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傢具(上)

明清傢具(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傢溍 編
圖書標籤:
  • 明清傢具
  • 中國傢具
  • 傢具史
  • 傳統工藝
  • 藝術設計
  • 收藏
  • 古董
  • 木工
  • 文化遺産
  • 裝飾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2368099
版次:1
商品編碼:1001181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係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2-12-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267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50-60年代,故宮博物院對北京本院的文物重新進行瞭清理核對,按新的觀念,把過去劃分器物和書畫類的纔被編入文物的範疇,凡屬於清宮舊藏的均給予故字編號,計有711338件,其中從過去未被登記的物品堆中發現1200餘件。作為國傢較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館肩負有搜藏保護流散在社會上珍貴文物的責任。1949年以後,通過收購、調撥、交換和接受捐贈等渠道以豐富館藏。凡屬新人入藏的,均給予新字編號,截至1994年底,計有222920件。

  這近百萬件文物,蘊藏著中華世族文化藝術極其豐富的史料。其遠自原始社會、商、周、秦、漢、經魏、晉、南北朝、隋、唐、曆五代兩宋、元、明,而至於清代和近世。曆朝曆代,均有佳品,從未有間斷。其文物品類,一應俱有,有青銅、玉器、陶瓷、碑刻造像、法書名畫、印璽、漆器、琺琅、絲織刺綉、竹木牙骨雕刻、金銀器皿、文心珍玩、鍾錶、珠翠首飾、傢具以及其他曆史文物等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總序
文物目錄
導言——集中國傳統傢具大成的明代傢具
圖版
床榻寶座
椅凳墩
桌案幾
櫥櫃格箱
屏風及其他
附錄
明清傢具主要木質
傢具部件名稱
榫卯結構示意圖
綫腳結構
床榻寶座
1 黃花梨月洞式門罩架子床 明
2 黃花梨*字紋圍架子床 明
3 黑漆嵌螺鈿花蝶紋架子床 明
4 黑漆嵌螺鈿花鳥紋羅漢床 明
5 黃花梨羅漢床 明
6 黃花梨捲草紋藤心羅漢床 明
7 黃花梨朵雲紋羅漢床 明
8 填漆戧金經方羅漢床 明崇禎
9 花梨嵌玉石欄杆羅漢床 清早期
10 黃花梨六足摺疊式榻 明
11 紫檀荷花紋寶座 明
12 剔紅夔龍捧壽紋寶座 明
13 天然木流雲槎 明正德
椅凳墩
14 黃花梨如意雲頭紋交椅 明
15 黃花梨螭紋圈椅 明
16 黃花梨如意雲頭紋圈椅 明
17 黃花梨麒麟紋圈椅 明
18 黃花梨如意捲草紋圈椅 明
19 紫檀藤心矮圈椅 明
20 花梨花卉紋藤心圈椅 明
21 黃花梨捲書式圈椅 明
22 花梨夔龍紋肩輿 明
23 紫檀捲草紋圈椅 清早期
24 紫檀壽字八寶紋圈椅 清早期
……
桌案幾
櫥櫃格箱
屏風及其他

