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作 者:(奥) 弗洛伊德 (Freud,S.) 著, 花火 译 出 版 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5-1 页 数: 387 字 数:600000 印刷时间:2013-5-1 开 本:16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511333544 包 装:平装 重 量:490克 定 价:36.00元
编辑推荐
有史以来次以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梦”的著作,是现代人非读不可的具价值的杰作。他,开创了精神分析的新时代。《梦的解析》是一部改变的书,与《物种起源》(达尔文)、《天体运行论》(哥白尼)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作品。《梦的解析》已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美国前全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唐斯博士将这本书列入“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十六部巨著之一。
目录
版 序言 第二版 序言 第三版 序言 第四版 序言 章 关于梦的科学研究 第1节 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 第2节 梦的材料——梦中记忆 第3节 梦的刺激与来源 第4节 为什么梦醒后被遗忘 第5节 梦的显著心理特征 第6节 梦中的道德观 第7节 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 第8节 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跋(1909) 后记(1914) 第二章 梦的解析方法:一个梦的分析 第三章 梦是欲望的满足 第四章 梦的伪装 第五章 梦的材料与来源 第1节 梦中近的及无关紧要的印象材料 第2节 幼儿期的材料形成梦的来源 第3节 梦的肉体方面的来源 第4节 典型的梦 第六章 梦的运作 第1节 凝缩作用 第2节 置换作用 第3节 梦的表现方法 第4节 梦材料的表现力 第5节 梦的象征——更多的典型梦例 第6节 一些梦例——算术以及演说的梦 第7节 荒谬的梦——梦中的理智活动 第8节 梦中的感情 第9节 再度修正 第七章 梦程序的心理 第1节 梦的遗忘 第2节 回归现象 第3节 欲望的满足 第4节 梦中惊醒——梦的功能——焦虑的梦 第5节 原发过程与继发过程——潜抑 第6节 潜意识和意识——现实 附录 布利尔的英文译本节译 作者索引及著作条目内容介绍
《梦的解析》被誉为精神分析的名著。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打破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梦的无知、迷信和秘感,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的奥秘。该书不但为人类潜决识的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而且也建立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新里程碑。书中包含了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引导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次科学地告诉人们:人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做奇奇怪怪的梦?梦意味着什么,诉说着什么,梦将我们引向何方……
.....
从装帧和排版来看,出版方显然是下了功夫的,字体选择清晰适中,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明显的视觉疲劳。但这本“人人都能懂”的解析,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反而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它并非那种可以边喝咖啡边轻松翻阅的读物,它需要的是一段安静、不受打扰的时间,以及一颗愿意被挑战的心。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小小的“精神考古”,将潜意识的表层泥土一点点剥开,露出下面复杂交错的根系结构。我尤其欣赏其中对“象征”这一核心概念的细致描绘,它打破了我们对日常符号的惯性理解,赋予了每一个物件、每一个动作以潜在的、丰富的心理意义。这不仅改变了我对梦的看法,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对日常交流和人际互动的解读方式,让我变得更加细致入微,也更加审慎。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于我这种习惯了轻松娱乐阅读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次精神上的“高强度训练”。它不像市面上那些主打“佛洛伊德心理学与生活”的通俗读物,直接把复杂的理论用生活小故事包装起来。这里的文字更直接、更纯粹,充满了早期学术研究特有的那种未经修饰的力量感。我必须承认,有些段落需要反复阅读,甚至需要借助外部资料来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语境,但这恰恰是其魅力所在——它要求读者投入,而不是索取。每当攻克一个难懂的概念,随之而来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一本关于梦的书,更像是在参与一场跨越世纪的思想对话,与那位伟大的思想家在知识的旷野中并肩前行。它塑造了我对心理学领域严肃性的最初认知,那种对真理的执着探索,远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具感染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带着一丝神秘和深邃感的排版,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特别喜欢它在内容编排上的那种循序渐进,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更像是老朋友在娓娓道来那些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却又从未深究的念头。初读时,我甚至有些怀疑,这些描述真的能对应上我那些光怪陆离的梦境吗?但随着翻阅深入,那种被精准捕捉到的感觉愈发强烈,仿佛作者手中握着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潜意识里那些尘封已久的门。特别是关于象征意义的解析部分,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原来那些看似随机的画面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丰富的个人信息和未被处理的情绪。这本书的伟大之处,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我,让人学会尊重并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即便那些声音有些嘈杂和不合时宜。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远超我阅读一般心理学入门读物的体验。
评分我一直认为,判断一本心理学著作是否优秀,关键在于它是否能促使你进行自我反思的深度和广度。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极为出色,甚至可以说有些“残酷”。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精心维护的表象之下涌动的原始冲动。当我开始尝试用书中的视角去审视自己近期的梦境时,我发现很多我以为早已被遗忘或压抑的事件,正以一种扭曲而隐晦的形式在夜间重演。这要求阅读者必须具备相当的勇气和坦诚,去面对自己内心深处那些不那么光彩的部分。这本书更像是一面哈哈镜,它不美化、不迎合,只是忠实地反射出内在的真实面貌。从这个角度看,它对于个人成长和心理成熟度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远超那些教人如何“积极思考”的肤浅指南。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原著原版”这类字眼是抱持着一丝怀疑的,总觉得被现代解读和简化后的版本可能更易懂。但这次的体验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文字的厚重感和逻辑的严谨性,是许多当代快餐式心理学读物所不具备的。它不是那种“三分钟学会解读你的梦”的速成手册,而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咀嚼的文本。我常常在读完一个章节后,会放下书本,在房间里踱步思考很久,试图将书中的理论框架与我自己的经验碎片对接起来。这种主动的思考过程,比被动接受信息更有价值。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偏执的求真精神,他构建的理论体系如同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齿轮都咬合得恰到好处,即使是初次接触的人,也能感受到其内在的强大逻辑支撑。这本书更像是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论,教你如何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人类心灵这一最复杂的研究对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