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辽宁省建设厅 编
图书标签:
  • 建筑工程
  • 给排水工程
  • 采暖工程
  • 施工规范
  • 质量验收
  • GB50242-2002
  • 工程标准
  • 建筑规范
  • 规范标准
  • 工程验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11914
版次:1
商品编码:1000924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2-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主要规定了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程序和组织应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的规定执行;提出了使用功能的检验和检测内容;列出了各分项工程中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检验方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室内给水系统安装、室内排水系统安装、室内热水供应系统安装、卫生器具安装、室内采暖系统安装、室外给水管网安装、室外排水管网安装、室外供热管网安装、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系统安装、供热锅炉及辅助设备安装、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3.1 质量管理
3.2 材料设备管理
3.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4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4.1 一般规定
4.2 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4.3 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
4.4 给水设备安装

5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5.1 一般规定
5.2 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5.3 雨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6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安装
6.1 一般规定
6.2 管道及配件安装
6.3 辅助设备安装

7 卫生器具安装
7.1 一般规定
7.2 卫生器具安装
7.3 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
7.4 卫生器具排水管道安装

8 室内采暖系统安装
8.1 一般规定
8.2 管道及配件安装
8.3 辅助设备及散热器安装
8.4 金属辐射板安装
8.5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安装
8.6 系统水压试验及调试

9 室外给水管网安装
9.1 一般规定
9.2 给水管道安装
9.3 消防水泵接合器及室外消火栓安装
9.4 管沟及井室

10 室外排水管网安装
10.1 一.般规定
10.2 排水管道安装
10.3 排水管沟及井池

11 室外供热管网安装
11.1 一般规定
11.2 管道及配件安装
11.3 系统水压试验及调试

12 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水系统安装
12.1 一般规定
12.2 建筑中水系统管道及辅助设备安装
12.3 游泳池水系统安装

13 供热锅炉及辅助设备安装
13.1 一般规定
13.2 锅炉安装
13.3 辅助设备及管道安装
13.4 安全附件安装
13.5 烘炉、煮炉和试运行
13.6 换热站安装

14 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附录A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附录B 检验批质量验收
附录C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附录D 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附录E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附录F 本规范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3.1.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现场应具有必要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检测制度,实现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
  3.1.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施工应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修改设计应有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
  3.1.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釆暖工程的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3.1.4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见附录A。
  3.1.5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分项工程,应按系统、区域、施工段或楼层等划分。分项工程应划分成若干个检验批进行验收。
  3.1.6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工程质量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3.2 材料设备管理
  3.2.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进场时应做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

