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過格,是一種廣泛流傳於中國古代民間社會的善書,它通過列舉善惡行為、量化功過等抽象概念來指導人們的日常道德實踐。當時的士人和官員似乎把這種方法看作一種工具,它不僅有助於改善他們個人道德,也有助於教化百姓,鞏固社會秩序。
本書集中研究明清嬗變時期功過格廣泛流行的社會現象,是非中文世界第一部詳細探討該問題的專著。書中既利用瞭大量的第一手中文研究資料,同時也吸收瞭酒井忠夫、吉岡義豐、奧崎裕司等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通過功過格來考察精英階層對於明清之際社會經濟變化,諸如中央權威的腐敗和低效、不斷增長的商業化過程對社會的影響以及理學一統局麵的瓦解等等此類時代和社會變遷問題所作齣的反應。
##在16、17世紀,功過格從一種鼓勵變動和社會地位晉升的體係,轉化成為一種支持社會穩定、平衡的體係,至17世紀晚期,功過格全麵反映齣精英社會秩序觀。理解功過格,纔能理解蔣介石日記中事無巨細的自我反省。
評分##……這是“正念打卡”嗎???
評分##由功過格這一特殊曆史産物著眼,從宋代量化道德的神授天書,到明代袁瞭凡的發展和各團體圍繞此發起的討論,到明清之際整閤成為枯燥的道德清單,義利之爭引發的道德矛盾貫穿其中,對功過格鼓勵行為的反嚮思維也摺射齣更多的社會狀況,堪稱以小見大、深入淺齣瞭。不過除瞭作者自己指齣的缺乏功過格實際使用情況的文獻外,該書似乎也忽略佛道教及民間宗教在功過格流布中的作用。
評分##如果是做那種拆書稿,這些海外中國研究最適閤不過。重視民間的微觀曆史,寫得至少深入淺齣,還沒有中國學者那些臭毛病,一小時十萬字就看完瞭……
評分##古代如何量化“攢人品”及其摺射的社會秩序變遷
評分##在16、17世紀,功過格從一種鼓勵變動和社會地位晉升的體係,轉化成為一種支持社會穩定、平衡的體係,至17世紀晚期,功過格全麵反映齣精英社會秩序觀。理解功過格,纔能理解蔣介石日記中事無巨細的自我反省。
評分##……這是“正念打卡”嗎???
評分##還是福柯的一句話,治理自己和治理他人是一體的!管管管管管!
評分##結論略顯囉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