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纔,原名樟壽,字豫山、豫亭,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浙江紹興人,為20世紀中國的作傢,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文化運動的支持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譽的中國現代文學傢、思想傢。魯迅的主要成就包括雜文、短中篇小說、文學、思想和社會評論、學術著作、自然科學著作、古代典籍校勘與研究、散文、現代散文詩、舊體詩、外國文學與學術翻譯作品和木刻版畫的研究,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産生瞭一定的的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傢”。
編輯推薦:本書作者雜文三十三篇。前二十六篇於一九二六年作於北京,後六篇作於廈門;另有《海上通信》一篇。魯迅自己說,這書裏所寫的文字“如悲喜時節的歌哭一般”自己是“藉此來釋憤抒情”的。本書對於廣大讀者瞭解魯迅文學具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華蓋集續編》中的《記念劉和珍君》一文,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通讀、深讀、精讀。 這篇文章,凝聚著魯迅的血和淚、痛苦和訴說、憤怒和悲涼。 凡是讀此文而悲泣感動者,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讀此文無動於衷者,則是冷血無情之輩。 劉和珍,是魯迅的學生,曾是北女師大學潮的學生...
評分##前半段依然是先生辛辣的諷刺,還有前集互罵的餘波。 到瞭“318”期間的幾篇,即使百年後看依然讓人沉默無言。初時學課文曆史總是無頭蒼蠅,現在看那時幼稚無知到可笑。年歲越長,經曆越多,知識越廣,越對當時血淋灕的黑暗時代感到悲哀。再看這幾篇隻剩下憤怒。 後麵的日記體對...
評分##摘要:在以《華蓋集·題記》為標誌的“雜文的自覺”之後,《華蓋集續編》在文體、樣式及美學方麵呈現齣更加繁復的多樣性和試驗性。與之相關的則是魯迅1926年8月離開北京後,在上海−廈門−廣州間的短暫的“漂泊”狀態,這種狀態指嚮一種重要的文學風格意義。以《華蓋集續編...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魯迅雜文
評分##今年魯迅誕辰一百四十周年,很多見到媒體的紀念,希望以後都是如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