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画板课件制作教程(第三版)

几何画板课件制作教程(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胜利 著,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 编
图书标签:
  • 几何画板
  • 动态几何
  • 课件制作
  • 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
  • 软件教程
  • 教育技术
  • PPT制作
  • 初中数学
  • 高中数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67238
版次:3
商品编码:1000595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0
字数:30200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从事理科教育工作的教学、 科研人员及高等、 中等学校的学生,中小学教师
本书通过典型课件的展示,详细介绍几何画板的新功能、新特点,并突出课件的构思和创意性的地方,重在讲清课件的制作技巧、方法及进一步引申、推广的价值,充分发挥几何画板的强大功能,为进一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内容简介

《几何画板课件制作教程(第三版)》主要以范例的形式全面介绍新版几何画板软件的新功能、 新特点,并结合数学课件特点系统地介绍课件设计开发的方法和技巧。 结合开发过程挖掘几何画板的潜在功能及技巧,创意出许多新的知识内容表现方式和方法,将一个二维工具推广到三维空间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几何画板的创作空间。另外随书光盘中收录了大量的课件素材,《几何画板课件制作教程(第三版)》各章配有许多实例,并附有习题,供读者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几何画板是什么 1
1.2 画板和脚本 3
1.3 起步 4
习题1 6
第2章 基本功能范例篇 7
2.1 绘制基本几何图形 7
2.2 选中操作对象的方法 17
2.3 文件菜单和显示菜单 20
2.4 构造几何关系 24
2.5 度量与计算 27
2.6 变换功能 31
2.7 迭代功能 39
习题2 45
第3章 特殊功能范例篇 47
3.1 动画功能学习范例 47
3.2 移动功能学习范例 51
3.3 轨迹功能学习范例 53
3.4 图表功能学习范例 59
习题3 65
第4章 技巧应用范例篇 68
4.1 图形移动变化 68
4.1.1 图形的任意性 68
4.1.2 图形的移动变化 71
4.2 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 75
4.2.1 折叠展开 75
4.2.2 滚动展开 80
4.2.3 拉动展开 85
4.2.4 卷动展开 86
4.3 平面图形的拼图 90
4.3.1 可以任意平移的图形 90
4.3.2 可以任意旋转和平移的图形 92
4.4 立体图形的拼图 96
4.4.1 立体图形的切割 96
4.4.2 切割棱柱 96
4.5 斜二侧投影 98
4.6 棱的虚实转换 101
4.7 参数迭代的应用 103
4.8 圆锥面上的螺旋线 108
4.9 主从型多重运动 109
习题4 116
第5章 典型范例与应用篇 117
5.1 按定义构造轨迹 117
5.1.1 抛物线?椭圆?双曲线 117
5.1.2 各种摆线的制作 119
5.1.3 拉杆实验 123
5.1.4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123
5.2 参数方程的函数图像 125
5.3 极坐标方程的函数图像 129
5.4 分段函数的图像 131
5.5 立体几何课件制作 133
5.5.1 空间直线?平面课件的制作 133
5.5.2 旋转体的形成 138
5.5.3 最值问题课件的制作 145
5.5.4 圆柱?圆锥截面曲线 149
5.5.5 圆柱截面曲线的展开 152
5.6 自定义坐标系的构造与应用 155
5.6.1 构造自定义坐标轴的方法 155
5.6.2 自定义二维坐标系下的函数图像 156
5.6.3 构造任意旋转的三维坐标系 157
5.6.4 三维曲线的制作 159
5.6.5 三维曲面的制作 160
习题5 164
第6章 制作技巧范例篇 165
6.1 按钮技术 165
6.1.1 系列按钮的应用 165
6.1.2 链接按钮的制作 166
6.1.3 清除追踪轨迹按钮的制作 167
6.1.4 防止误操作按钮的制作 168
6.2 素材共享的应用 168
6.2.1 几何画板调用其它素材 168
6.2.2 在PowerPoint中链接几何画板文件 171
6.3 如何控制全等多边形的翻转 172
6.4 如何实现对象的闪烁效果 173
6.5 如何构造两个控制点的轨迹 174
6.6 如何实现运动中图形的变化 175
6.7 如何制作动态字幕的演示 176
6.8 如何实现动态颜色的变化 177
6.9 分离与合并功能的应用 178
6.10 如何控制立体图形的旋转 179
6.11 如何实现翻书效果的显示方式 180
6.12 如何制作美妙的万花筒 181
6.13 如何建立和使用文本模板 183
6.14 如何建立参数的增减控制按钮 184
第7章 函数技巧范例篇 187
7.1 如何构造动态的函数式 187
7.2 如何给函数曲线(轨迹)内部填充颜色 188
7.3 如何创建函数曲线(轨迹)的参数颜色 188
7.4 如何求函数扇区 189
7.5 如何求得两个函数曲线的交点 190
7.6 如何求方程f(x)=0的实根 191
7.7 如何求函数的极值和极值点 192
7.8 如何绘制函数上任意一点的切线和法线 192
7.9 如何实现函数曲线的各种变换 193
7.10 如何生成函数(或轨迹)的曲面图形 194
7.11 如何控制函数曲线的翻转 195
7.12 如何实现轨迹的移动 197
7.13 如何控制函数曲线的叠加 197
7.14 如何控制函数曲线的波动 200
7.15 如何将函数曲线限制在一个矩形区域内 201
7.16 如何使函数分情况显示图像 202
7.17 如何实现函数图像的渐变 203
习题7 204
附录A 记录(脚本) 205
A.1 记录的制作 205
A.2 记录的执行 205
A.3 记录的“循环”功能 205
A.4 使用记录的“循环”功能绘图的一般过程 206
A.5 使用“生成记录”功能 211
A.6 绘制三维曲面图形 212
附录B 学生课件设计 215
附录C 配套光盘内容及使用说明 227

