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2》所记录的败局均发生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将它们与《大败局》中的失败案例合在一起来阅读,你将可以看到过去10年里发生在中国商业界的众多兴衰往事。
《大败局2》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
##第二部比第一部更有时代感,除了浓厚广告营销所带来的后果,还反思了商人对于资本市场的不断滥用及体制僵化所导致的无奈结局。期待吴晓波写第三部---总结互联网公司的成败。
评分##已送人
评分##相比于第一代企业家,第二代企业家素质更高,市场做的更大,也因为时代原因多了很多悲剧色彩。1.健力宝的李经纬成全了李宁,败给了三水政府。2.潘宁的科龙受政府的摆布被掏空。3.炒股发家的唐万新妄想产融结合,最后泡沫破裂。4.K先生吕梁的中科系,庄家的悲剧。5.仰融的华晨输给了辽宁政府的私欲。6.房地产爆发期的顺驰依靠紧绷的现金流建房遇到资金收紧就再也难以为继。7.地方政府支持的铁本在中央调控的令下只得勒令整改。8.赵新先的三九成败都在于“一人机制”9.托普从来没有生产出高技术产品只是打造了无数的概念,最后被拆穿。
评分《大败局Ⅰ》给人的感觉就是俩字“活该”,《Ⅱ》的感觉同样是俩字,“可惜”。
评分##已送人
评分##比不上后来的《激荡三十年》。
评分##第二部比第一部更有时代感,除了浓厚广告营销所带来的后果,还反思了商人对于资本市场的不断滥用及体制僵化所导致的无奈结局。期待吴晓波写第三部---总结互联网公司的成败。
评分##看完就一个感觉,地方政府都是一帮傻逼
评分##中国特殊的商业环境造成了”中国式失败“。吴晓波在书中记录了几种典型的中国式失败:政商博弈的败局、创业原罪的困扰、违背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其中由政商博弈(健力宝是个典型)而的失败格外悲情,让人同情叹息。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之密切渊源不仅出于寻租牟利的诱惑,更因是中国体制的特殊变革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