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青年学者刘勃的历史随笔集,文章大多曾发表于《国家人文历史》和《读库》,深受读者喜爱。
“不是东西”,是对文化决定论的调侃。不论东方文化或西方文化,都根植于非常具体的历史事实,迷恋传统或狂信西方,都是腾腾虚火,本书是泼过去的一瓢冷水。
不管古今中外,历史故事,文化掌故,皆信手拈来,风吹哪页读哪页。把浩大的历史打散,从边边角角细枝末节中,探寻人性的复杂与幽微。通过对比同一时间线不同环境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分析因果,解读命运。当人心不明、前途不清的时候,历史这块石头,摸着过河,或过不了河,摸一摸也是温润如玉。
本书的缺陷是缺乏真正的深度,不过好在有些深度也没有必要。
##没点中西历史文化知识,就是一头雾水。
评分##随笔是作者的快乐,而不是读者的。如果有才学还是写专著吧,随笔是意思不大的。
评分##刘勃在书中力图展现更为立体的历史人物,不过,其中掺杂了自己的主观意图,所以那些人物看来也就不是立体,更多的像是在为既定事实翻案。
评分##2019.47 刘勃的历史随笔,我们的历史书总会跟你强调果和弱化因,作者就要不论东西,皆有因果。比如乾隆下江南并不是出于玩心而是政治作秀 ,汉武帝收拾田蚡窦婴是要加强集权,为什么科举最后看八股文。 历史是偶然的结果,而偶然之下又有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
评分##第一辑表面上侃学问,主要还是随笔,酒泼下去,浇己块垒,激漾起深浅不同的涟漪。后面两辑渐入佳境,逐渐有了深入浅出的讲学范儿,还是原来的味道,虽然如往常那样让人惊艳的亮点并不多。
评分##继续考据+抬杠的风格。
评分##刘勃在书中力图展现更为立体的历史人物,不过,其中掺杂了自己的主观意图,所以那些人物看来也就不是立体,更多的像是在为既定事实翻案。
评分##随笔能写出恍若作者就在对面笑着唠嗑的并不常见。这算一本
评分##20191109 中国部分文学评论还是挺好看的。外国部分有些隔阂,没那么过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