精彩书摘

  (6)移动字母位置。最初显示字母时,系统一律把字母都显示在点的右下角,这样有的字母会与图形重叠,因此必须改动字母位置。方法如下:例如要改动字母C的位置,把指针移到字母C上,按下左键不放,拖动鼠标,字母C就相应地移动,但始终在点的周围,拖动到合适位置后放开左键,字母C就显示在新的位置。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把其它字母移到合适的位置。
  注意:以上关于标注标签的操作,都必须在选定了“文本”工具或“选择”工具后进行。
  5.自定义工具
  工具箱中新增“自定义工具”按钮。几何画板只是提供了基本作图规则,没有提供一些常用几何图形功能。但事实上,复杂的几何图形都是根据一定的数学关系构建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事先用自定义工具来制作某些常用几何图形,保存在自定义工具中,供随时调用。
  自定义工具的过程和制作几何图形的过程是一样的,可以在新制作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创建,也可以在已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创建。只要在制作完成后全部选中几何图形,使用“自定义工具”的“创建新工具”选项,在“新建工具”对话框输人工具名称,按“确定”按钮后,即把结果创建成一个自定义工具,这时几何画板会把制作的过程记录下来。
  4。x版中已经没有记录这个概念,这一点和3.0版区别较大。自定义工具是保存在一个普通的几何画板文件之中,如果想在任何时候都能使用这个工具,必须把这个文件保存在几何画板安装目录的Tool Folder文件夹下,如果保存在其它位置,则只有当含有该工具的文件处于打开状态,才能在其它文件中调用这个工具。
  工具箱中不再有“对象信息”按钮。要获取对象的信息,可以右击对象,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得知。
  6。撤消、重复和隐藏
  在几何画板中,有几种修改错误的方法。一种是使用“删除”功能,删除错误的对象,再构造正确的对象。这种删除操作,必须十分小心,因为,如果删除一个对象,那么它的子女对象就同时被删除;另一种是使用“撤消”功能,我们提倡使用此功能。如果发现某步出错,可以反复执行(编辑/撤消)选项(快捷键是Ctil+Z),一步一步复原到出错之前的工作状态;“全部撤消”的快捷键是Shift+Ctrl+Z。如果这时又不想“撤消”了,可以使用“编辑”菜单中的“重复”功能。







