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的终结

村落的终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培林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新版前言I
村落的终结:十年巨变(再版前言)i
村落进入和研究方法1
土地崇拜和工商精神15
无农的村落24
村落边界和生活半径32
村落单位制到村落公司制的转变39
企业化的村落和内部市场48
屋租市场和农民的理性56
社会嵌入和产权残缺63
非正式制度与村落社会网络74
乡土人情和民间信用85
村落权力的复制循环和更新继替96
存在的和生成的社会分层结构106
村落地下经济116
村落终结的冲突与整合:迁坟与迁居128
附录 羊城村的故事139
参考文献353
后 记368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非常独特的社会现象,从一个窗口透视了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坎坷、神奇和多样性。一个由血缘、地缘、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等深层社会网络联结而成的村落乡土社会,其终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其间必然伴随着产权的变动、社会网络的重组以及利益和价值的冲突。村落的终结是社会巨变的缩影,对于整个中国来说,这种巨变可能要持续很长时间。本书的写作以2003年在广州城中村的调查为基础,梳理城中村变迁与改造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城中村改造的制度建设路径,力图使城中村去“污名”化并成功转型为现代城市社区,参与塑造城市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剧烈变革、城市化野蛮生长、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20世纪头十年为社会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附录对当时生活在城中村人们的故事清晰可见,都是大变革下的缩影,如果能够回访到这些人,是不是又有更大变化。

评分

##比起前面的理论分析,后半部分的访谈故事才是这本书的灵魂啊!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有些人就生在罗马。一面羡慕着羊村当地人优越的房租与分红,一面听着各色人的故事,感叹人与人的不同。

评分

##前半部分更像是指引进一步思考研究的提纲,后半部分是访谈整理。要是早一年看见这本书,我的调研报告或许可以写的好一些。

评分

##★★★★☆ 读当代社会的发展史,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发达地区经历的,内陆还得经历一次。可能是个人经历的问题,羊城村要比浙江村给我的感觉更认同。回到本书,上半部分还行,访谈部分我也挺喜欢看,但是对各个行业年龄收入的访谈千篇一律,非常怀疑列了一个提纲让学生去访谈,可惜了这些个好样本。虽然不如项飙,但是如今也少有这么详尽的东西了。访谈里的所有人无不羡慕羊城村民的好命和不劳而获,如果从今天回看珠江新城十几万一平的房价,那羡慕会更加多吧。人生本来就是不公平,公平的只是自己能不能从容的过一生。

评分

##3.5。全书更像一份文献综述,且偏重经济学中的社会学。但确实学到了如何将实地调查资料写成一份样本,民族志的写作方法着实有趣。一些启发:其一,不同于企业主,个体户的困境与出路在哪里?个人认为个体户经营中自产自销,全由“机会成本”决定收益的放任,类似于农民自给自足意识的变相,因此可说个体户身上残留了更多乡土性,可作为时代转型期身份困境的样本。其二,个人认为“底层”与“上层”已不仅具备空间概念抽象出的社会学涵义,而更多指涉出某种与职业群体相关的思维定式:底层就是农民工,漂流族;上层则是白领,如此等等。但事实上拿死工资的上层人勉强维持生计,而表面困窘的底层民众却只是赚份零花钱。这一特定职业群体造成的误识同样发生在中产阶级身上:“中产阶级”往往并不是由工资、消费水平来确定的,而是一份体面工作的代名词。

评分

以羊城村为例的文献综述?

评分

##题材具有代表性

评分

##访谈挺好看的

评分

##了解身边的陌生人。重点在于研究方法和一些学术脉络的整理。内容的话年代较早,拿来当小说参考资料可以。但对现在来说时效性过了。然后访谈是学生做的。感觉还是本人做最好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