前言/序言

  本规范是根据我部建标[1996]4号文件精神,由辽宁省建设厅为主编部门,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2-82和《建筑采暖卫生及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2-88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设计、材料、施工的经验,按照"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方针,进行全面修改,增加了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水系统安装、换热站安装、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安装以及新材料(如:复合管、塑料管、铜管、新型散热器、快装管件等)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并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于2001年8月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程序和组织应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执行;提出了使用功能的检验和检测内容;列出了各分项工程中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检验方法。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暖通工程施工工艺精粹与质量控制要点 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讲解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中的关键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为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和质检人员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参考指南。本书内容紧密结合工程实践,深入浅出,力求在技术深度和实用性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帮助读者掌握先进的施工方法,有效提升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经济、高效地完成。 第一部分:建筑给水工程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第一章:给水管道系统施工 1.1 材料选择与预检: 1.1.1 管道材料: 详细介绍各类给水管道材料(如镀锌钢管、不锈钢管、铜管、PPR管、PE管、PVC管等)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优缺点。强调材料进场时的外观检查、标志核对、强度和水密性试验等关键环节,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1.1.2 管件与阀门: 详细讲解各类管件(弯头、三通、异径管、法兰等)和阀门(闸阀、截止阀、球阀、止回阀、安全阀等)的选型原则、材质要求、连接方式。强调管件和阀门的安装前检查,包括外观、尺寸、密封面、动作灵活度等。 1.1.3 支吊架与固定件: 介绍不同类型支吊架(固定支架、滑动支架、导向支架等)的构造、选择依据及安装要求。讲解管道固定件(卡箍、管夹等)的材质、规格和安装间距,确保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受力均匀,避免产生过大的应力。 1.2 管道预制与加工: 1.2.1 切割: 讲解管道切割的常用方法(机械切割、砂轮切割等),强调切割口的平整度、垂直度和毛刺清除。 1.2.2 坡口加工: 详细介绍不同连接方式(如焊接)所需的坡口形式、尺寸和角度,以及坡口加工的质量要求。 1.2.3 弯管: 讲解管道冷弯和热弯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强调弯曲半径的控制,避免管道过度变形或产生裂纹。 1.2.4 螺纹连接: 详细介绍螺纹连接的加工工艺、涂抹密封材料(如聚四氟乙烯生料带、麻丝油膏)的要求,以及连接的紧固程度,确保连接的严密性。 1.2.5 法兰连接: 详细介绍法兰连接的密封面处理、垫片选用、螺栓拧紧顺序和扭矩控制,确保法兰连接的可靠性。 1.3 管道安装: 1.3.1 管道敷设: 讲解室内管道(明装、暗装)、地下管道、架空管道的敷设原则和要求。重点阐述管道坡度控制,确保系统排水顺畅。 1.3.2 支吊架安装: 详细介绍支吊架的定位、固定、标高控制,以及管道与支吊架的连接方式。强调支吊架的承载能力与管道荷载的匹配。 1.3.3 管道连接: 详细讲解焊接、螺纹连接、法兰连接、卡压连接、热熔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的具体操作步骤、技术要点和质量标准。 1.3.4 伸缩节与补偿器安装: 介绍各类伸缩节(轴向、横向、角向)和管道补偿器(波纹补偿器、套筒补偿器等)的安装位置、方向和固定要求,有效吸收管道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 1.3.5 阀门安装: 讲解各类阀门的安装方向、位置、连接方式,以及安装前后的检查与试验。 1.4 管道系统试验: 1.4.1 清洗: 介绍管道系统清洗的工艺流程、清洗介质选择和清洗效果的检查。 1.4.2 水压试验: 详细阐述水压试验的准备工作、试验介质、试验压力、稳压时间、试验步骤和质量评定标准。强调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4.3 严密性试验: 讲解不同连接方式的严密性试验方法、要求和判定标准。 1.5 质量控制要点: 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核验。 管道加工的精度控制。 管道安装的标高、坡度、间距控制。 连接部位的严密性控制。 系统试验的压力、时间、记录控制。 防腐、保温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第二章:卫生器具与用水设备安装 2.1 卫生器具安装: 2.1.1 坐便器、小便器、洗脸盆、浴缸、淋浴器等: 详细介绍各类卫生器具的安装基准、固定方式、给排水连接要求。强调安装的牢固性、平整度和美观性。 2.1.2 排水接口与存水弯: 讲解排水接口的密封要求、存水弯的作用及安装要点,防止臭气倒灌。 2.2 热水器与给水设备安装: 2.2.1 热水器: 介绍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等不同类型热水器的安装位置、给排水连接、通风排烟(燃气类)、电气连接(电类)和安全防护要求。 