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斌(Debin Ma),現為日本一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並在歐洲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等研究機構兼職。1998年獲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在日本一橋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後分彆就職於美國密蘇裏大學聖路易分校、日本政策研究大學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2012-2015年,任國際經濟史協會(International Eco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秘書長和理事,也是亞洲經濟史學會和國內量化曆史研究的發起人之一。主要研究興趣為中國與東亞經濟的長期增長,製度與法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中國與東亞其他國傢以及歐洲國傢長期經濟發展的比較,國際生活水平的比較等。
本書是著名經濟學傢馬德斌先生的英文論文的選輯修訂而成。與其他有關大分流的論著不同,作者研究強調把18世紀甚至更早的大分流問題與19世紀中葉以來的現代化問題聯係起來思考,具有中國、歐洲或者日本之間的比較視野,並且引入瞭現代經濟學的理論或方法,尤其是近二十年興起的新製度經濟學、計量統計與實證分析等方法。
##參見書評。
評分 評分##不如期待中詳實
評分 評分 評分##本人的一篇工作論文,歡迎大傢批評: 馬德斌新書《中國經濟史的大分流與現代化》中的《為何日本現代化比中國先行一步,來自1850-1937年養蠶業的教訓》一文給齣瞭中日養蠶業技術進步差異的初步的和零散的解釋,馬德斌在該文中簡略給齣瞭誘導性創新假設、官方意識形態差異、學者...
評分##本書的一些觀點很有啓發性,例如關於財政與國傢能力的討論:傳統中國是強政權與弱治理的結閤,定額製是皇帝應付信息不對稱問題的閤理對策。在缺乏信息和監管能力的情況下,委托人會選擇與代理人約定固定租金而非工資或分成租金;但是正式稅收再分配到地方的部分不能滿足正常需要,各個層次的官吏隻能依靠非法稅收(或腐敗),這些隱性分散化的租金阻礙瞭對信息敏感的資本密集和規模效應的行業發展。 但是,作者將上海或江南視為整個中國的近代化轉型的縮影,其他“邊緣”地區被排除在視野之外,導緻過度強調以租界為代錶的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現代化轉型的作用,而忽略瞭中國傳統社會組織和政治製度的內生性;另一方麵,本書的量化分析主要是既有模型與數據的結閤,由於缺乏對社會內在機製的深入分析,導緻本書將一些數據結果歸因於製度很難讓人信服。
評分 評分##參見書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