前言/序言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针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改革而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各类学校的教育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结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和提高师范生、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任务已摆在我们的面前。目前我国急需这方面的教材和参考书,特别是那些既注重理论,又注重教育技术实际应用的教材。本书正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希望了解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掌握几何画板的迫切愿望而编写的。
  本书总结编者几年来使用几何画板开发课件的实践与经验,编制了大量的课件素材和范例,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实用性。全书共分7章:第1章是几何画板的概述;第2章为基本功能范例篇;第3章为特殊功能范例篇;第4章为技巧应用范例篇;第5章为典型范例与应用篇;第6章为制作技巧范例篇;第7章为函数技巧范例篇。重点介绍使用几何画板进行课件开发的方法与技巧。
  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教育工具,计算机与各学科教育的整合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将得到提高,将能够熟练地使用一些开发平台。在几何画板的学习中,以“建构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给学生一个开阔的思维空间,一个建构的过程,将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计算机的可视化技术、动画技术、链接技术、按钮技术和快速的图形处理功能与数学连续思想、变换思想和极限思想的结合,实现数学从静态到动态、从抽象到形象、从微观到宏观,从定性到定量的教学。使形数转化更加自然,便于学生用联系的、整体的观念把握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进一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书通过典型课件的展示,详细地介绍几何画板4.04版的新功能、新特点。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参数颜色、参数迭代、参数按钮和函数参数控制等精确数字化功能,制作色彩丰富、动态多变的课件。结合开发过程摸索和挖掘几何画板使用的各种技巧,创意出许多新的知识内容表现方式方法,将一个二维工具推广到三维空间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几何画板的创作空间。



