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2-25
彭劍,1975年生,湖南寜鄉人。曆史學博士,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以辛亥前後史事為學術專攻,尤緻力於清朝季年的憲政,已齣版《清季憲政大辯論》、《清季憲政編查館研究》等專著。
本書通過對載澤的考察,清廷認識到憲法可以鞏固君權;通過對達壽的考察,清廷認定用欽定的辦法製憲是確保憲法鞏固君權的不二法門。這與民間所主張的製憲方法衝突,預備立憲期間的製憲活動,遂演化成一場製憲權的爭奪。從1908年的《憲法大綱》到1911年的大清帝國憲法草案,清廷均堅持欽定,牢牢控製製憲權。但在革命風暴的衝擊下,清廷放棄欽定,並很快連協定也放棄,宣布帝國憲法全由民定。隻是此時已經民心盡失,清廷非但未能鞏固君權,且未能保住君位。
欽定、協定與民定 : 清季製憲研究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欽定、協定與民定 : 清季製憲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清末製憲曆程充分說明瞭不見棺材不掉淚(不是)天蠍座真是多悲觀主義者啊……結論還是很精彩的。
評分 評分 評分##畢業離校之日,在飛機上讀完。
評分 評分##對於1908年《憲法大綱》至1911年《十九信條》間製憲史的細緻研析,行文誠懇(自陳前作之誤 & 韓策文之啓發),紮實可讀。其中根據《汪榮寶日記》還原憲法起草經過三章最為有趣,昌平溝崖玉虛觀,作為“中國憲法起草第一廟”,未來可列入京城法律史打卡地。遺憾的是,受著者專業背景所限,此書未能在製憲權(constituent power)問題上做進一步探討。欽定、協定與民定背後,實代錶著對於“國體”(state body)的不同想象,並非權力政治所能全然涵蓋。而政治憲法學在此路徑上的探索,可參加Lucas Brang的書評Conceptual Realism and Imperial Nostalgia in Chinese Legal Historiography (2021)。
評分##敘大於論
評分##如作者自言,這是一本述多於論的著作,在可讀性與學術性之間做齣瞭很好的平衡。作者通過對載澤考察日記,達壽奏摺,以及汪榮寶日記等重要材料的梳理,有力錶明瞭清廷對於“憲法”功能的認知(鞏固皇權),以及計劃如何實現這種功能(欽定憲法),並生動展示瞭其他政治力量如何在這一問題上與清廷對抗。這種問題意識或許錶明史學界對於預備立憲的研究已經開始逐漸突破既往的模式——即麵麵俱到的梳理,或對於某些特定問題,如齣洋考察、責任內閣、國會請願,彈劾軍機等的關注,而逐漸轉嚮憲法功能,立憲模式等更具理論性的討論。作者在文末迴到瞭清末立憲最重要的問題:為什麼大清學不瞭日本?作者的基本解釋是,日本對於憲法功能的認識是變態的,不符閤憲法原理。這一點恰恰值得憲法學者關注與思考。
評分##很不錯的書,清廷製鮮以模仿日本為要(因日采取先立鮮法後召國會,虛君舔黃在立鮮後權力不降而升),由清廷秘密製定規則再開國會,可以擴君權而限皿權。沒想到武昌兵變一改為由資證院紳士協定製鮮,而灤州兵變軍人迫使資證院協定又改為民定鮮章,清廷遂亡,也開瞭民初軍人乾政的通例,這也是後進國傢轉型的慣例
欽定、協定與民定 : 清季製憲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