前言/序言


遼金建築史綱 本書深入探討瞭中國曆史上一個獨特而重要的時期——遼、金、西夏三個朝代的建築成就與風格演變。 本書並非對傢具藝術的描摹,而是聚焦於塑造瞭中原王朝周邊文化版圖的宏大物質遺存。我們試圖通過梳理和分析現存的遺址、考古發現以及相關文獻,構建起一幅清晰的遼金建築圖景,揭示其在承襲唐宋建築傳統的同時,如何吸收並融閤瞭北方遊牧民族的審美趣味與技術實踐,最終形成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地域色彩的建築體係。 第一部分:時代背景與文化交融(約300字) 本書開篇將時代背景置於唐末五代至宋金對峙的復雜局勢之中。遼、金、西夏的建立,標誌著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深度互動與衝突。這種政治格局直接催生瞭建築風格的復雜性。我們首先梳理瞭遼、金、西夏的興起脈絡,探討瞭其統治者對建築的需求——既要彰顯政權的閤法性與權威,又要適應其特殊的社會結構和生活習俗。 重點分析瞭文化交融的驅動力:遼國對唐代文化(尤其是對幽雲十六州地區的文化繼承)的接納,金國初期對漢地成熟建築體係的學習與改造,以及西夏在河西走廊所形成的敦煌、中原文化與西域佛教藝術的交匯點。建築不再是單一文化符號的體現,而是多元文明碰撞與融閤的實體載體。 第二部分:宮殿與都城規劃(約400字) 本部分聚焦於遼、金、西夏的核心政治中樞——都城的規劃與宮殿建築。 遼代都城(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等): 詳細考察瞭遼代都城“因地製宜,因俗而製”的布局特點。與唐宋規整的裏坊製不同,遼代的都城規劃體現瞭遊牧民族的流動性和實用性。我們重點分析瞭其宮殿群的結構,如遼代特有的“殿宇圍繞中軸綫”的布局特點,以及其在材料選擇和營造技術上對唐代遺風的繼承與簡化。例如,對大殿屋頂形式、颱基處理的細緻入微的比較分析,展現瞭其獨特的尺度感和威嚴感。 金代中都與遷都: 重點剖析瞭金代對遼代建築遺産的繼承,特彆是金中都(今北京城)的營建。金中都的規劃吸收瞭唐代長安城的嚴謹,但因地製宜,調整瞭裏坊結構,為元明清北京城的城市格局奠定瞭重要的基礎。本書通過復原圖和考古發掘報告,重構瞭金中都皇城、宮城的核心建築群。我們特彆關注金代建築中“中軸對稱”的強化趨勢,以及這種趨勢如何影響瞭後續的中國古典建築體係。 西夏都城(興慶府): 側重於西夏王權建築的獨特性。西夏的宮殿雖然規模上可能不及遼金,但其地理位置和防禦體係設計極具研究價值。我們分析瞭西夏都城與周圍防禦工事的結閤方式,以及在禮儀性建築中對佛教元素的大量運用。 第三部分:宗教建築的輝煌(約500字) 宗教建築是遼金西夏時期留存最為豐富且最具藝術價值的實物證據。本書將此部分作為核心論述。 遼代佛教建築: 詳細研究瞭遼代在漢地、渤海地區以及契丹本土的寺院建設。重點分析瞭塔的形製演變,如“密簷式”嚮“樓閣式”的過渡與融閤,以及遼代磚塔上常見的“貼塑”裝飾手法。對遼代佛寺的平麵布局,尤其是其對外來(如西域、吐蕃)佛教藝術的影響吸收,進行瞭深入探討。 金代佛教與道教建築: 金代統治者對宗教的扶持力度不均,影響瞭其宗教建築的麵貌。我們考察瞭金代在華北地區修建的寺廟,發現其在梁架結構和鬥栱體係上,嚴格遵循瞭宋代《營造法式》的規範,展現齣高度的成熟性與規範化。同時,本書也關注瞭金代宮廷對道教建築的偏愛,分析瞭這些道觀在選址和空間處理上的特點。 西夏佛教石窟與寺院: 西夏建築的亮點在於其與敦煌莫高窟、榆林窟等石窟的緊密聯係。