《几何画板课件制作教程(第三版)》 前言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领域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成为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效率的得力助手。几何画板,作为一款强大且易用的动态几何软件,以其直观的界面、丰富的交互性和灵活的表达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它能够将抽象的几何概念可视化,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操作中深入理解数学原理;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轻松制作出精美的教学课件,生动地展示定理推导、图形变换和问题求解过程,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力。 本书在前两版的基础上,结合广大一线教师的实际使用反馈和最新的几何画板功能更新,对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升级。第三版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经典案例和核心技巧,更融入了大量新的实用技巧和前沿应用,旨在帮助更多教师快速掌握几何画板的精髓,制作出更具吸引力和启发性的数学课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改革。 内容概要 本书将带领您从零开始,逐步掌握几何画板课件的制作方法。我们将以详实的操作步骤、丰富的图文示例,全面解析几何画板的各项功能。 第一部分:几何画板基础篇 软件的认识与安装: 详细介绍几何画板的安装流程,并带领您熟悉其主界面布局、工具栏、菜单栏等基本构成,让您快速建立起对软件的整体认知。 基本图形的绘制与编辑: 学习绘制点、线、圆、多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缩放、着色、边框设置等基本编辑操作。 度量与参数的设置: 学习如何度量图形的长度、角度、面积等属性,并理解参数的设置与联动原理,为后续制作动态课件奠定基础。 文本与标注的添加: 掌握在课件中添加文字说明、公式、符号以及各种几何标注的方法,让您的课件更加清晰、规范。 颜色的运用与样式设置: 学习如何灵活运用颜色和样式,让您的课件视觉效果更佳,突出重点,增强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第二部分:几何画板进阶篇 参数驱动的动态演示: 深入学习如何利用参数方程和变量控制,实现图形的平滑运动和变换,例如点的轨迹演示、图形的伸缩与变形等。 约束与驱动的应用: 理解几何画板的约束机制,学习如何通过各种约束条件(如固定、垂直、平行、相等长度等)来构建具有精确几何关系的图形,并通过拖动一个点来驱动整个图形的动态变化。 自定义工具的制作与应用: 掌握创建和使用自定义工具的方法,将常用的绘图或计算过程封装成工具,提高课件制作效率。 数值计算与函数图象: 学习如何在几何画板中进行数值计算,绘制一元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函数图象,并结合几何图形进行分析。 动画的制作与控制: 学习制作各种类型的动画,如点的移动动画、图形的演变动画、公式的推导过程动画等,并掌握动画的播放、暂停、复位等控制方法。 第三部分:课件实例篇 本部分将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数学课件制作实例,将前两部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让您在实践中掌握制作各种类型数学课件的技巧。 基础几何图形的性质演示: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等边、等腰、直角三角形及其判定) 四边形的种类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及其判定) 圆的有关概念与性质(弦、弧、圆心角、圆周角、切线等) 定理的动态证明与演示: 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演示 平面几何中的经典定理(如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动态演示 概率统计中的直方图、折线图动态生成 函数与方程的探究: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探究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动态绘制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交点个数的判别 几何变换的应用: 平移、旋转、对称变换的动态演示 相似变换在图形中的应用 综合应用与创新: 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几何题的动态演示与求解过程 简单的物理或工程学概念的几何模型演示 结合实际问题的几何模型构建 第四部分:高级技巧与拓展 脚本编程的初步认识: 简要介绍几何画板脚本语言的基础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本书不对脚本进行深入讲解,但会提及入口)。 与PowerPoint的结合: 学习如何将制作好的几何画板课件嵌入到PowerPoint中,实现无缝切换与演示。 资源分享与交流: 提供一些查找和下载优质几何画板课件资源的途径,以及参与相关交流社区的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与故障排除: 汇总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书特点 系统性强: 内容从入门到精通,循序渐进,逻辑清晰,覆盖了几何画板课件制作的方方面面。 实用性高: 紧密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精选了大量典型、实用的课件制作案例。 图文并茂: 大量插图和截图,直观展示操作过程,便于读者理解和模仿。 语言通俗: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力求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 更新及时: 结合几何画板的最新版本,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和应用技巧。 适用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对几何画板感兴趣的数学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希望提升课堂教学信息化水平的学生。无论您是初次接触几何画板,还是已有一定基础,本书都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启发。 结语 掌握几何画板,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数学教学新篇章的钥匙。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激发您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更大热情,让您在课件制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境界。让我们一起用几何画板,点亮数学课堂!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初拿到手,就被厚实的装帧和清晰的书名所吸引。《几何画板课件制作教程(第三版)》,三个字,每个字都透着一股扎实和专业。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平时也接触不少教学软件,但几何画板的课件制作,总感觉有些门道,不是那么一蹴而就。市面上关于几何画板的书籍也零星看过几本,但总觉得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浅显,难以真正抓住制作课件的精髓。拿到这本第三版,第一感觉就是它似乎解决了我长久以来的困惑。翻开扉页,厚重的内容一下子扑面而来,这不是一本薄薄的入门指南,而是一部系统性的教程,这让我对它抱有了极大的期待。它不仅仅是关于软件的操作,更是关于如何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如何利用几何画板的强大功能来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我尤其关注的是它在“第三版”这个字眼上的体现,通常而言,第三版意味着在前两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更新和完善,或许加入了更多前沿的教学理念,或者对某些功能的讲解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甚至可能融入了新的技术和应用案例。这种迭代和优化,对于希望跟上时代步伐的教学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迫切地想知道,它究竟会以何种方式,让我这个有些经验的老师,也能眼前一亮,收获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让学生们在互动和探索中学习数学的希望。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专业性”完美结合,让我既能轻松阅读,又能学到专业知识。通常,技术类的书籍要么语言过于晦涩,要么过于通俗,难以兼顾。但《几何画板课件制作教程(第三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的语言清晰、准确,既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也没有回避技术本身的严谨性。在讲解每一个功能时,都力求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来描述。同时,书中穿插的“数学概念解析”和“教学原理阐述”,又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表达上对细节的把握,例如,在描述某个操作时,他会特别强调鼠标点击的力度、拖动的方向,以及参数设置的范围,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能够极大地影响课件的最终效果。而且,书中的专业术语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既能准确表达意思,又能让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这种“教学语言”和“技术语言”的完美融合,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教导我如何制作优秀的几何画板课件。

