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哲維(Steven B. Miles),美國華盛頓大學曆史係教授。
著有:
1、The Sea of Learning: Mobility and Identity in Nineteenth-Century Guangzhou.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2、Upriver Journeys: Diaspora and Empire in Southern China, 1570-1850.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學海堂是由有名漢學傢阮元於道光五年在廣州城北粵秀山創辦的書院,以專重經史訓詁為宗旨,是清代很有影響力的書院之一。《學海堂與晚清嶺南學術》描述學海堂改變瞭廣州的精英文化,與地方社會文化背景相映;盡管學海堂占有壟斷地位,但在廣州城內或在三角洲腹地,仍存有其他諸多廣府文人認同的文化生産基地。《學海堂與晚清嶺南學術》通過考察文化學術各派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社會與地理上的認同現象,來展示十九世紀早期與中葉廣州的社會文化景觀和地方文化政治狀況。
##翻譯可以更進一步
評分 評分##書寫的很有趣,沒有學術書的枯燥。十九世紀廣州文化界上流社會的人和事有趣,這個視角瞭解廣州曆史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位美國人能把異國曆史文化記錄、演繹成這樣也很厲害瞭。
評分##關於士紳、社會流動、族群認同的構建的主題的一本書,應該算是當下主流的華南地區的曆史人類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瞭,來源於他的論文:Creating Zhu'Jiujiang':Localism in Nineteenth-Century Guangdong,J-Store上提供下載……
評分 評分##相比於世居珠江三角洲大族士人精英之雄厚資本,缺乏話語權的廣州城新移民藉阮元推行的江南漢學,重新書寫廣州文化地景,獲取建構廣州文化精英的文化資本和參與本地文化的話語權。雖說看起來是思想史與社會史的融閤,但後者意味更濃。廣州圖書館碰到,看前言和目錄不錯遂購,但廣州各大書店都找不到,最後還好有網購這東西(:
評分##生機勃勃的群像,畫麵有秩、細節生動清晰。把學人集群放在變遷的城市-區域-全國格局的地景之中,整閤運用細碎資料的能力令人嘆為觀止。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