本書側重於分析西夏時期開鑿的石窟(如莫高窟第465、467窟等)中的建築元素描繪,以及現存西夏寺廟遺址(如西夏陪葬寺院)的特點。西夏建築在吸收北宋、河西走廊風格的同時,融入瞭濃鬱的藏傳佛教藝術特徵,形成一種獨特的“邊塞佛教”建築美學。 第四部分:技術、材料與地方營造(約300字)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迴歸到建築的物質層麵,探討瞭技術創新與地方材料的運用。 木構架體係的變異: 遼金時期的木構架在抗震和跨度處理上有所創新。我們通過對有限的實物(如遼寜遼陽白塔、山西正定隆興寺摩尼殿等)進行測繪分析,揭示瞭遼金鬥栱的形製特點,如其在齣跳方式、昂的結構處理上,與北宋的細微差異,這些差異往往體現瞭營造技術的地域化或民族化調整。 材料的地域性: 探討瞭在不同地理環境下材料的選擇,如北方森林資源的限製對木材用量的影響,以及對磚石材料(尤其在塔和城牆建造中)的依賴與創新。例如,西夏地區廣泛使用黃土夯築技術與紅磚結閤。 城鎮民居與防禦工事: 簡要涉及瞭遼金西夏時期的民居形製(多為半地穴式或矮牆茅頂結構,在漢地則有木構架民居),以及其在軍事壓力下對城牆、關隘等防禦性建築的重視與技術發展。 結論: 遼金西夏建築是中華建築史中不可或缺的“中介環節”,它既是對盛唐輝煌的延續與重塑,又是孕育元明清大一統建築體係的關鍵試驗田。本書旨在通過嚴謹的學術梳理,為讀者呈現這一復雜而迷人的建築時代。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傢具史這種題材有點敬而遠之,覺得枯燥乏味,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學術論文集,更像是一部娓娓道來的傢族史詩。作者敘事的手法非常高明,總是能把冰冷的器物和當時的生活場景聯係起來。比如,讀到清早期官帽椅的結構時,作者會穿插介紹當時的禮儀規範和主人的社會地位,一下子就讓這些傢具“活”瞭起來,它們不再是單純的“坐具”,而是權力和身份的載體。書中的圖版選擇極其用心,有些角度刁鑽的細節圖,能讓人清晰地看到榫卯的咬閤方式,這對於研究木工技藝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語言風格上,它時而嚴謹考究,時而又帶著一種對古代匠人精神的贊嘆,讀起來非常流暢,像是在聽一位老前輩在爐火邊講述他的收藏故事。我常常翻著翻著就忘瞭時間,沉浸在那個以木頭為媒介的過去時空裏,感受著百年光陰的沉澱。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體現瞭對“明清”這一概念的理解。封麵那種低調的墨綠色,配上燙金的字體,既不張揚又不失格調,完全符閤明清傢具那種“內斂的奢華”。內頁的用紙厚實,色彩還原度極高,尤其是對紫檀和黃花梨的木紋錶現,那種深邃的光澤和細膩的毛孔,幾乎可以觸摸到材質的質感。讓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對不同時期審美取嚮的對比分析。比如,明代“文人氣質”的傢具,強調的是綫條的自然與疏朗,而進入清代後,那種追求“滿工”和“堆砌”的裝飾手法,背後反映的社會思潮轉變,作者用相當犀利的筆觸進行瞭剖析。這種將器物美學與時代背景緊密結閤的論述,使得全書的深度遠遠超齣瞭單純的器物圖錄範疇。我甚至會建議那些做室內設計的同行們,把它當作一本靈感庫來翻閱,因為其中蘊含的比例學和空間哲學,至今仍是經典。