2.2.2 水泵、水箱: 讲解水泵的选型、安装基础、减震措施、管道连接、电气控制要求。介绍水箱的选型、安装位置、支承要求、进出水管连接、溢流管和排污管设置。 2.3 质量控制要点: 卫生器具的稳固性与密封性。 给排水接口的顺畅性与严密性。 热水器安装的安全性与功能性。 水泵、水箱安装的可靠性与操作性。 第三章:给水系统防腐、保温与绝热 3.1 管道防腐: 3.1.1 室内管道防腐: 介绍刷漆、包覆等防腐工艺,重点关注底漆、面漆的涂刷遍数和厚度。 3.1.2 室外埋地管道防腐: 详细讲解沥青防腐、聚乙烯防腐、环氧煤沥青防腐等工艺,强调除锈、底漆、缠绕、检测等环节。 3.2 管道保温与绝热: 3.2.1 保温材料选择: 介绍岩棉、玻璃棉、聚氨酯泡沫、橡塑海绵等保温材料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 3.2.2 保温层施工: 详细讲解保温材料的裁剪、粘贴、搭接、固定,以及外护层的安装要求,确保保温层连续、严密,防止冷桥形成。 3.2.3 防潮层设置: 强调在保温层外设置防潮层的必要性,以及防潮层的材料选择和施工方法。 3.3 质量控制要点: 防腐层的均匀性、附着力。 保温层的厚度、连续性、密封性。 防潮层的完整性。 第二部分:建筑排水工程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第四章:排水管道系统施工 4.1 材料选择与预检: 4.1.1 管道材料: 介绍铸铁管、PVC-U管、HDPE管、PP-R管等排水管材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强调材料进场时的外观检查、接口密封性要求。 4.1.2 管件与配件: 讲解各类弯头、三通、四通、检查口、清扫口、存水弯等管件和配件的安装要求,重点关注其对排水流畅性的影响。 4.2 管道安装: 4.2.1 管道敷设: 讲解室内排水立管、横管、雨水管的敷设原则。强调排水坡度的控制,确保污水、废水顺畅排放,避免积水。 4.2.2 管道连接: 详细介绍柔性接口、刚性接口、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的工艺要点,确保连接的严密性。 4.2.3 支吊架安装: 介绍排水管道支吊架的设置原则、间距要求,以及管道与支吊架的连接方式。 4.2.4 通气管设置: 详细阐述通气管的作用、设置位置、尺寸要求,以及与排水立管的连接方式,确保排水系统负压平衡,防止水封被破坏。 4.2.5 检查口与清扫口安装: 讲解检查口、清扫口设置的位置、数量、开启方向和密封要求,便于管道的后期清扫和维护。 4.3 管道系统试验: 4.3.1 清洗: 介绍排水管道系统的冲洗方法,确保管道内无杂物。 4.3.2 灌水试验(水密性试验): 详细阐述灌水试验的准备、试验流程、灌水高度、稳压时间、观察要求和质量判定标准。 4.4 质量控制要点: 排水坡度的准确控制。 管道连接的严密性。 通气管设置的有效性。 检查口、清扫口的设置合理性。 灌水试验的可靠性。 第五章:卫生器具排水连接与水封安装 5.1 器具排水连接: 5.1.1 排水管与器具接口: 讲解各类卫生器具排水接口的连接方式、密封要求,以及与排水立管或横管的连接。 5.1.2 存水弯安装: 详细介绍存水弯的类型、作用、安装位置和要求,确保有效形成水封。 5.2 质量控制要点: 器具排水接口的密封性。 存水弯水封的有效性。 第六章:隔油池、化粪池与污废水处理设备安装 6.1 隔油池、化粪池安装: 6.1.1 设备选型与预制: 讲解隔油池、化粪池的选型原则,预制构件的质量检查。 6.1.2 地下基础与回填: 介绍设备的安装基础要求,以及回填土的密实度控制。 6.1.3 进出水管连接: 讲解进出水管与设备的连接方式和密封要求。 6.2 污废水提升设备安装: 6.2.1 污水泵站: 介绍污水泵的选型、安装、电气控制、集水井的结构要求。 6.2.2 污废水处理单元: 讲解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提升泵等设备的安装、连接和调试。 6.3 质量控制要点: 设备的密封性与耐腐蚀性。 设备的基础牢固性。 进出水管的连接可靠性。 电气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 第三部分:建筑采暖工程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第七章:采暖管道系统施工 7.1 材料选择与预检: 7.1.1 管道材料: 介绍钢管、铜管、PPR管、PB管等采暖管材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强调材料的耐压、耐温性能。 7.1.2 管件与阀门: 讲解各类管件(弯头、三通、异径管、法兰等)和阀门(角阀、直通阀、平衡阀、排气阀等)的选型与安装要求。 7.2 管道预制与加工: 7.2.1 切割、坡口、弯管: 同给水管道的预制与加工,重点关注管材的性能特点。 7.2.2 螺纹连接、焊接、卡压连接: 详细介绍各类连接方式的工艺要点,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7.3 管道安装: 7.3.1 管道敷设: 讲解水平管道、立管的敷设原则,强调管道的坡度控制(为便于排气和排水),以及管道与建筑结构的固定要求。 7.3.2 支吊架安装: 介绍采暖管道支吊架的设置原则、间距要求,以及管道与支吊架的连接方式,考虑热膨胀的位移。 7.3.3 管道连接: 详细讲解各种连接方式的具体操作步骤、技术要点和质量标准。 7.3.4 伸缩节与补偿器安装: 介绍采暖管道特有的伸缩节和补偿器的安装位置、方向和固定要求,有效吸收管道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 7.4 管道系统试验: 7.4.1 清洗: 介绍采暖管道系统清洗的工艺流程、清洗介质和效果检查。 7.4.2 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水压试验): 详细阐述水压试验的准备工作、试验介质(常温水)、试验压力(设计压力的1.5倍)、稳压时间、试验步骤和质量评定标准。强调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7.5 质量控制要点: 材料的耐压、耐温性能。 管道连接的牢固性与严密性。 管道坡度的控制。 伸缩装置的安装与调试。 水压试验的压力、时间、记录。 防腐、保温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第八章:散热器与供暖设备安装 8.1 散热器安装: 8.1.1 散热器类型与选型: 介绍铸铁散热器、钢制散热器、铜铝复合散热器等不同类型散热器的性能特点和选型原则。 8.1.2 散热器支架安装: 讲解散热器支架的固定方式、标高、间距要求,确保散热器安装牢固、平整。 8.1.3 散热器连接: 详细介绍散热器与管道的连接方式(如丝扣连接、法兰连接),以及阀门(角阀、直通阀)的安装。 8.1.4 散热器排气: 讲解散热器排气阀的安装位置和排气操作要点。 