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2-25
梅爾清(Tobie Meyer-Fong)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學係教授,東亞研究所主任。主要研究清朝歷史,研究方嚮包括城市史、文化史、社會史和女性史。曾於2007-2018年擔任《清史問題》(Late Imperial China)期刊主編。曾著有《清初揚州文化》一書。
審訂者簡介
郭劼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語言文學與文化係副教授。
譯者簡介
蕭琪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係碩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係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明代史,研究興趣為性別、禮製、醫療與社會文化史。著有《父母等恩:《孝慈錄》與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實踐》、〈評熊秉真,《幼醫與幼濛:近世中國社會的緜延之道》〉。
蔡鬆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係碩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係博士候選人。把歷史學當作遊戲在玩,努力探究其博大精深中。喜歡邊陲、少數,以及勇於和高牆對抗的雞蛋們。
日常中斷,死難兩韆萬,熟悉世界毀於一旦
生而為人,如何麵對史上最慘烈內戰?
掙脫教科書與民族主義的太平天國
■■■ ■■
挑戰官方的歷史詮釋,第一本從民間視角認識太平天國戰爭的歷史著作
十九世紀中葉,大清帝國歷經長達十五年的太平天國戰爭,超過兩韆萬人喪生、更多老百姓流離失所,堪稱世界近代史上最慘烈內戰。
師承最會說故事的漢學傢史景遷,本書作者梅爾清大膽跳脫傳統教科書裡的成王敗寇與民族主義,不再將焦點放在洪秀全、曾國藩和帝王將相背後的政軍角力,反而關注那些受到戰爭直接影響、其心聲卻被官方紀念與國傢記憶所遺忘之人。
對地方上失去愛人、生計與生命的幾百萬老百姓來說,太平天國戰爭到底意味著什麼?
■■ ■■■
挖掘被遺忘的聲音,捕捉地方老百姓眼中的動盪時代
「世人做錯什麼,纔得遭受天譴?」
當太平軍攻陷南京城,傢鄉就在附近的一位慈善傢發齣瞭天問。他將眼前的殘酷戰爭,描寫成老天爺勸人為善的象徵。他振筆疾書、積極嚮鄉民佈道,為瞭替地方團練籌措經費,也為瞭導正世間的道德秩序。
除瞭這位以道德解釋災難的慈善傢,本書還記載著一段段備受劫難的人生故事,包括用日記描述戰爭慘況的揚州詩人、被太平軍俘虜與剃頭的讀書人,以及透過書寫喪母之痛,學著與悲傷共處的孝順兒子。藉由從未揭露過的民間視角,讀者得以窺見長期被官方所遺忘或扭麯的故事,認識太平天國戰爭的實際影響。
■ ■■■■
透過躁動的亡魂,看見太平天國戰爭在人心中的刻痕
戰爭如何中斷日常?人們如何麵對失序與動盪?如何處理遍地屍骨與紀念逝去親人?如何重拾內心的確定感,重建被戰爭粉碎的世界?
躁動的亡魂,反映齣躁動的人心。太平天國戰爭讓成韆上萬人成為亡魂,並在無數生者心中烙下刻痕。
本書透過方誌、傳記、詩集、外交文獻與傳教士報告,帶領讀者看見這些刻痕,看見當時人們最切身的經歷:失親之痛、對官府失能的憤怒,以及摻雜腐臭氣息與夢魘畫麵的可怖迴憶。
躁動的亡魂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躁動的亡魂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作者的描述似乎可以適用於任何一場戰爭及其戰後狀態,很難彰顯太平天國戰爭的特殊性,其中觸及瞭當時的宗教狀況和中國人對屍體的看法,但又沒能有理論深度的展開
評分##全文作者都用一種很冷靜且理性的學術性語句論述戰爭災難下百姓的各種反應與創傷,分彆以三個代錶人物對應戰爭與戰後的三個麵,餘治對應意識形態鬥爭,李圭對應戰爭中平民的傷亡與肉體摺磨,張光烈對應戰後傷痛的撫慰與國傢旌錶與社會需求的衝突。其實全書並不是我一開始認為的充滿悲傷事跡的傷痛文學,埋藏於曆史內的大眾的絕望與痛苦都已經湮滅於時間長河之中,作者是以極理性且學術化的語句論述自己的學術成果。但也提醒瞭我們中國曆史中有多少次類似於太平天國時期這樣的黑暗時刻。我最喜歡骨與肉、失去、尾聲這三章。最後想說讀完這部書讓我想到瞭今年年初的疫情,又有多少類似張光烈喪母這樣因為災難大規模親人逝去的故事依舊在當代上演呢?
評分##本書英文版的受眾主要是英語世界裡對中國史感興趣的學者和學生;他們堪稱小眾。儘管如此,我卻也希望這本書能突破這個既有的小眾讀者圈,希望它也能吸引研究內戰、研究日常生活的歷史學者,或是吸引那些有興趣瞭解不同文化脈絡下的人群如何處理災難的讀者。但最終,我期望這本...
評分 評分##“我實在不忍”“真是可怕”“多大的痛苦”那你不要寫啊Jesus
評分##這本書力證取一個唬人的標題是多麼重要,如果把它和《叫魂》放在一起,那得多嚇人!事實上,該書隻看第一章就很足夠瞭,和《這受難的國度》思路差不多。想獵奇一下就再看看骨與肉那章。文化取嚮、情感、曆史記憶...新文化史的套路。文筆尚佳但十分囉嗦,史料也不夠充分。雖提供瞭好的視角但不足夠成為知識養分。480颱幣花的有點後悔。
躁動的亡魂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