评分

这本书的“教学案例丰富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阅读一本技术类书籍时,我最怕的就是内容枯燥,案例单一。但《几何画板课件制作教程(第三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收录了大量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案例,从小学的基础几何图形,到初中的函数、代数,再到高中的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几乎涵盖了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每一个案例,都不仅仅是展示最终的课件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会详细讲解制作这个课件所需要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讲解如何制作一个“勾股定理”的动态演示课件时,它不仅仅展示了如何通过拖动顶点来观察面积的变化,更深入地分析了如何利用这个动态演示来引导学生发现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以及如何通过这个课件来激发学生对数学证明的兴趣。这种“以终为始,以始为终”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案例背后的教学价值。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不少“拓展思路”,鼓励读者在现有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第一个印象,便是它那极具匠心的排版和插图。作为一本技术教程,清晰直观的视觉呈现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页的布局都井井有条,重点突出的文字,配合高质量的截图,让复杂的软件界面和操作步骤变得一目了然。我尤其赞赏的是那些示意图和动态演示的截图,它们不仅仅是枯燥的操作指引,更像是对最终效果的预示,让我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课件制作完成后的大致模样。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尤其对于那些对电脑操作不太熟练的老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我尝试着翻阅了其中关于“动态几何图形的绘制”章节,书中对于各种工具的使用、参数的设置、以及如何通过鼠标拖动来观察图形变化,都描述得细致入微。它不仅仅告诉了我“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它开始引导我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样做能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如何制作一个可拖动的点,并使其连接到一个圆上的过程时,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点击操作,而是深入讲解了如何设置约束条件,如何利用“路径”和“动态文本”功能来展示点到圆心的距离变化,这让我看到了将数学中的“运动”和“变化”概念,通过几何画板生动展现出来的无限可能。这种严谨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方式,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我最为看重的。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需要的是一本能够直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教程,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空谈。这本《几何画板课件制作教程(第三版)》在这方面做得淋漓尽致。它所讲解的每一个功能、每一个技巧,都紧密结合了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书中提供的案例,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痛点。例如,在讲解如何制作一个“多边形内角和”的动态演示时,它不仅仅展示了如何通过拖动顶点来观察内角和的变化,还提供了一种巧妙的方法,能够动态地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实时显示三角形的个数和内角和,这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我甚至可以想象,在备课时,可以直接翻阅本书,寻找相关的案例,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微调和修改,从而快速地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这种“拿来即用,稍作修改”的便捷性,对于繁忙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评分

作为一名对数学竞赛培训略有涉猎的教师,我对这本书在“竞赛题目解析”方面的应用非常感兴趣。几何画板在数学竞赛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几何图形,更方便地进行动态的几何推理。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并没有让我失望。它专门辟出了章节来讲解如何利用几何画板来辅助解决一些经典的竞赛题目。我尤其仔细地阅读了关于“平面几何压轴题的动态分析”的部分。书中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详细展示了如何利用几何画板来构建图形,如何设置各种辅助线,以及如何通过拖动图形来验证猜想,甚至是如何利用动画来展示解题思路的转换。这种将抽象的竞赛题转化为可视化的动态过程,对于学生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无疑具有极大的帮助。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工具,更是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我开始想象,在未来的竞赛辅导中,我可以运用书中介绍的技巧,引导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图形的性质,去发现隐藏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简单的软件教学,它已经成为我教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参考。

