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戏剧、艺术、到社会问题,大胆剖析当代文艺滥觞 尖锐直指日本社会病灶
独家收录三岛由纪夫离世前未完成遗作《日本文学小史》
三岛由纪夫随笔评论代表作 简体中文版首度面世
编辑推荐:
1、三岛由纪夫文艺评论、随笔的代表作。集结其创作巅峰时期文艺思想的核心与精华。
2、 知名译者吴季伦担当翻译,其功力深厚、译笔极佳。
3、中文简体首译,了解三岛由纪夫其人及其文艺思想的不可或缺的绝佳文本。
内容简介:
《小说家的假期》是三岛由纪夫在创作鼎盛期写下的随笔、评论作品。在本书中,三岛以丰富而深刻的感受性深度考察了当代文明、社会、文学、艺术等诸多问题。
他只身潜入复杂多变的现代文明的丛林,以华丽大胆的文风、戏谑深刻的笔触,从多个角度论及文艺滥觞,尖锐直指时代病灶。本书是三岛式哲学思考的原点,全面展现了三岛的文学观、艺术观、价值观,是凝结三岛思想的精华之作。
本书另收录三岛挑战历来日本文学史观的反叛之作《日本文学小史》。
##三岛由纪夫一直给我一种非常幽昧的感觉。好像一切都是隐约不明的,某个角度去看又非常的刺目。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洞见都是直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但他的洞见是一种影影绰绰的不确定,很细腻很暧昧。像是包藏了一种羞于见人的令人难堪的羞耻,但是直指真相。 不是白天的亮也不是夜晚的暗,可能更像是一种如同日食降临食甚阶段光与暗的交叠。
评分##这本的篇目选择很到位~
评分##三岛很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讨论文学,一般都只做形而上的理论探讨,这就使读者也容易陷入抽象的文字海,没有太多可以扎扎实实把握住的细节和情感。
评分##再次收获一堆(符合三岛xp的)髮国男铜文学。不能完全看懂。
评分通看明室这两本三岛的非虚构,可以看出三岛在读书写作的日常中十分有批评的自觉,对日本体验式的文艺,一针见血地说明其罕见的感受性、脆弱的结构及薄弱的理论,对民族文艺的把握多少有比较文学方法论的启发。另本篇作于二战后,因战争而更加敏感的官能,在三岛其后的虚构创作(《假面的告白》、《爱的饥渴》等)中也得到了“随附时局”的体现。而“死亡”的命题,渗透在三岛言谈、构思、假想的方方面面,甚至是他对生命健康活力的过分申明,也不过是当他的皇国观念与抒情脱钩时,能够更有力地描绘金碧辉煌的腐败与死亡的抛物线。
评分##书中最后收录的日本古文学评论看着还是挺有收获的。下半年断断续续开始看三岛由纪夫,就看了的几本,对他的那种美学探寻和倒错感的性挺入迷的。这本里面对他的美学有那么点了解,以及一部分文学讨论也受益很多。
评分##细致入微的病态世情观察家 总是可以看见并说出那些人情世故中被忽视或者不必多说的因果 可他也只能透过他的眼睛和心去看 譬如把暴烈扭曲成纯粹的美的固执倾向 归根结底 他这种看待外界的方式来自于从小在生命本质上彻底的变形 因为家庭和自身的本性要求他软弱 而不惜一切代价渴望成为英雄 在精神和肉体上为自己辩护 又不可避免地滑向毁灭 他勉强了自己一生 活出了心中的自己 是一个连自己都无力拯救的孤勇英雄
评分##三岛反复强调他心中最好的小说,是“把对小说的批评写进了小说里的小说”,也就是说小说家不但要是一个优秀的创作者,还得是一个出色的评论家,这一理念也贯穿在他这些随笔当中,甚至可以说,三岛一早已经是他自己小说最好的评论家和理论家(这一点很容易让人想起科长这样创作意识极其鲜明的导演),但这个事究竟是好是坏,恐怕还有待商榷。不过我是很喜欢他写的《日本文学小史》,可惜就这样戛然而止。
评分##还是有点啰嗦,但是每次三岛说讨厌太宰治的时候都很好笑,感觉吃了个大瓜。最后还列了个日本文化意志的书单,也是耳熟能详的那几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