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皮村兄妹》是对皮村文学小组诸位成员的人生故事展开全景式描绘的非虚构作品。是对当下劳动者文学、新工人文学的一次整体性书写。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文学的照耀下,于各自的困境中走出独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似世间的盐。作者袁凌是著名作家、调查记者,亦是皮村文学之家的志愿者之一。 他用七年时间,多次进入皮村生活,在深度了解十多位工友从务工到成为文学创作者的命运转折过程后,完成本书。
⭐
2014年9月,“皮村文学小组”正式创立,创立者为志愿者付秋云,刘忱、张慧瑜、师力斌、孟登迎、袁凌等学者、作家担任志愿者。
2012年至2017年春节,皮村“工友之家”连续数年举办“打工春晚”,王德志、许多担任导演。
2015年,皮村文学小组第一部作品集《皮村文学》发表,后又有多个集子陆续发表。
2015 年春天,诗人陈年喜来到皮村工友之家任志愿者,直到年底离开。其间他写下了大量有关皮村和工友的诗歌,获得首届桂冠诗人奖。
2016年,举办第一届“劳动者的诗与歌”联欢会。
2017年4月25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正午故事”公众号发表,迅速在朋友圈走红,3天内达到四百万阅读量,皮村文学小组也因此名声大噪。
2018年,举办第一届“劳动者文学奖”。
2019年5月1日,《新工人文学》(电子双月刊)第一期发布。
2022年,皮村文学小组集体创作作品《劳动者的星辰》发表,获第八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
2023年,范雨素长篇小说《久别重逢》发表,获得社会和文学界广泛关注。
2024年,皮村文学小组迎来成立10周年。
##感谢袁凌写下这些。一部记录皮村历史的重要文学作品。
评分##袁凌在我以为是中国非虚构文学里最重要的人物,特别写劳动者,没有人超他过。这部《我的皮村兄妹》真实、生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比起他的《青苔不会消失》 《寂静的孩子》《汉水的身世》,我更喜欢《我的皮村兄妹》,因为他真的是把工友作为兄弟,一起生活,一起喜怒哀乐——感谢袁凌!
评分##袁凌在我以为是中国非虚构文学里最重要的人物,特别写劳动者,没有人超他过。这部《我的皮村兄妹》真实、生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比起他的《青苔不会消失》 《寂静的孩子》《汉水的身世》,我更喜欢《我的皮村兄妹》,因为他真的是把工友作为兄弟,一起生活,一起喜怒哀乐——感谢袁凌!
评分##这部作品不仅是皮村文学小组十年发展的见证,也是劳动者文学、新工人文学的一次重要集结。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基层劳动者生活、思考劳动者文学价值的窗口。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劳动者文学和新工人文学的内涵和价值,为推动这一文学流派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我想最适合、相像这本书(前半部分)的是交工那首《日久他乡是故乡》,外籍新娘们合唱“姊妹班,合作班,互信互爱相救难”,虽然多出了一个男性的记录者的视角,也难得地不隔膜违和,音调是一样的,在皮村写小说的女人说,“60岁过后是我们的春”。
评分##透视打工生活万花筒,勾勒文学梦想新颜色。这的确是一本描摹皮村文学小组成员群像的诚意之作,为时代留下一份记忆
评分##我想最适合、相像这本书(前半部分)的是交工那首《日久他乡是故乡》,外籍新娘们合唱“姊妹班,合作班,互信互爱相救难”,虽然多出了一个男性的记录者的视角,也难得地不隔膜违和,音调是一样的,在皮村写小说的女人说,“60岁过后是我们的春”。
评分##读到后半部分,有那么一瞬间,觉得书名还可以加上“文学艺术受害者故事集”几个字,读完全书后觉得不妥——受益受害取决于主人公们自己的主观感受,而不是他人的偏见。何况,即使他们确属受害者,显然也不能把账记在文学艺术头上。
评分##三分给文学,一分给诚意,一分给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