评分

这本书所蕴含的教学智慧,远不止于软件操作的本身。我更看重的是它对于“如何将数学概念可视化”的深入探讨。在翻阅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并没有将几何画板仅仅当作一个工具,而是将其视为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平台。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都紧密围绕着数学的核心概念,比如“函数图像的绘制与分析”、“几何定理的证明演示”、“空间几何体的构建与探索”等等。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二次函数图像的动态变化”的章节。它不仅展示了如何通过拖动参数来观察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对称轴位置、顶点坐标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思考如何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规律,在比较中加深理解。书中提供的不仅仅是制作课件的“方法”,更是制作“高效课件”的“思路”。它教会我如何运用几何画板的联动功能,让学生在操纵课件的过程中,主动地去思考和发现数学中的因果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将技术与教学理念深度融合的教程,是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的。它让我看到了,几何画板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能够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助推器”。

评分

这本书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让我看到了几何画板教学的新方向。作为一本“第三版”的教程,它必然会融入最新的技术和教学理念。我在翻阅的过程中,发现书中不仅仅讲解了基础的几何图形绘制,还探讨了一些更高级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几何画板与PowerPoint的结合,如何制作交互式测试题,甚至是如何利用几何画板来制作一些简单的数学模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利用脚本语言增强课件互动性”的部分感到好奇。虽然脚本语言听起来有些复杂,但书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利用简单的脚本来实现一些之前难以想象的功能,比如自动生成随机题目、实现更复杂的动画效果等等。这让我意识到,几何画板的潜力远不止于此,它还可以成为一个更强大的教学工具,甚至可以实现一些个性化、定制化的教学需求。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几何画板教学的更多可能性。

评分

这本书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设计,让我感到非常舒心。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间宝贵,我需要的是一本能够快速上手,并且能够逐步深入的教程。这本《几何画板课件制作教程(第三版)》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从最基础的几何画板界面介绍开始,逐步讲解了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然后过渡到图形的绘制,再到参数的设置,最后深入到动态图形的制作和课件的整体设计。每个章节都建立在前一章节的基础上,环环相扣,没有出现跳跃性的内容。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在讲解复杂功能时,都提供了详细的步骤拆解,并且配以精美的插图,让读者能够清晰地跟随操作。即使是对于我这样已经接触过几何画板的老师来说,在翻阅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和技巧。而且,它并没有止步于基础的图形绘制,而是进一步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将这些动态图形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我感觉,即使是没有任何几何画板基础的老师,只要按照书中的步骤一步步学习,也能够制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课件。这种“零基础友好”的设计,对于推广几何画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让我眼前一亮。通常,技术类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注重操作,缺乏深入的讲解。但《几何画板课件制作教程(第三版)》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在讲解每一个功能的时,都会先简要介绍该功能在数学教学中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然后再一步步地教你如何实现。我举个例子,在讲解“约束条件”的应用时,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连接”和“固定”这样的基本操作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约束条件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物理现象,或者如何通过设置约束来生成特定类型的数学图形,比如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并强调了这种约束在数学证明中的重要性。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专家提示”和“常见问题解答”,这些细节的处理,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用心。它们能够帮助读者规避一些常见的错误,或者提供一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那些“思考题”和“拓展练习”,它们能够引导读者在掌握基本操作后,进一步去思考和探索,从而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评分

2.3

评分

C如C何实现运动中图形的变化

评分

6.2

评分

书印刷很清晰,附有光盘,实用性很高

评分

斜二侧投影

评分

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教育工具,计算机与各学科教育的整合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将得到提高,将能够熟练地使用一些开发平台。在几何画板的学习中,以“建构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给学生一个开阔的思维空间,一个建构的过程,将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计算机的可视化技术、动画技术、链接技术、按钮技术和快速的图形处理功能与数学连续思想、变换思想和极限思想的结合,实现数学从静态到动态、从抽象到形象、从微观到宏观,从定性到定量的教学。使形数转化更加自然,便于学生用联系的、整体的观念把握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进一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评分

5.6.1

评分

记录(脚本)

评分

东西不错 送货速度很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