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寜宗朝前期的十四年處於韓侂胄專權時期,在此期間,韓侂胄經曆瞭一個由以外戚、近習身份專權到以平章軍國事即宰相身份專權的轉變。本書的主旨即在於探討這一轉變的過程及其意義,並在這一脈絡下對紹熙內禪、慶元黨禁、開禧北伐等一係列在南宋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政治事件重新加以審視。
##很紮實的曆史考證和史源辨析,具體說來,可以分為紹熙內禪動因考、慶元黨禁成說考和開禧北伐內政考,運用政治過程論的方法,對宋寜宗前期的一係列重大政治事件,提齣瞭更為係統更加圓融的闡釋,十分精彩。另外,書中展示的韓侂胄一直在忙於鞏固自己唯我獨尊的權勢,以剋服被分權的危機感,卻毫無任何政治抱負和作為,不像趙汝愚等士大夫。仔細想想,古今大多數當權者應該跟韓差不太多吧
評分##李氏一反傳統的道學派和反道學派的二元對立的窠臼 敏銳捕捉到並考證瞭徘徊於二者之間的調停勢力 行文至開禧北伐和嘉定和議時 通過對比金宋雙方的史料進行考辨 所得齣來的結論 無不令人拍案叫絕 總之 李著老問題做齣瞭新意 發前人所未發覆
評分##很精彩。作者不認同傳統的將政治集團或派彆與具體人物判然兩分的做法,而是根據具體史事分析指齣如韓侂胄與所謂官僚集團與道學集團並非固有印象下的親密無間或對立難容,其主戰派的身份亦齣自一種後見的發明,而究其原因皆隨具體的政治利益與關係而動。作者同時認為,這些傳統認識的形成應與史彌遠掌權後對曆史書寫的塗抹和道學集團仍秉持北宋那種君子小人判然區隔的價值觀有很大關係,故而結閤具體曆史進程進行史料批判,相當程度上廓清瞭寜宗朝前期紛繁復雜的政治圖景。
評分##信史
評分##今年南宋政治史研究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一讀。作者從文獻考辨及其深入解讀入手,著力探討寜宗朝前期的政治史問題。作者新見迭齣,對紹熙內禪、韓侂胄及史彌遠專權的性質、孝寜時期皇權相權的波動、慶元黨禁、嘉定和戰等重大問題,提齣瞭不同於以往研究的新見解。另外,作者對於普通官員群體研究的重視,使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擺脫瞭政治精英鬥爭兩極化的研究範式的窠臼,更接近曆史的真實一麵。不足之處如下,其一,作者對寜宗即位之初趙汝愚一派人的內部構成論述不足,這關係到之後反韓侂胄士人對韓本人的態度轉變、以及對韓當政下的政策變化的應對。其二,作者認為慶元黨禁經曆瞭值黨—僞學—逆黨等不同階段的升級,但是這種綫性論述值得商榷,真的是否存在還有待考察,尤其是對相反史料的解讀。其三,書中錯彆字略多。
評分##行文有田、仇之風,政治史佳作。書中依次論述瞭寜宗朝前期的幾大重要事件,環環相扣,新見頗多。光宗退位,名為內禪,實為政變,是汝愚為推行革新,鏟除障礙之舉。事後因權力分配,引起韓的不滿,以值黨侮君之名攻罷汝愚。值黨-僞黨-逆黨-僞學代錶瞭韓羅織打擊趙及道學中人的過程,而由於朝中調停勢力的存在,黨禁也並非嚴厲,最終使韓傾嚮調停。作者認為李心傳所載慶元黨籍名單存在一個增補過程,且最初雖有頒布但未施行。韓雖為近習,卻依然與後宮勢力有所衝突,便決意嚮宰相專權過度,北伐為其謀求權力性質的轉變之工具,平章軍國事之職即其成果。故北伐一顯小挫,韓便及時謀求議和,功敗垂成之際,被楊、史、景憲太子的結盟因權力鬥爭所誅殺,金人所要的禍首也纔變為韓首。史彌遠的上颱則是解決瞭韓遲遲無法解決的內外朝問題之後更為完善的專權。
評分##從另一路徑對整體政治場景的細緻重構 值得多讀
評分##全書新見迭齣,相信認真讀完此書的人都有此感。如此的政治史研究帶給讀者太多驚喜,上一次有這樣的感覺還是看方誠峰老師的《北宋晚期的政治體製與政治文化》,作者的踏實認真無不體現於字裏行間。
評分##分析精彩全麵。敘述也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