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皮村兄妹》是對皮村文學小組諸位成員的人生故事展開全景式描繪的非虛構作品。是對當下勞動者文學、新工人文學的一次整體性書寫。書中的每一個人都在文學的照耀下,於各自的睏境中走齣獨屬於自己的生命之光。似世間的鹽。作者袁淩是著名作傢、調查記者,亦是皮村文學之傢的誌願者之一。 他用七年時間,多次進入皮村生活,在深度瞭解十多位工友從務工到成為文學創作者的命運轉摺過程後,完成本書。
⭐
2014年9月,“皮村文學小組”正式創立,創立者為誌願者付鞦雲,劉忱、張慧瑜、師力斌、孟登迎、袁淩等學者、作傢擔任誌願者。
2012年至2017年春節,皮村“工友之傢”連續數年舉辦“打工春晚”,王德誌、許多擔任導演。
2015年,皮村文學小組第一部作品集《皮村文學》發錶,後又有多個集子陸續發錶。
2015 年春天,詩人陳年喜來到皮村工友之傢任誌願者,直到年底離開。其間他寫下瞭大量有關皮村和工友的詩歌,獲得首屆桂冠詩人奬。
2016年,舉辦第一屆“勞動者的詩與歌”聯歡會。
2017年4月25日,《我是範雨素》一文在“正午故事”公眾號發錶,迅速在朋友圈走紅,3天內達到四百萬閱讀量,皮村文學小組也因此名聲大噪。
2018年,舉辦第一屆“勞動者文學奬”。
2019年5月1日,《新工人文學》(電子雙月刊)第一期發布。
2022年,皮村文學小組集體創作作品《勞動者的星辰》發錶,獲第八屆“單嚮街書店文學奬”。
2023年,範雨素長篇小說《久彆重逢》發錶,獲得社會和文學界廣泛關注。
2024年,皮村文學小組迎來成立10周年。
##4.0平凡努力生存的人,在貧瘠的土地上,散發著羸弱的光,活著,活過。(CP0521)
評分##希望文學的光也能照亮我
評分##故事生動、嚮上,沒把文學小組成員們往“失敗者”的方嚮上使勁拽。但工友之傢早期對工人主體性的塑造在文章裏沒有太多體現,十三個兄弟姐妹成瞭獨立的個體。
評分##袁淩最溫暖的一本書。讀畢,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完成比內容更重要”。能不能一直寫下去,能不能成為作傢並不是最主要的。甚至一個人究竟有沒有纔華都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ta的心靈如何從受睏狀態鬆鬆綁,重要的是一個人如何度過ta的一生。在這個層麵上纔有寫作的意義,纔有皮村寫作的意義。
評分##袁淩最溫暖的一本書。讀畢,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完成比內容更重要”。能不能一直寫下去,能不能成為作傢並不是最主要的。甚至一個人究竟有沒有纔華都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ta的心靈如何從受睏狀態鬆鬆綁,重要的是一個人如何度過ta的一生。在這個層麵上纔有寫作的意義,纔有皮村寫作的意義。
評分##資深調查記者齣身的國內一流非虛構作者袁淩關於北京皮村文學小組各個成員的生命史的最新作品。這部跟紀錄片導演徐童的“遊民三部麯”相類似的非虛構佳作,以平等式的生命體驗與共同生活觀察,講述這些以體力勞動為生、卻一直沒有放棄文學夢想的普通人跟命運抗爭、跟時代互動、跟內心爭鳴的坎坷人生之旅。通過這些帶有濃厚生命溫度與人生殘酷性的記述,每一位讀者,或許都會反思自身人生軌跡背後的結構性因素與機製性決定作用,進而對那些在日常城市生活裏,“看不見”或“被隱形”的勞動者的生命狀態與人生理想,抱有一種更為平和的同情式理解與共鳴。
評分##我想最適閤、相像這本書(前半部分)的是交工那首《日久他鄉是故鄉》,外籍新娘們閤唱“姊妹班,閤作班,互信互愛相救難”,雖然多齣瞭一個男性的記錄者的視角,也難得地不隔膜違和,音調是一樣的,在皮村寫小說的女人說,“60歲過後是我們的春”。
評分##《我的皮村兄妹》,很好的真實的記錄!
評分##《我的皮村兄妹》,很好的真實的記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