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对当代历史研的全面反思与阐释,以及反映出西方各种史学思潮在中国史学界的应用状况。本书不仅是作者近二十年对此一问题的持续思考的精粹集结,作者所提出的拓展史学进境的新思路需从跨学科的角度借鉴社会学的“中层理论”,更是史学界努力建立新研究范式的一次卓见成效的尝试。作者借对当代历史研究的反思与阐释,向更多学人分享了兼具全球视野的研究素养、剖析事物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研究思路和超越学科专业壁垒的研究方法,具体体现在宏观上要思考当代思潮变动下的政治动态与社会发展,微观上要带着问题意识深入社会观察生活,以此锤炼史学工作者通达的问题意识及超越局部事件的洞察力。
##感谢@时间与玫瑰 谭老师赠书!杨念群教授十多年前出版的这本书也算准经典了,书第一部分是对当代史学的反思,今日治史不能只做具体专题研究,更重要的是思考史观、历史哲学,方法论路径的正确成功了一半,他提出的中层理论是为了克服宏观革命叙事的空洞和微观乾嘉考据考证的琐碎,找出一条新路。书的第二部分则是他运用这个理论和跨学科的方法写成的专题论文,角度与视野都令人耳目一新。
评分##后知后觉 真是好书 彼时的杨老师不仅文风上已大大超越儒学地域化时期 对后现代理论的审慎思考与观察也非比附硬套之辈可比 只可惜那时的我还不懂社会史的魅力????在中国语境中运用后现代的最大敌人的确是民族主义 原本反对本质主义、强调多元的思想却和(只能和)还原论合流 特别可笑的是国外语境下滋长出的批判观点在经过一番“理论旅行”后 却都用来从各种角度证明既有权力的合法地位 加固不平等的社会运作。后现代词语满天飞 到底又有哪个是真正的后现代研究呢?中国走出西方世界的“问题殖民”可不是喊口号搞运动就能完成的
评分##感谢@时间与玫瑰 谭老师赠书!杨念群教授十多年前出版的这本书也算准经典了,书第一部分是对当代史学的反思,今日治史不能只做具体专题研究,更重要的是思考史观、历史哲学,方法论路径的正确成功了一半,他提出的中层理论是为了克服宏观革命叙事的空洞和微观乾嘉考据考证的琐碎,找出一条新路。书的第二部分则是他运用这个理论和跨学科的方法写成的专题论文,角度与视野都令人耳目一新。
评分##杨念群此书中申言中国历史学研究中社会史和文化史转向的重要性,尤其通过文化史,对民间自治的文化符号和社会心态的重建,突出了与现代化和革命两种以政治史为核心的历史叙事相对的民间话语的自治性叙事。作者受文化史影响较深,尤其是杜赞奇的研究,其中层理论也是对社会史中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西式划分比附中国史的反思。
评分##当代历史学反思(指20年前直接翻印),玩笑归玩笑,但是杨念群教授对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的观察,真的是异常的敏锐。
评分##文笔非常之好,尤其是《“后现代”思潮在中国》一文,行文流畅,批评到位,视野开阔。开篇对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的描述,以及“市民社会”研究在中国的案例,都呈现出四十余年来中国在接受西方理论过程中的复杂状态,或许只有理清曾经,才能真的回到我们自身。
评分##或许是受九十年代中叶留美的影响,作为亲眼见证并且亲身参与了那个年代思想大转向的人,作者对于上世纪思潮的把握之敏锐令人叹服,以至于我在读到一半时才注意到这是十数年前论文集的再版。杨念群先生对于理论旅行的执着与探索也颇有教益。 印象最深的是他论述近代医学制度在中国建立以及其如何制造并规训了一个医疗公共空间,其中对“四大门”信仰、顶香人行为与底层百姓信仰的研究甚至让我联想到了《奶酪与蛆虫》(指的是这种探究普通人的信仰世界与信仰行为,以及其与官方规训之间的冲突)——即使我写下这段话时还未能读到这本书。 感谢壹卷的赠书,让我有机会向追赶者致敬。
评分##书是好书,就是编校有些拉垮,主要是什么面错为而,一一误为——,一整成—之类的扫描识别遗留问题……
评分##书是好书,就是编校有些拉垮,主要是什么面错为而,一一误为——,一整成—之类的扫描识别遗留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