之聖王禹湯文武,兼愛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為天子,天下諸侯,皆賓事之。暴王桀紂幽厲,兼惡天下之百姓,率以詬天侮鬼。其賊人多,故天禍之,使遂⑤失其國傢,身死為僇於天下。後世子孫毀之,至今不息。故為不善以得禍者,桀紂幽厲是也。愛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湯文武是也。愛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惡人賊人以得禍者,亦有矣!
注釋
①賊:殘害。
②芻:用草料喂養。
③豢:喂養。
④醴:甜酒。粢:米餅。盛:指裝瞭祭品的器皿。
⑤遂:通“墜”,失掉。
譯文
那麼什麼可以作為治國的法則呢?所以說沒有比效法天道更好的瞭。天的運行廣大而無偏私,它的恩施博厚而不自以為有德,它的光明長久而不衰減,所以聖王效法天道。既然以天為法則,那麼動作行為,一定依天而行。天所希望的就做,天所不希望的就停止。然而天希望什麼厭惡什麼呢?天一定希望人們互相愛護互相給予利益,不希望人們互相厭惡互相殘害。怎麼知道天希望人們互相愛護互相給予利益,不希望人們互相厭惡互相殘害呢?因為天普遍地愛一切人,普遍地給一切人利益。怎麼知道天普遍地愛一切人,普遍帶給一切人利益呢?因為天擁有一切人,供養一切人。
如今天下無論大國小國,都是天的國傢。人無論長幼貴賤,都是天的臣民。所以人們無不飼養牛羊豬狗,潔淨地準備好酒食祭品,以此來恭敬地服侍上天,這不就是擁有一切人,供養一切人嗎?所以說愛人利人者,上天一定會賜福給他;厭惡人殘害人的人,上天一定會降禍給他。所以說無辜的人,就會有不祥的事情發生。為什麼說人們相互上天就會降禍呢?是因為知道上天希望人們互相愛護互相給予利益,不希望人們互相厭惡互相殘害。
昔年的聖王禹、湯、文王、武王,普遍地愛天下的百姓,帶領他們尊敬上天,服侍鬼神。他們給予眾多百姓利益,所以天賜福給他們,使他們成為天子,使天下諸侯都尊敬服侍他們。暴君桀、紂、幽王、厲王,憎恨天下所有的百姓,帶領百姓上天,侮辱鬼神。他們殘害的人多,所以天降禍給他們,讓他們失去國傢,死去並且成為天下的恥辱。後代子孫責罵他們,直到今天都沒有停止。所以做不善之事而得禍的,桀、紂、幽王、厲王就是。愛人利人而得福報的,禹、湯、文王、武王就是。愛人利人而得福報的人是有的,厭惡人殘害人而招緻災禍的人也是有的!
……
序言
我得說,這本書的結構設計簡直像一個精密的鍾錶裝置,每一個齒輪、每一根遊絲都咬閤得天衣無縫,邏輯上的嚴謹度讓人嘆服。它不像傳統小說那樣綫性推進,而是采用瞭多重時間綫的交織敘事,初讀時可能會有些許迷惘,需要集中精力去梳理人物關係和事件的因果鏈條。然而,一旦你適應瞭這種敘事節奏,就會發現這種復雜性恰恰是其魅力所在——它迫使讀者主動參與到解讀的過程中,而不是被動接受信息。作者似乎非常擅長設置“伏筆”,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對話或背景描述,到故事後半段都會以一種令人拍案叫絕的方式被重新激活,構建起一個宏大而自洽的世界觀。更難得的是,在如此復雜的結構下,作者依然保持瞭敘事上的清晰度,沒有因為炫技而讓故事變得晦澀難懂。它更像是一場智力上的挑戰,成功解開謎團後的滿足感,遠超普通閱讀體驗。我甚至忍不住反復翻閱,去標注那些關鍵的轉摺點,去欣賞作者如何巧妙地在不同的時間維度上鋪設綫索,這種文學上的匠心獨白,是值得所有熱愛敘事藝術的人去細細品鑒的。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凝練的張力”。它用詞極其考究,很少齣現冗餘的形容詞,每一個動詞的選取都像是經過反復打磨的刀刃,精準地切入主題。這種簡潔的力量,使得文本的密度非常高,你需要放慢速度,甚至逐字逐句地去品味其中蘊含的深意。對於習慣瞭當代白描式寫作的讀者來說,一開始可能會覺得有些“咬口”,但一旦適應瞭,就會發現這種語言的效率和美感是無與倫比的。它構建瞭一種非常獨特的“語感”,讀者仿佛能從文字的排列組閤中聽到一種古老的韻律,既有史詩般的莊重感,又不失詩歌般的韻律美。我尤其留意到作者在處理情緒爆發時的剋製,他極少直接描寫人物的嚎啕大哭或歇斯底裏,而是通過環境的突變、肢體的細微動作或是場景的突然靜默來暗示,這種“留白”的藝術處理,比直接的宣泄更具衝擊力,讓讀者心頭一緊,去自行填補那份洶湧的情感空白。
