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陳丹青重訪文藝復興
1.5億人次觀看,豆瓣高分藝術紀錄片《局部》內容全收錄
翻越達·芬奇、米開朗琪羅與拉斐爾,仰望意大利濕壁畫
本書是陳丹青視頻節目《局部》第三季的講稿,作者尋訪意大利教堂、修道院,聚焦凝固於牆上的濕壁畫。“文藝復興三傑”常被比作高峰,作者卻將“次要作品”與它們的創作者娓娓道來:“大名鼎鼎”的喬托與師傅“牛頭”契馬布埃,落拓不羈的馬薩喬與氣息高貴的馬索利諾,可敬的烏切洛與可愛的老利皮,阿西西聖方濟各教堂的弗朗切斯卡與美第奇-裏卡迪宮的戈佐裏,以及那些無名的工匠……韆百幅濕壁畫既是君王與臣民的教科書,又是圖像的狂歡。在不用透視法的中古時代,這些工匠顯示瞭繪畫的另一種維度,另一種理性,更飽滿,更開放,更接近現代性。藝術不是進化鏈,不要以為越是後來的藝術,越是好。
##丹青先生文字,氣韻節奏,有江浙文人的雅緻,見字如麵,現場聆聽先生的娓娓之道。
評分##大幅大幅的彩圖,好過癮。一次次驚嘆,怎麼能畫得這麼好。正如陳丹青說的,如果你說它不好,我一頭撞在這牆上。
評分##我們看到的油畫,不管大小,全是單幅畫,學名叫作“架上繪畫”,畫完框上鏡框,掛上牆。但大部分濕壁畫跟著教堂和宮殿的內牆形狀走,延伸、連接,填滿或平整、或傾斜、或半圓的種種立麵。教堂的天頂(圓頂、拱頂)、祭壇、門牆周邊、窗戶周邊、廊柱周邊,全都畫滿濕壁畫……濕壁畫不是油畫。我們所知道的“油畫”是北方尼德蘭人最先使用,很晚纔傳到意大利。15世紀下半的安東內洛·德·梅西納,據傳是第一個畫油畫的意大利人。威尼斯畫派跟進時,已將近16世紀。此前,上溯古羅馬、古希臘、古埃及、拜占庭,隻有濕壁畫。中世紀晚期,低地國傢,也就是荷蘭、比利時一帶,發明瞭“坦培拉”,俗稱“蛋彩畫”。所有祭壇畫都是蛋彩畫,主要成分是蛋清,摻少許蜂蜜和蠟,調勻顔料粉末,畫在木闆上。你可以說坦培拉是布麵油畫的前身和過渡。敦煌壁畫也少人知
評分##《局部》第三集的講稿,節目看過一遍,再看一遍書,以後再去意大利,希望能按這本書去認真走一遭。必須說看文字,比視頻更有感受,所能容納的信息量也多瞭很多。
評分##文藝復興是個從圖式走嚮寫真的時期,濕壁畫為我們展現瞭傳統的圖式與透視法解剖學等新繪畫科學交叉縱橫混淆存在的景觀,這個時代由寫意與寫真共同拱起瞭最極緻的藝術狂歡,那裏還有著早期藝術最可貴的天真元氣與蓬勃野心,而在這之前或之後曆史再無此契機,精神也再未如此充沛淋灕
評分##偉大藝術的作者往往是沒有名氣甚至是根本無名的
評分##《局部》第三集的講稿,節目看過一遍,再看一遍書,以後再去意大利,希望能按這本書去認真走一遭。必須說看文字,比視頻更有感受,所能容納的信息量也多瞭很多。
評分##高清投屏刷瞭幾遍還念念不忘,通勤路上又迴聽音頻,閱讀則是另一種體驗瞭。因為書有重量,物理的存在感強化瞭某種擁有感,哪怕隻是印刷品,哪怕隻有局部。
評分##最愛的一季《局部》,想重遊意大利,去看那些濕壁畫。陳丹青說:“如果你覺得不好,我就頭撞牆。” 不不,如果我覺得不好,我去撞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