8.2 锅炉、热泵等热源设备安装: 8.2.1 设备基础与就位: 介绍锅炉、热泵等设备安装的基础要求,以及设备吊装、就位的注意事项。 8.2.2 管道连接: 讲解设备进出水管道、燃料管道、排烟管道等的连接方式和密封要求。 8.2.3 电气与自控系统连接: 强调电气接线、控制线路的规范连接和安全防护。 8.2.4 试运行与调试: 介绍设备安装完成后的试运行、参数调整和功能调试。 8.3 质量控制要点: 散热器安装的牢固性、平整度。 散热器与管道连接的严密性。 热源设备的安装精度与系统连接的可靠性。 电气与自控系统的安全规范。 第九章:采暖系统保温与绝热 9.1 管道保温: 9.1.1 材料选择与施工: 同给水管道保温,但需根据采暖温度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和厚度。 9.1.2 设备保温: 介绍锅炉、管道泵等主要热源设备的保温要求和施工方法。 9.2 质量控制要点: 保温层的厚度、连续性、密封性。 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系统能效。 第四部分: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第十章: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通用要点 10.1 质量检查的原则与方法: 介绍全过程质量控制、分阶段验收、平行检验等原则。阐述检查表法、抽样检验、仪器检测等常用方法。 10.2 质量记录与凭证: 强调施工日志、隐蔽工程记录、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竣工图等质量记录的重要性,以及规范的填写与管理。 10.3 质量问题处理与返工: 讲解质量问题的识别、分析、处理程序,以及返工、修复的质量要求。 10.4 工程验收: 介绍单位工程验收、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系统通球检查、严密性试验等关键验收环节。 本书内容详实,涵盖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旨在帮助读者构建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提升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创造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提供坚实保障。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规范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它的装帧质量。纸张的厚度和油墨的清晰度都达到了专业出版物应有的水准,确保在工地恶劣环境下也能保证阅读的辨识度。但抛开物理层面,真正吸引我的是它在结构化信息组织上的匠心。规范的章节划分,尤其是对不同材料、不同系统(如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采暖系统)的验收标准进行了清晰的隔离,使得我们在处理单一系统的问题时,能够快速聚焦,避免被其他不相关的信息干扰。这种模块化的编写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检索效率。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的应用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验收指导,这表明编著者对行业前沿保持着必要的敏感度,确保了规范的先进性。当然,也正因为它的全面性,使得某些特定、小众的施工工艺在书中可能只是“一笔带过”,对于从事高度专业化领域的工程师来说,可能还需要辅以更专业的单行本。但作为一部综合性的国家标准,这种取舍是可以理解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黑白为主色调,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它是一本技术规范类的书籍,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这一点我个人觉得很务实。初次翻开时,我主要关注的是它的目录结构,希望能快速定位到我感兴趣的章节。这本规范的组织逻辑非常清晰,从总则、术语到具体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层层递进,显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它在图表运用上的克制与精准,每一个表格都似乎经过了深思熟虑,旨在用最简洁的方式传达最复杂的技术要求。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来说,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无疑是最高效的。虽然阅读过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因为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细微的数值偏差判断,但正因如此,它才真正体现了其作为行业标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我感觉这更像是一份“操作手册”而非“科普读物”,它的价值不在于优美的文笔,而在于它能为施工现场提供一个明确、无歧义的质量标尺。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也许是希望能在某些关键节点增加一些实际案例的图解,那样对于初次接触新技术的操作人员来说会更加友好一些。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责任”二字。每当你翻开一页,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验收指标,你会清楚地意识到,每一个小数点后的数字背后,都关系到未来居住者的安全和舒适。它不是一本可以随便翻阅的书,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书。例如,在关于压力测试的规定中,它不仅要求测试成功,还要求记录测试介质的温度和环境湿度,这体现了对测试环境一致性的极致追求。这种对细节的偏执,正是优秀工程得以实现的基石。对于我个人而言,它已经取代了我电脑里所有零散的PDF文件,成为了我进行设计复核和现场质量抽检的首选工具。阅读它时,我更倾向于使用荧光笔和便签,将那些最容易被遗忘或被误读的条款标记出来,作为日常工作的提醒清单。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被放在书架上积灰,而在于它被翻开、被执行的频率。它像是一位沉默的、但极度严苛的质量监督员,时刻悬在所有参与者的头顶。

