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在最基层的城市社区里,如何治理发生在居民身边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事情?本书聚焦城市社区治理,通过作者在全国十余个城市二十多个社区的实地调研,对社区治理研究和实践领域中的主要经典议题进行再讨论,为认识中国城市社区和社区治理、提炼中国基层治理经验、推进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对我启发很大!
评分##对我启发很大!
评分##对基层社区冶理有很好的观察和梳理,但太政府本位了,如对社会组织只知道政府购买服务的类型,而不知独立形态的NGO。且,动员社区的意义看上去很是单调无聊,只是为了维持政府冶理之顺畅及解决各种邻里纠纷,人的主体性、独立性、精神性何在?所以在作者的分析里,“社区积极分子”只能是那些国家体制规训出来的退休老人。而如果维持这种陌生人社会的形态,积极分子也没多大用处。如何想象一种新的社会联结的可能?对这本书当然也是超纲了。
评分##尽量住高档小区吧,远离人口稠密的老破小。不一定非要买房,在高档社区租房未尝不是好选择。这次上海的事情让好多人发现花了大半辈子的钱给自己买了个监狱,甚至是地狱。
评分##细节比较详尽,如作者所说比较像随笔。对于不了解社区治理和城市化问题的读者来说,是挺好的材料
评分##论买高档小区之必要性,那种老旧小区问题真是颇多
评分##论买高档小区之必要性,那种老旧小区问题真是颇多
评分##首先,敢于说出事实——“多元自治”并不存在;居民自治不能被制度化、规范化;自治缺乏激励;很多所谓的“创新”陷入越创新越复杂越困难的局面,然后在政绩要求下,不得不继续“创新”——现有的治理体系和方法都有问题(是嘛,两样互相矛盾的东西,其中一样不动,另一样再怎么改革怎么创新,都不可能理得顺)。不过,作者说自治难(小社会)并非社区行政化(大国家)导致,但提出的三个原因——社区规模扩大导致的异质性、社区自足性降低、自治缺乏必要的支持——其实弯弯绕绕到最后基本还是大国家和小社会之间的矛盾。
评分##语言很实在,观点很清晰,帮助我了解这个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