評分

老實說,市麵上關於明清傢具的資料多如牛毛,很多都是重復性的圖片堆砌,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批判性”研究視角。作者沒有一味地歌頌,而是對一些流傳已久的概念提齣瞭質疑和修正。比如,對於某些被神化的“標準器”,作者通過對檔案和齣土文物的比對,提齣瞭更符閤實際生産情況的推測。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智力上的挑戰和樂趣。我最欣賞的是它在論證過程中引用的原始文獻片段,那些來自清宮造辦處的記錄,冷冰冰的數字和指令,卻構成瞭傢具誕生的最直接證據。雖然閱讀過程中偶爾需要對照索引和圖注,略顯費神,但這恰恰是專業書籍的魅力所在——它要求讀者投入真正的思考和精力去解碼信息,而不是被動接受。對於想深入研究傢具工藝史的專業人士,這本書無疑提供瞭紮實的論據和新的研究方嚮。

評分

這本關於明清傢具的書,光是目錄就讓人眼花繚亂,看得齣作者在資料搜集上下瞭極大的功夫。比如,光是講到明式圈椅的演變,就能分成好幾個小節,從早期簡練的造型到後期繁復的裝飾,娓娓道來,配上那些高清的綫描圖和實物照片,簡直就是一本視覺盛宴。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地域風格的梳理,比如蘇式傢具的精巧細膩與京式傢具的雍容大氣,那種地域文化滲透到木頭紋理裏的細節,不是一般愛好者能輕易捕捉到的。讀起來感覺就像是跟隨一位資深木匠兼曆史學傢,一步步拆解這些傳世之作的秘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對於某些非常冷門的器型,比如特定時期的地方性小傢具,介紹似乎略顯單薄,不過考慮到全書的體量,這也可以理解。總的來說,對於想要係統性瞭解明清傢具的愛好者來說,這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參考書,那種沉甸甸的曆史感和工藝的精湛,隔著書頁都能感受到木材的溫度。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沉靜而有力”。它不像有些藝術史書籍那樣追求華麗的辭藻和爆炸性的發現,而是以一種近乎冥想的姿態,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手工溫度的世界。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榫卯結構的分解圖,那些復雜的交錯結構,用極簡的綫條清晰地展示瞭木材之間如何通過結構力學實現完美的結閤,沒有一顆釘子,卻能抵抗數百年風雨。這種對“技術美學”的推崇,是整本書的靈魂。我經常在晚上,泡上一杯茶,對著一頁關於“一堂典型書房陳設”的插圖,想象著當時的文人在燈下伏案的情景。這本書不隻是知識的傳遞,它更像是一種文化氛圍的營造,讓你真切地感受到,在那個時代,傢具製作不僅僅是手藝,更是一種對秩序、和諧與生命力的哲學錶達。讀完後,再去看現代的仿古傢具,總能挑齣一些“神韻”上的偏差,這正說明瞭原著的深度和不可替代性。

評分

印刷很精緻。

評分

圖片和裏麵不一緻,有點誤導人,先買的下冊,以為包含上下兩本呢,結果隻有下冊,找瞭好久纔找到這本上冊。希望上下冊包裝一緻

評分

非常好,曆史珍品,值得好好品味

評分

硃傢溍著寫的的書都寫得很好,[]還是朋友推薦我看的,後來就非非常喜歡,他的書瞭。除瞭他的書,我和我傢小孩還喜歡看鄭淵潔、楊紅櫻、黃曉陽、小橋老樹、王永傑、楊其鐸、曉玲叮當、方洲,他們的書我覺得都寫得很好。明清傢具(上),很值得看,價格也非常便宜,比實體店買便宜好多還省車費。書的內容直得一讀,閱讀瞭一下,寫得很好,50-60年代,故宮博物院對北京本院的文物重新進行瞭清理核對,按新的觀念,把過去劃分器物和書畫類的纔被編入文物的範疇,凡屬於清宮舊藏的均給予故字編號,計有711338件,其中從過去未被登記的物品堆中發現1200餘件。作為國傢最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館肩負有搜藏保護流散在社會上珍貴文物的責任。1949年以後,通過收購、調撥、交換和接受捐贈等渠道以豐富館藏。凡屬新人入藏的,均給予新字編號,截至1994年底,計有222920件。這近百萬件文物,蘊藏著中華世族文化藝術極其豐富的史料。其遠自原始社會、商、周、秦、漢、經魏、晉、南北朝、隋、唐、曆五代兩宋、元、明,而至於清代和近世。曆朝曆代,均有佳品,從未有間斷。其文物品類,一應俱有,有青銅、玉器、陶瓷、碑刻造像、法書名畫、印璽、漆器、琺琅、絲織刺綉、竹木牙骨雕刻、金銀器皿、文心珍玩、鍾錶、珠翠首飾、傢具以及其他曆史文物等等。,內容也很豐富。,一本書多讀幾次,。快遞送貨也很快。還送貨上樓。非常好。明清傢具(上),超值。買書就來來京東商城。價格還比彆傢便宜,還免郵費不錯,速度還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書。,買迴來覺得還是非常值的。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隻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隻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瞭感嘆一番也就丟下瞭。所在來這裏買書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瞭。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中國人講虛實相生,天人閤一的思想,於空寂處見流行,於流行處見空寂,從而獲得對於道的體悟,唯道集虛。這在傳統的藝術中得到瞭充分的體現,因此中國古代的繪畫,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來錶現豐富多彩的想象空間和廣博深廣的人生意味,體現瞭包納萬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懷。讓我得到瞭一種生活情趣和審美方式,伴著筆墨的清香,細細體味,那自由孤寂的靈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尋求美的道路上指引著我,讓我拋棄浮躁的世俗,嚮美學叢林的深處邁進。閤上書,閉上眼,書的餘香猶存,而我腦海裏浮現的,是一個皎皎明

評分

太好瞭,隆重嚮大傢推薦

評分

很不錯的書,很喜歡!

評分

很不錯的書,很喜歡!

評分

書非常不錯,值得推薦!!

評分

內容不錯,值得大傢購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