评分

对于一个关注建筑成本控制的管理者来说,规范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它如何帮助我们避免返工和延期。这本规范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几乎把所有可能导致质量缺陷的“隐患点”都提前枚举出来了。我发现它对隐蔽工程的验收要求极为苛刻,这虽然增加了初期的检查难度,但从长远来看,无疑是为建筑物的长期稳定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阅读时,我忍不住会联想到最近几年出现的几次小型渗漏事故,很多问题回溯起来,都是在验收环节因为标准执行不到位而埋下的祸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典型的技术文档风格,严谨、客观,没有任何情感色彩,这恰恰是判定工程质量时最需要的品质。它不容许任何“差不多就行”的态度。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设备安装精度的描述,那些关于水平度和垂直度的微小公差要求,直接决定了水泵、锅炉等核心设备的运行噪音和使用寿命。总而言之,这本书是工程质量的“防火墙”,而不是“建议书”。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厚重的工具书回来,主要是希望能解决一些长期困扰我们团队的“灰色地带”问题——那些标准描述模糊,容易在甲方和施工方之间产生争议的环节。在这本规范中,我找到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细致规定。比如关于管材的连接强度测试,它明确了不同接口类型所需的最小静水压力和持续时间,这种量化的标准极大地减少了凭经验判断带来的风险。我特意去比对了我们过去使用的老旧图集,发现了不少地方因为时代发展,标准已经有了微妙但关键的更新。这本书的出版年份清晰地标明了它的“时效性”,这对于建筑行业这种迭代速度较快的领域至关重要。我感觉作者团队在编写过程中,一定是深入一线收集了大量真实的项目数据和痛点,才能编撰出如此贴合实际需求的验收准则。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指导,而是脚踏实地的质量底线。唯一让我略感遗憾的是,某些章节在引用其他国家或行业标准时,并没有给出直接的链接或索引,导致我需要花费额外时间去查找那些被引用的前置标准,稍微打断了阅读的流畅性。

评分

还不错,送货及时得很。专业需要

评分

快递哥很不错哦!书也是正版!

评分

正在学习,需要好好研究

评分

很好,质量不错。重要的是送货速度非常快。

评分

喜欢,不错,这个还真的可以··

评分

书和描述说的一样,纸张质量也好。

评分

满意。货很快就收到了。

评分

非常很极度相当的好啊!

评分

快递哥很不错哦!书也是正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