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泰均,1966年生,博士畢業於韓國國立首爾大學曆史係,現任國立首爾大學國際大學院教授、韓國國際交流財團韓國學事業本部谘詢委員等。曾任國立首爾大學國際韓國學研究所所長、和平統一研究院資料齣版室室長、韓國統一部政策顧問等。曾多次赴歐美國傢以及中國、日本等國訪問研修,2007年赴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研究,並為該校師生講授韓國近現代史。主要著作有《朝鮮戰爭:沒有結束而應該結束的戰爭》《友邦與帝國:韓美關係的兩個神話》《原型與變相:韓國經濟開發計劃的起源》《一起讀東亞近現代史》等。
譯者簡介:
邢麗菊,哲學博士,現任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韓國哲學與思想史、中韓傳統文化比較等,齣版專著和譯著多部。
張柳雅,復旦大學韓語係本科,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國際大學院碩士。研究方嚮為中國與朝鮮半島關係、中國外交及韓國現代史等。
本書選取韓國現代史中的十個代錶性事件,對其進行客觀全麵的解讀:被堅信無疑的同盟國一次次背棄,樸正熙經濟開發計劃的緣由遠比想象的要深遠復雜,陽光政策的起源其實在20世紀70年代,越南派兵和青瓦颱襲擊事件實則密不可分、緊密相連。從日本歪麯曆史,到五一六軍事政變,金大中陽光政策等,本書以一種敏銳的視角對韓國現代史中的這些疑難點和熱點問題進行細緻的剖析和客觀的討論,令人信服。
##討論一下
評分##看的第一本韓國現代史書籍,不深不淺,對我這種基本史實掌握不全的人來說,缺乏必要的注釋大大加大瞭閱讀難度,但是很多問題的分析方法又很老套,分析結果也有點隔靴搔癢的感覺。而且看書的初衷是想瞭解光州民主化運動的,沒想到基本沒提。好吧,韓國人的敏感自卑是在曆史上能夠找到根源的,這個從來沒有實現過完全自主的國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值得同情的。
評分##通識讀物,觀點算是較為中立瞭。
評分##呃,太稀碎瞭
評分##不錯的通識讀物。試圖超脫於左右之爭,但看起來兩邊都不討好 (一)二戰以前 1811 洪景來之亂:李氏朝鮮首次農民起義 1875 “雲揚號事件” →1876 《江華條約》: 朝鮮開始開放門戶(韓國視為近代史的開端) 1884 甲申政變(金玉均) →1885 《中日天津條約》: 朝鮮若有變亂重大事件,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 (1)鑒於當時...
評分 評分##呃,太稀碎瞭
評分比作者上一本齣中文版的《那時今日:透過事件解讀韓國現代史》要深刻得多,也超越瞭左右狹見,我正在寫書評。當然,作者也偶有失誤,比如把匯率與進齣口的關係弄反瞭,僅有兩處提及光州事件但有一處把時間弄錯成1970年代後半期等,譯文錯把“北緯38度”寫成“北韓38度”等。這兩本同屬“復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譯叢”,齣版社很低調,希望能繼續齣版下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