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199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係。199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導師為任式楠先生。2004年獲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考古學博士學位,導師為劉莉先生。2004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史前研究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中華文明起源、文明起源理論、中外古代文明比較研究。2007年至2008年,為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在哈佛大學訪學。2011年至2012年,為盧斯基金訪問學者,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學。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任秘書組負責人。國傢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河南靈寶西坡遺址綜閤研究”首席專傢。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重大項目“瑪雅文明中心——科潘遺址考古及中美洲文明研究”負責人。
本書首先對遼西地區史前社會的發展演變進行瞭係統梳理和描述,以高等級宗教中心、大型儀式建築和高等級墓葬及精美玉器聞名的紅山文化的興衰是全書的核心。在研究方法上,將西方關於復雜社會和文明起源的理論與中國資料相結閤,涉及傢戶、社區和區域三級聚落分析,墓葬分析,社會上層領導策略分析,包括手工業生産專業化、社會上層交流網的建立和宴飲活動、儀式活動。基本結論是該地區自興隆窪文化時期開始就形成瞭重視儀式活動的傳統,紅山文化繼承此傳統並發揚光大,選擇瞭一條“超自然取嚮”強烈的社會復雜化道路。本書的真正野心是通過對遼西地區的個案研究對中國史前研究中的三個“怪圈”提齣挑戰,力圖錶明由探討各地區發展道路的獨特性入手,纔能對中華文明的形成這一宏大過程有更深刻和全麵的認識。
##我一直試圖在碩論裏突破“大一統”,但發現其實我的研究思路還是和以前差不多,沒有真正的突破,看完這本,好像有瞭新的思索。
評分 評分##我一直試圖在碩論裏突破“大一統”,但發現其實我的研究思路還是和以前差不多,沒有真正的突破,看完這本,好像有瞭新的思索。
評分 評分 評分##藉鑒西方文明起源和社會復雜化的相關理論,對紅山文化為核心的遼西地區進行深入分析,在整體—區域相互變化、相互關照的視角下,觀察整個遼西地區的發展曆程,進而為打破中國考古學研究中的“第三個怪圈”——根深蒂固的大一統思想的束縛作齣努力。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