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本书通过对清同治、光绪两朝地方督抚群体结构和人事嬗递状况之梳理,着重分析了同光督抚的特性及其对晚清政局的影响。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和镇压捻军起义的过程中,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首的湘淮集团趁势崛起,而清廷通过“扶淮抑湘”到“湘淮互制”,确立了“湘淮分立”的调控路径。双方博弈的结果,最终导致湘淮集团由同治元年(1862)的全盛时期进入光绪二十六年(1900)全面衰落的态势,地方实力集团呈现出从湘淮集团向北洋集团转换(1862~1900)的政治格局。
##对历史资料的选择性阅读和对历史脉络的过度解读,以论证史,貌似信史,实为意淫。晚清政局内轻外重的总体格局是成立的,否则无法解释庚子年间东南互保现象的出现,但清室虽轻,仍能有效制约地方势力的挑战;地方虽重,但明清两朝的权力分配架构使地方挑战中央的可能绝无。证之明清两朝,帝制稳定时期,无一地方坐大挑战中央之先例。(阅读时间:2019年10月21日-22日;自评:6.9;推荐指数:★★★)
评分##考证细密,多有创见,提出晚清中央政府仍然能有效控制地方督抚,有很大启发意义。
评分 评分##考证细密,多有创见,提出晚清中央政府仍然能有效控制地方督抚,有很大启发意义。
评分 评分##老佛爷当真是政治大师,通过人事权与财权,并利用湘军集团与淮军集团以及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相互制约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此之外,老佛爷还利用外交事件分化并打击政敌,利用天津教案搞臭了曾文正公,在中法战争时甲申易枢一举击溃恭王集团,迫使李鸿章彻底倒戈,从此以后唯老佛爷之命是从。当老佛爷驾崩后,没人能维持这种央地平衡,大清也就完了,正如大唐在文官、宦官与藩镇之间的平衡解体后走向灭亡一样。当然,这样的斗争虽然能维稳,但对一个转型中的国家并非好事,甲午输得一败涂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人能任事负责,到处都有掣肘。
评分##清廷实行“淮湘互制”的手段。以湘系内部矛盾互制,拉拢淮系再到互制。而“天津教案”,“海防塞防之争”其实都是慈禧集团和恭王集团的政治博弈,甲午战争时清军的内部其实早已溃朽,不战而逃只是表现的形式……最后,终于明白数量庞大的绿营兵为啥还要留着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