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战争史(套装共8册)
定价:968.00元
作者:武国卿,慕中岳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010186535
字数:
页码:620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早在1939年1月给友人的通信中就有撰写《中国战争史》的宏愿,但是由于主席忙于指挥千军万马进行革命战争,其宏愿未能实现。《中国战争史(套装共8册)》作者曾受元帅鼓励,几十年来潜心研究中国战争史,写成了这部有着学术补白意义的中国战争专题研究著作。由武国卿著的《中国战争史》把我国从远古至民国初年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战争分卷立册叙述。全书依据历代正史资料和军事典籍,本着忠于历史、古为今用的原则,选取影响深远的战争史实,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力图从中国丰富多采的战争史中发掘有益的精神财富。
目录
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作者介绍
武国卿,少将军衔。曾任原武汉军区作战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战争战略研究部副部长、战役战术部部长,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秘书长,现为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特约研究员。
早年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后攻读中文系和中国史专业。先后发表军事理论、军事学术、军事历史等方面的论文近百篇。参加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战争通鉴》《中国战争画卷》《军事辞海》《辞海》《大辞海》《中国古代战争一百例》《军用主题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等书的编撰、修订工作。
文摘
序言
这套《中国战争史》的装帧实在没得挑剔,纸张的质感厚实,印刷的油墨浓郁,即便是封面那烫金的书名,在灯光下都透着一股沉稳的历史厚重感。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光是摩挲着那硬壳封面,就已经能感受到编撰者和出版社在细节上倾注的心血。尤其是那八册的排布,既有整体的气势,又能方便单册阅读和查阅。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设计上的考量,字体的选择偏向于传统古籍的韵味,但又不失现代阅读的清晰度,注释和地图的插页处理得非常精妙,既不喧宾夺主,又能在关键时刻提供直观的佐证。说实话,现在市面上很多历史书籍,为了追求所谓的“轻阅读”而牺牲了书籍本身的质感,但这一套书显然走的是另一条路——用精美的实体来匹配其内容的严肃性。看着它静静地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的享受,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心,觉得捧读的绝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记忆。每次翻开其中一册,那种实体书带来的沉浸感,是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关于这套史书的学术价值,我能感受到它在整合现有研究成果方面的巨大努力,并且明显在某些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修正。我曾经对比过阅读它对某个特定朝代边境冲突的描述,发现它引用的史料来源更为广泛,不仅涵盖了官方正史,还参考了大量的出土文献和地方志,这使得对当地风土人情与军事行动关联性的分析更加立体和可信。尤其是在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战役的归因上,它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将不同的历史学观点并置,然后给出基于新证据的倾向性判断,这种严谨的态度是对读者最大的尊重。它鼓励读者带着批判性思维去吸收信息,而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历史结论。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套讲述历史的工具书,更像是一部引导我们如何科学地、多角度地理解“冲突”这一人类社会永恒主题的深邃论著。
评分作为一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经常发现很多通史读物在处理不同历史时期的叙事口吻时会出现断裂感,仿佛是几位不同风格的作者拼凑而成。然而,这一套《中国战争史》在整体基调上保持了一种难得的高度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不是指语言风格的僵化,而是一种对历史事件采取的批判性反思态度。作者们似乎在用一种近乎冷静甚至略带悲悯的笔触,去审视那些曾经波澜壮阔却也血肉横飞的年代。他们似乎在刻意避免对胜利者进行无限制的颂扬,也没有对失败者进行过度苛责,而是聚焦于战争本身对文明的消耗与塑造。这种克制而又深刻的叙事风格,让阅读体验非常纯粹——你是在与历史本身对话,而不是被导游式的解说所牵引。这种成熟的史学态度,是真正能沉淀下来,值得反复品读的价值所在。
评分我对历史类书籍的评判标准,除了内容本身的准确性和深度外,更看重其叙事的脉络和逻辑的严谨性。这套书在梳理漫长历史进程中的战事时,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它没有简单地堆砌战役名称和将领功过,而是着力于剖析战略意图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根源。例如,它对某些关键转折点的战役分析,不仅仅是复盘了兵力部署和战术细节,更是深入探讨了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决策困境以及民生对战争的制约作用。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几册对古代后勤补给体系的论述,视角非常独特,跳出了传统英雄史观的窠臼,用更宏观的视角展现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复杂运作方式。这种深入骨髓的分析,让读者在阅读时能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战争图景,而不是被单一的线性叙事所局限,读来令人拍案叫绝,深感作者学识的广博与洞察力的犀利。
评分我特别关注历史著作中对于地图和示意图的处理,因为对于理解古代的地理环境和军事调动来说,视觉辅助至关重要。这套书在这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首先,地图的绘制清晰且详略得当,它不会把所有信息都塞进一张图里,而是根据不同的叙事重点,设计出侧重点不同的辅助图表。有些图专注于地貌对行军路线的影响,有些则清晰地标示出不同军团的进退轨迹,甚至连古代的城防体系也用剖面图进行了细致的展示。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地图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与旁边的文字描述形成了完美的互文关系,阅读时,你的目光和思维可以顺畅地在文字和图像之间切换,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战局的认知负担。对于我这种需要不断在脑海中“重构”战场的人来说,这套书提供的视觉工具箱是极其丰富和实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