評分從整體的閱讀體驗來看,這本書更像是一件極其復雜的手工藝品,而不是批量生産的商品。它的世界觀設定宏大而精密,每一個文化符號、每一個曆史典故的引用都顯得恰到好處,顯示齣作者深厚的學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扔掉的書,而是那種需要你備上筆記本,時不時停下來查閱資料,甚至反復閱讀章節以確認自己是否完全捕捉到所有層次含義的作品。我欣賞作者沒有為瞭迎閤大眾口味而犧牲其內在的復雜性和思想深度。它要求讀者付齣相應的智力投入,但迴報也是豐厚的——它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某些哲學命題的理解邊界。這本書成功地在“學術的嚴謹性”和“文學的感染力”之間找到瞭一個令人驚嘆的平衡點。它不是一本輕鬆的消遣讀物,而是一次深入精神領域的探險,讓你在走齣故事之後,帶著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們所處的世界,那種精神上的充實感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坦白講,初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些擔心它的嚴肅性會讓人望而卻步,但很快,我的擔憂就被證明是多餘的。作者的筆觸雖然深邃,但其中蘊含著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溫暖和對生命力的贊頌。它探討的問題很宏大——關於信仰、關於秩序、關於個體價值的實現——但落腳點卻永遠在具體的人身上。書中那些小人物的命運,即使再微不足道,作者也賦予瞭他們完整的尊嚴和復雜的情感光譜,沒有臉譜化的善惡之分。我特彆喜歡那些充滿哲思的對話,它們不是生硬的說教,而是從人物的睏境和選擇中自然流淌齣來的,充滿瞭生活的質感和智慧的火花。這種“寓深刻於平淡”的能力,著實讓人欽佩。讀完之後,我沒有感到被什麼沉重的道理壓垮,反而像是經曆瞭一場精神上的洗禮,對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節和情感有瞭更深層次的共鳴和理解。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讓我們得以審視自己的人生軌跡,思考我們所堅持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它帶來的思考是持久而非短暫的。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實在是太獨特瞭,簡直像是一口深埋地底、初次被挖掘齣來的古井水,清冽卻又帶著泥土的淳厚氣息。作者對於敘事的節奏感把握得爐火純青,他似乎毫不著急,讓每一個場景、每一個人物的登場都像是精心編排的戲劇,有足夠的鋪墊和留白,讓人在細嚼慢咽中體會到那種慢慢滲透的意味。我尤其欣賞它在描摹環境細節上的功力,那些關於光影、氣味乃至季節更迭的描寫,不是簡單地堆砌辭藻,而是將環境融入瞭人物的心理活動之中,使得整個故事的“呼吸感”非常強。讀起來,我感覺自己不是在“看”故事,而是在“進入”那個時代、那個氛圍之中,連空氣中的濕度都能清晰地感知到。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現代很多快節奏小說難以企及的。它沒有宏大敘事的急切,而是專注於個體在特定曆史節點下的掙紮與堅守,那種內在的張力,不動聲色卻又震撼人心。讀完後,我需要花上好一陣子纔能從那種深沉的意境中抽離齣來,迴味那些關於人性幽微之處的刻畫,那種迴味悠長的感覺,真是妙不可言。這本書就像一壇陳年的老酒,初嘗可能不適應那股衝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醇厚的後勁便會慢慢顯現齣來,讓人欲罷不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