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长子独家回忆录,温情记述父母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最后的告别:有关爱与悲伤、失忆与幽默、温馨与智慧
★最初的感动:来自家人真挚、朴实的记忆,重温与父母共度的岁月
★收录多幅私藏珍贵家庭照片,附作家年谱
---
2014年3月,与阿尔茨海默病斗争多年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感冒了,妻子梅塞德斯·巴尔恰却预感最终结局将到来:“我们过不去这一关了。”死亡如约而至,作家于4月17日去世。2020年8月15日,梅塞德斯·巴尔恰去世。
长子罗德里戈·加西亚决定写点什么纪念父母,当作最后的告别。当父母如行星般消逝,他会哀伤,却更加理解父母面对生活与死亡时的姿态:晚年时父亲就算失忆也不忘偶尔跟身边人逗趣;母亲温柔坚强一如从前,妥帖地处理丈夫的后事,但绝不承认自己是“遗孀”;即使身份再特殊,他们一家也从未要求过特权。
这是一份充满温情的礼物,慷慨地赠予每一个无法避免告别的人。
---
他八十岁时,我问他感觉怎么样。
“八十岁的风景是动人的,真的。尽头就要到了。”
“你害怕吗?”
“我感到无限悲伤。”
---
★这本书不仅是一个儿子向他杰出的父母表达敬意,更揭示了迷人生活中隐藏的角落。它并不感伤,慷慨又充满智慧。——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哥伦比亚当代作家)
★在这场美好的告别中与两位杰出的人物说再见。所有曾像我一样步入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学世界的人都将因这本书陶醉、感动。——萨尔曼·鲁西迪
★那些不安的心、不协调的记忆节拍、逸事、回忆、诙谐幽默的闪光和忧伤的旋涡成了一幅幅画面,在简短的片段中交织。——《芝加哥书评》
##出乎意料地好看。写得很坦诚,感受力敏锐,情感充沛而克制,文笔也好,能贴着马尔克斯的文学主题来记录他最后的日子,很有文学意义上的宿命感。这本小书将作为家人的马尔克斯与作为公众人物的马尔克斯很自然地呈现出来了。当然,这本书也是作者对其母亲的纪念,虽然在篇幅上少了很多,但梅德赛斯的形象还是很鲜明的。作为马尔克斯之妻,她理解自己难逃传统性别视角下的审视和定位,但依然在多种场合下捍卫和表达自身的独立性,也非常可贵。
评分很薄的回忆录,一两个小时就读完了。写得节制动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对梅萨德斯的描写,面对一起生活了五十多年的丈夫离世,她的反应既坚强又心碎。还有身为文学大师之子,他要逃离父亲的影响,去英语的国度创造自己的生活。这本书其实可以写得很厚很厚,因为有很多可以去写,他遵循了父亲的劝诫,不去过多曝露私人的生活,毕竟私密的情感只适合留存在心间。
评分##薄薄的一本小书却一次次让人在情绪的峰底和峰谷上下徘徊,加比托的幽默打趣让人欲罢不能,可是生命的消逝让人眼眶湿润,不想离开,不忍离开,神来之笔!永远的加博,终身的挚友
评分##马尔克斯长子罗德里戈用文字留下的一部《老马离世》纪录片,精彩程度超出预期,太多珍贵的细节,全程贴身视角,让人最后一次靠近这位可爱可敬的大师,阅读中数度哽咽,悲欣交集。“生老病死绝非偶然”。
评分##阅读加博生命最后一个月的故事忍住不哭挑战,失败。老马,我不和你告别,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评分##算是陪老马一程吧
评分##仿佛自己也在场,亲历了马尔克斯去世前的一小段时光和去世后漫长的时日。最后几页是一些照片,记忆里的他总是一位温和的老者,这次看到十来岁的样子,很帅啊,对他的印象更完整了。仍然希望能读到马尔克斯的遗作,这种感觉类似一种救赎,就像在读《我们八月见》之前,我是那么期盼未来的某日,想象着新书到手那刻的欣喜。
评分##马尔克斯长子罗德里戈用文字留下的一部《老马离世》纪录片,精彩程度超出预期,太多珍贵的细节,全程贴身视角,让人最后一次靠近这位可爱可敬的大师,阅读中数度哽咽,悲欣交集。“生老病死绝非偶然”。
评分##我们读过马尔克斯的作品,了解过他的生平,但对他晚年直至生命结束的过程却知之甚少。作者是马尔克斯的儿子,他用满是怀念的文字记录了父亲病重直至去世的过程,这是他与父亲的一次告别,谁又能说,这不是对父亲的纪念?记忆可能会消失,但文字会永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