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剑,1975年生,湖南宁乡人。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以辛亥前后史事为学术专攻,尤致力于清朝季年的宪政,已出版《清季宪政大辩论》、《清季宪政编查馆研究》等专著。
本书通过对载泽的考察,清廷认识到宪法可以巩固君权;通过对达寿的考察,清廷认定用钦定的办法制宪是确保宪法巩固君权的不二法门。这与民间所主张的制宪方法冲突,预备立宪期间的制宪活动,遂演化成一场制宪权的争夺。从1908年的《宪法大纲》到1911年的大清帝国宪法草案,清廷均坚持钦定,牢牢控制制宪权。但在革命风暴的冲击下,清廷放弃钦定,并很快连协定也放弃,宣布帝国宪法全由民定。只是此时已经民心尽失,清廷非但未能巩固君权,且未能保住君位。
彭老师十余年研究xz史之成果,关注的问题是清季制宪从钦定到协定再到民定这一转变过程;全书以《汪荣宝日记》和资政院全宗档案为基础,从清廷制宪者的角度将清末制宪(狭义)历程娓娓道来,并对相关细节问题进行考证(其中亦不乏彭老师对此前《清季宪政编查馆研究》的反思),附录总结了作者在研读《汪荣宝日记》的过程中梳理出的一些与《大清帝国宪法草案》相关的识别点,为继续“寻找《大清帝国宪法》”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书认为清廷钦定宪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巩固君权”的本意违背了立宪的基本原则(即限制君权),日本的例子并不具有典型性,更不适合大清效仿。最后,本书关于朝野围绕制宪权的博弈问题似可做进一步的扩展讨论。在一个连xz两个字都发不出的大环境下,彭老师能够坚守初心,十余年如一日耕耘xz史研究,令人敬佩!
评分##非常个性化的一部清季制宪史,一天就读完了。汪荣宝的心态最堪玩味。轰轰烈烈的预备立宪,举国瞩目的风暴中心,居然是一介书生在深山古寺之中翻阅洋书,现学现卖。忽而自觉“制定而天下自平”,意气风发,俨然以立宪之父自命;忽而觉得偌大国家不可能系命于一纸空文,颓然沮丧,屠龙之术终归无用。全书印象最深刻的是汪荣宝每天早上洗冷水浴(汪每天日记里这么记也就算了,作者也不厌其烦逢浴必录是怎么回事啊),最好玩的一句话是“沟崖即沟沟崖”,最感慨的一句是“却思陵谷升沉后,谁向岩居问壁经”。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以制宪权为理路展开,大量使用《汪荣宝日记》还原这一过程,基本上还原了这一过程。清廷采用钦定的方式制定宪法来巩固皇权,目标是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实际上是违背了立宪限制君权的原则,因而最后失败,从钦定走向民定。可能是史料运用的原因,大部分是从制定者的角度出发,当时的思想环境涉及不多,大量的归国日本留学生作为智囊对清廷的影响,日俄战争对社会心态的影响,以及对地方督抚、皇亲贵胄、知识分子、地方显贵、外国势力乃至因清末新政而利益受损的阶层(如旧式知识分子)的论述并不多,他们的立场、行动,乃至引发的舆论环境,还有待深入讨论吧。
评分##匆匆一读,讨论的是很重要的问题,看得出来有对宪政编查馆研究的反思。另外,此前多次阅读《汪荣宝日记》,但对其中涉及的制宪过程并无敏感性,只是着重于关注其中所取法的日本渊源,今读彭著,方知汪、李三次外出“秘密制宪”的经过,汪在其中的心态确实是耐人寻味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