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角是《伊索寓言》里的那只蚱蜢,一个游手好闲但思维缜密的哲学家。整个夏天,蚂蚁在为储备冬天的食物而勤勤恳恳地忙碌,而蚱蜢在悠闲地游戏。寒冷的冬天来临,蚂蚁储备了足够的食物,而蚱蜢即将死去。故事从这里开始,蚱蜢在他的追随者面前,为他的生活方式及正在逼近的死亡辩护,然后死去。追随者发现,死去的蚱蜢留给他们的,是一个关于玩、游戏和生活的谜题。
作者运用柏拉图式的对话方式,通过蚱蜢和追随者之间的对话,为游戏提出了一个精准而大胆的定义,并通过一个个精妙绝伦的例子阐释了这一论点。本书不同于大部分哲学作品的严肃、艰涩和枯燥,而是兼具哲学的洞见、寓言的智慧、文学的趣味与令人绝倒的想象力,让人读来畅快淋漓,惊叹不已。
##游戏哲学,苏格拉底式问答
评分##我看不下的书都是翻译得不好
评分##太烧脑了,饶了一圈,什么也没有变
评分##挺有趣味,这本《大蚱蜢的游戏》感觉可以和《大象的政治》组个套。 1、游戏目标是过程的一部分,而非成果,是旅程而非终点。2、如果没有好的事物需要牺牲,那么深谋远虑的行为就变得毫无意义,甚至根本不可能存在。3、游戏中的规则与游戏目的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一旦打破规则就不再可能达到目的。4、绕远路回家的方式与其说正以低效率的方法回家,不如说正以高效率的方法消磨时间。5、有些活动是目标导向的,有些则是角色导向的。6、到了35岁左右,我们已经积累了多种角色需要时时上演,如同不停的在各处球场接球。
评分##《蚱蜢》是一本探讨游戏哲学的著作,是由知名哲学家伯纳德·舒兹通过《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的再造思维,把我们带进了“玩游戏”的哲思世界。 在《伊索寓言》中大蚱蜢因为耽于玩乐而没有准备过冬的食物,在冬天到来之前差点饿死,但在这本《蚱蜢:游戏、生命与乌托邦》中,作者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颠覆,用大蚱蜢和他的追随者们对于生命的探讨,探索了关于游戏的深度思考,得出了游戏将是未来理想世界中唯一状态。
评分##太烧脑了,饶了一圈,什么也没有变
评分##挺有趣味,这本《大蚱蜢的游戏》感觉可以和《大象的政治》组个套。 1、游戏目标是过程的一部分,而非成果,是旅程而非终点。2、如果没有好的事物需要牺牲,那么深谋远虑的行为就变得毫无意义,甚至根本不可能存在。3、游戏中的规则与游戏目的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一旦打破规则就不再可能达到目的。4、绕远路回家的方式与其说正以低效率的方法回家,不如说正以高效率的方法消磨时间。5、有些活动是目标导向的,有些则是角色导向的。6、到了35岁左右,我们已经积累了多种角色需要时时上演,如同不停的在各处球场接球。
评分##太烧脑了,饶了一圈,什么也没有变
评分##很有思辨性的一本书,通篇围绕书里面的核心概念“玩游戏”展开论述。论述的前提是给这个词下个定义,维特根斯坦认为不存在确凿的定义,但本书的作者伯纳德认为存在,并给出了他的定义,后续还花了大篇幅来考验上述定义。 给五星并不是说伯纳德的逻辑论证缜密到无可挑剔,其实就像序言里霍尔卡说的一样,伯纳德的逻辑链条只在他论述的内容中才有效,“离开了这些对话的内容,那些主张变得无法令人信服” 但重点在于,伯纳德论述的乌托邦实在太美好了,美好到让人无法抗拒:在乌托邦里,人做一件事是因为想做才做,而不是因为他们必须要做。(谁还记得我们工作其实是为了不工作) 但是即便是在乌托邦里,本书最后还有个问题悬而未决,如果玩游戏成为乌托邦的根本,那生活极有可能仅仅意味着一种享乐。在“无用的”享乐中,人生的价值要如何体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